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银锭重量介绍

作者&投稿:长兴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喜欢玩古玩的读者朋友或是对中国古代史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肯定不会对银锭有所陌生,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读者朋友也不会对银锭陌生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银锭的重量问题,只在电视见过银锭的读读者朋友肯定会对它的重量有所好奇的,今天呢,小编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准备了各个朝代的银锭重量,以此为各位读者们解惑,那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看一看这么多朝代银锭的重量吧。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

  


  清代江西全省通用的银锭形制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这种江西方锭,锭长8.92厘米,宽7.25厘米,高5.86厘米,重1889克。器型呈正方形,四周边叠起,面大底小。锭面铭文“万载县·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伍十两匠刘春”,铭文戳记清晰,排列很有规律,上横列地名,右为纪年,左为匠名和纪重。此种大方锭是清代自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府、县的税课银锭,每锭重五十两左右,这种造型后来发银锭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固定器型。按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载,江西方宝每锭重洋例平五十两,洋例平两重36.53克,则江西方宝每锭应重1826.7克,但实际上江西方宝每锭实重均在1855克以上。江西方锭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存世的江西方锭还见有嘉庆纪年的),这时的铸造地点是众多的,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到同治至光绪三十年,方锭的铸造地点相对集中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光绪二十八年设立江西官钱局,稍后又设立官银号,代为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铸造的方锭都錾有“江西官银号”字样。1912年江西官银钱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而此时中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对银两的需求量大为减少,铸锭量也相继减少,方锭的铭文趋于简化,一般仅有“江西足宝”四字。江西五十两的方形银锭造型独特,这种造型仅有数省铸造过,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 。

  


  银两有实银和虚银之分。虚银是指它作为价值符号或计帐单位。清初法定的纹银、咸丰年间出现的上海规元银、汉口的洋例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都是作为通行的计算单位的虚银,但它们可以随时折合兑取实在的银两。此外,还有作为特定用途从而具有特定衡量标准的虚银,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一两为37.31克)、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的关平银(一两约合37.68克)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一两约为36.66克)。

  


  说了这么多朝代的银锭重量,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心里也有对银锭重量的初步认识了吧,按照小编为大家找的各个朝代银锭重量的资料,各位读者朋友们也能大胆的去收藏这些银锭古玩了。拿它的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银锭重量来说,可谓是把中国古代朝代中所有的银锭种类的重量都给读者们介绍完了,各位读者只需熟知以上银锭重量资料,就可以对银锭指点一二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土巴兔,我们会继续努力。



古时候的银子又没有标注几两,怎么知道是几两银子的?
答:其实古代银锭有些会标注重量,而不标注标注重量的,使用时都会进行称重和成色辨认,以确定其实际价值。在中国古代使用白银时,大部分时候是以重量计价,而不是铸币形式。而且除了官府铸造的官银之外,还允许银楼、钱庄甚至私人自行铸造银锭。这就造成了实际流通的银锭外形、重量、成色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样子各...

古代100两银子相当于当下多少RMB
答: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古代家庭经济史: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答:最为常见的50两元宝,面额太大,平时交易只用《水浒传》中好汉买酒的“散碎银子”。元宝上刻有产地、重量、经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能有五六十字。银锭上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要,因市场上流通的元宝都是合金,含银量不同。如清朝北京有松江银,上海有二七宝银,长沙有用项银……全国约有100多种。后...

银锭基础知识鉴别方法
答: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银锭鉴别 方法 银锭的颜色 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

古代的白银500万两是什么概念?
答:以宋朝为例,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500万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46亿-92亿。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

古代的一锭金子是多少`?
答:据史料和现存古物来看:金锭有一两、二两乃至十两、二十两之分;银锭有半两、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至一百两或三百两。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

古代钱币几重
答:如果铸成表明重量的银锭和金锭,基本按标称重量来算的,虽然由于各地银子的成色会略有误差,但基本是以重量来确定的 ,散碎银子使用的时候是要称分量的,汉代一斤约等于现在的0.282公斤,1两=1斤/16=17.625克 100两相当于1762.5克 宋代以后一斤约等于现在的0.598公斤,一两=1斤/16=37.375克 100...

形制,衡量标准繁杂,超占「 ”脑内存”,史话清朝货币——「 ”银两...
答:1.元宝 元宝又称"宝银"、"马蹄银",形状类似马蹄,一般每锭重五十两左右。清代早期元宝,具有弧首朿腰的特征,呈现锭面内凹、拱身。两端上翘、周边微突的现象。至乾隆中晚期,银锭的形制因流通区域的不同而开始各异。北方承袭元宝锭的形状,南方演变成方形的银锭。元宝银多用于大额支付。元宝一般重量在1...

清朝的银锭流传下来的多吗?
答: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银锭和银两
答:1、银锭 开放分类: 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