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证的辨证施治

作者&投稿:范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肝肾阴虚是什么病!~

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以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损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中医讲“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临床表现 听语音
临床表现及症候分析
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症。
肝脏者,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导致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内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咽燥口干,舌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内灼营阴,则为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之征。
辨证施治 听语音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你好,肝肾阴虚是中医辨证的一种的。肝肾阴虚是采用中药的调理。往往是滋补肝肾的中药的治疗。如选择杞菊地黄丸的药物治疗。其次此病是可以配合按摩、针灸的治疗。避免熬夜,建议饮食要清淡。

(一)内治法
肝肾阴虚证主要有三组证候,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法,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滋水清肝饮、滋水生肝饮等方剂。
1.肝肾阴虚,虚热内扰
证候: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治则:滋肾养肝明目。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胁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酸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若午后潮热,加知母、鳖甲、龟板;若见齿衄,加炒山栀、白芍、代赭石;若眩晕者,加鹿角胶(烊化)、龟板胶(烊化)、龙骨、牡蛎;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者,加知母、黄柏、煅龙骨;月经先期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痛经者,加香附、郁金、川芎;闭经者,加丹参、菟丝子。
2.肝肾阴虚,真阴不足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肉(制)、川牛膝(酒洗,蒸熟)、菟丝子(制)、鹿胶(敲碎,炒珠)、龟胶(切碎,炒珠)。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真阴失守,虚火上炎,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者,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以养阴清热;若火烁肺金,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若小便浑浊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益气固表。
3.肝肾阴虚,阴虚火旺
证候: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咳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则:滋阴降火。主方:大补阴丸加减。方药:熟地黄(酒蒸)、知母(酒浸,炒)、黄柏(炒褐色)、龟板(酥炙)。各药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70丸(6~9克),空心盐白汤送下(现在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咳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遗。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枸杞子、吴茱萸,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
2.推拿按摩
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这中药方子是辩证什么的?
答:为您回答,这个方没有具体的用量,考虑如下:这个方子中的药材大多具有补气、健脾、祛湿、清热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脾胃虚弱、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咳嗽痰多、头晕失眠等。还可以考虑用于治疗以下疾病:肝肾阴虚证:熟地黄、麦冬等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腰膝酸软、...

比较肝肾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答:【答案】:(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疫软,胁肋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以眩晕耳鸣,腰膝痰软,胁痛,失眠与虚热 见症为辨证要点。(2)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

治疗肝肾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六味地黄丸。根据查询看病网显示。肝肾阴虚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或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而及肝阴不足而形成。六味地黄丸由六味,有熟地、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长期应用于临床来调理由于肾阴虚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阴痒肝肾阴虚证的治法是( )。
答:【答案】:D 阴痒肝肾阴虚证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治宜滋肾降火,调补肝肾,清肝止痒。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肾阴虚怎么治疗好的快
答:辨证施治 肾阴虚以肾阴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1.治疗原则 总的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是其代表方药。然由于形成本证的原因,各有不同,其病理变化,各有侧重,故在具体运用,又有区别:其一,肾阴不足,津液亏耗之咽干口渴,舌燥唇裂,消渴...

鼻衄·肝肾阴虚证简介
答: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衄·肝肾阴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鼻衄·肝肾阴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3.1 针刺 6.3.1.1 方一 6.3.1.2 方二 6.3.2 耳针疗法 6.4 外治法 6.5 注意事项及护理...

肝肾阴虚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肝肾阴虚特效中成药是什么
答:如果发现自己最近面颊总是潮红,而且脾气比较暴躁,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想火冒三丈,这时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肝肾阴虚的问题,当阴虚严重时可能会让男性遗精、早泄,女性月经不调等,需要及时的滋肝补肾,那么,缓解肝肾阴虚特效中成药都有哪些呢?如果发现自己最近面颊总是潮红,而且脾气比较暴躁,因为一点点...

肝肾阴虚的症状有哪些?? 吃什么药好?
答:回答:病情分析:你好肝肾阴虚常因肾阴虚而影响肝阴不足,火由肝阴耗伤及肾阴也形成肝肾阴虚,肝肾虚常表现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隐痛等证;肾阴虚则腰膝酸痛、遗精、耳鸣等有关系 意见建议:治疗上可酌情使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方剂!

肝肾阴虚怎么办
答:适宜肾虚喘嗽、遗精阳痿、腰痛脚弱、小便频数、大便燥结之人服食。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等症。”注意事项 对于肝肾阴虚的人来说...

一个6味药的方子,是治疗肝肾阴虚的良药
答:古人说:“ 肝为万病之贼 ”。由于这些特点,肝脏容易出现阴虚和气郁证。所以,肝病表现多变,治疗较为复杂。很多人都知道逍遥散,是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中药方剂。但是当肝病及肺、肾时的治疗就不清楚了。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治肝病名方一贯煎。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由北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