佛教中天人有什么智慧?

作者&投稿:仉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中天人与神的区别~

道教讲神仙,外国宗教讲神,其实就是佛教中讲的天人,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佛法讲的更细,把天界分得更具体,欲界6天,色界17天,无色界4天等等。

外道为了标榜自己是最高无上的神,所以并不承认有多层天而已,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自欺欺人罢了。

佛法才是最究竟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众生愚痴烦恼故,具过迷乱之有情。

皈依佛法僧三宝,罪堕忏悔祈宽恕。

天,亦称“提婆”,为“十界”之一,指“天众”及其所居之处,这些“天众”为有情众生之最高级者,居于天,有乐、善、妙、高、胜之趣,但仍不脱轮回于六道。又指神,为护法天神。
  【天】(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为天,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大乘义章六末曰:“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故名之为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义林章六本曰:“神用光洁自在名天。”法华文句四曰:“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为胜,众事悉胜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止观四曰:“自然果报名为天。”婆娑论百七十二曰:“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嘉祥金光明经疏曰:“外国呼神亦名为天。”智度论曰:“天竺国法,名诸好物皆为天物。”

天人,又称天众,音译为提婆,指住于欲界及色界诸天界之有情。
有时“天人”的意思指是天界与欲界人间的有情,因此也称作“人天”,因为人间与天界同属于善处,须无犯重罪戒者方能生于此间。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业者,死后将生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若再修禅定者,则可往生色界天,成为色界天人。
天人居于天界,为轮回中的六道之一,众生因修上品十善,所以离开五道,投生于天趣。其中若是未修禅定,不能离于地者,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四天,因禅定力故,不依于地,居于空中。但因其定力未到,即未能入根本禅定,所以还未能脱离欲界。即如端坐摄身,调和气息,泯然澄静,身如云影,虚豁清净,而犹见有身心之相,便名为欲界定,是为欲界诸天所修之定。如能修根本禅,离欲界之粗散,便生于色界。
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于诸经中,甚少有关色界天人之记载,然欲界六天之记述则颇为详备。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其发柔软润泽,其齿白净方密。其去来行步,无边无碍,缓急自如。两目清澈,久视不瞬。欲界诸天仍有淫欲,其成淫事之法,夜摩诸天互执两手,兜率天彼此忆念,化乐诸天相互熟视,他化自在天则须共语,魔身诸天仅须相视。诸天之寿量竭尽时,必呈五种衰败之相,称天人五衰。有关天人之图像迄今仍存者,有印度秣菟罗博物馆所藏之‘石造释迦说法像’,像中佛陀光背上刻有二飞天。敦煌千佛洞之壁画中,亦有散花奏乐之飞天图绘。浙江普陀落山法雨寺玉佛殿三尊像之后光中亦刻有飞天像,其天衣宛如火焰,栩栩如生。日本法隆寺、药师寺、冈寺、法界寺、平等院等名刹亦大多存有天人图像之壁画、屏风等。[起世经卷七之三十三天品、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阿閦佛国经卷上](参阅‘天’1330、‘天人五衰’1333)

当然智慧很高!天人与我们之间的差别,就相对于我们人类与蚂蚁的差别。只不过天人的福报很大,因此没有修行的欲望或修行的欲望不迫切,所以还不是一个利于修行的环境,这也是佛祖降世到人间而不在天道的重要原因

天人的智慧比我们人类大多了,因为他们是比我们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他们那里没有人间疾苦与种种烦恼。但他们那里却不是解脱的好修行处,因为他们乐多苦少,体会不到六道轮回的苦,佛去让他们离苦得乐,他们听不进去。

天人关系:天人互善、天人互泰、天人互益……



欲界里面的天人、阿修罗他们是如何生活?一般以什么食物以主?他们的爱...
答:如何生活的我们只能猜测,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他们估计是以游戏,娱乐,音乐,跳舞,也有修行,闻法,禅定,等等。他们非常不依赖食物,或许饮点甘露,水果,美酒,等等。他们的爱情估计是有,但是极淡,绝对没有人间这么旺盛,欲望极少。佛带难陀去天界时就问了一位少女,她说未婚配,他的丈夫还在人间...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有什么区别?
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天人感应把天和人看成两个独立而不想干涉的客体,他们作为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要素,虽然能够互相感应,但是互不干涉。天人合一注重的是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他比...

人天乘在佛教的经书的指的是什么?
答:人乘,天乘是佛教五乘教法中的:人乘: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三皈,是指皈依佛(导师)、法(真理)、僧(亲教师)等三宝,藉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超越无边的生死苦轮,远离一切的怖畏,解脱一切的忧悲苦恼。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在佛教里来说天人和天神以及天王有什么区别?
答:二十四诸天是吠陀神话中八部众之中的诸位天神。佛随着佛教逐渐发展,将印度教神话的八部众(诸天、龙众娜迦、夜叉、阿修罗等部族)纳入佛教神话当中。总的说天神包括天人,但天人不是天神,天人仅指二十四诸天,而天神包括了佛教全部的神,比如诸佛诸菩萨十弟子十八罗汉十九珈蓝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五方揭谛等。...

道教的神仙与佛教天人说的区别。 发现很多人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常混为...
答:而佛教的天人,其本质来说,是属于六道轮回中的天道。是不同的宗教体系,只是中国人受西游记影响比较大,往往把天人、佛以及道家的神仙混为一谈。在佛教看来,虽然天道众生享有很大的福报,但是其本质还是痛苦,待寿命结束之时,还是要在六道之中轮回,没有超脱。只有达到佛的境界,才能超脱轮回,因此在...

佛教中提到的天有多少重?都有什么区别
答:2. 色界天:共十八重,从梵众天到色究竟天。色界天是佛教术语,指佛教徒不应触犯的层次。3. 无色界天:共四重,包括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层次,居住在这里的天人已经厌离了物质色的想法,修习四无色定。每个层次的天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

佛教中的天道上的天人有多大几率会掉下来。
答:天道上的天人也叫做天人,他们堕落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如果得遇佛法由于天人的智慧福报就不会堕落了。地藏经中说的很清楚,如果有天人五衰相现,但是如果遇到地藏菩萨或者供养或者瞻礼都会不堕落了。所以如果没有遇到佛法或者遇到佛法不生信心的就算升的再高也会百分百堕落。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在佛教中,到底什么是法,什么是智慧?_百度...
答:阿弥陀佛!师兄,六祖大师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里所说的自性,应是指佛心本性之体,而智慧当指无量随缘妙用。一切随缘妙用,若不离清净佛心自性,即是无上福田,是当下即是,体用无二之境。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这一句应该是指的如如不动之佛心自性之体。而...

佛教中的天人长得什么样子与人类相同吗。
答:过去古人戴冠,男女都戴,但是天人的花冠是长出来的,等老了五衰相现,花冠会萎谢。天人的衣服很漂亮,也不是手工做的,想要什么衣服,身上就是什么衣服,反正不需要洗。人家也不像我们还出臭汗的,人家是放香味,只有老了快不行的时候腋窝才有汗。人家即使老,也不像我们一副衰老样子,只是五衰相...

佛教讲28层天,是不是,天界层次越高法力越大。
答:什么叫少净天呢?用这个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这个相似的寂灭,不是真的寂灭。因为阿罗汉是断第六意识,他现在是暂时伏住,就是执着心少了,分别心也少了。但是,不是般若智慧那种寂灭,是禅定乐,不是真正的寂灭乐,以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相似的寂灭,叫做少净天,看到那个[少]就知道了。 (2)无量净天 在这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