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古典音乐的文学特征

作者&投稿:佐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典主义与古典音乐有什么区别?~

古典主义
(Le Classicisme)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古典主义音乐

classical music

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它出现在巴洛克时期之后,结束于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而且与这前后的两个时期都有着相当大的年代上的交叠。

1720~1760年左右,一般被称为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也有人称前古典主义时期)。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更简化与更“ 自然 ”的旋律(这在当时被称为“华丽风格”)。这种风格还可以包括结构的方整性,结构内部(乐章间或乐章内)的更大的对比,力度等级的渐变,节奏轮廓更加清晰,和声语汇简化,和声节奏放慢等等。在1730年前后这种新风格也出现在意大利的器乐作品中,特别是节奏复杂化和旋律装饰化的倾向在德国的情感风格的键盘乐器的作品中达到了高峰。此外,早期古典主义音乐还包括了以法国音乐为主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高度装饰化的宫廷风格与当时的意大利和德国音乐相比带有更多的巴洛克遗风。

1760年~18世纪末,可以划为晚期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早期阶段的更具世界性的风格上的综合。它开始越来越具有风格与形式上的复杂性和表现上的深度,这一过程的特点是以J.海顿和W.A.莫扎特的成熟作品为代表的。至于L.van贝多芬,在把他划为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何者更好这一点上,长期以来是有不同意见的。从某种角度上看他既是一个古典主义音乐家(特别是青年时代),又是一个浪漫主义音乐家,因为他身上的确已经存在着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如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作曲家,主观的自我表现在作品中越来越强烈等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既不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像H.柏辽兹或R.舒曼那样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不过,从音乐上来看,他对大规模曲式的控制,明确而有力的节奏,功能性为主的和声,把主题(动机)的展开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以及对传统对位技巧的兴趣等等,都有助于人们把贝多芬的风格看作是海顿和莫扎特风格的一种延长和扩展。因此,人们还是把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3人放在一起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把他们视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

古琴曲 古筝曲 笛曲 二胡曲 琵琶曲 很多民间乐器的取自流传下来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追寻古风音乐
这类太多了 你随便问问度娘都有一大堆~~

小说么四大名著为首 其他的诸如三言 二拍 山海经之流 第一部历史小说应该叫穆公楼上的哥们都说过了~

文学这个我来好好补充下好了这个范围最广
从最古老的开始说 最古老的书莫过于《山海经》《诗经》 其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书籍《史记》等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 后面是一些有代表性 却不多引起注意的史书《晋书》,《宋书》,《南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明实录》,《清实录》,《东华录》,《春秋会要》,《七国考》,《元典章》,《清会典》,《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碑传集》,《水经注》,《华阳国志》,《徐霞客游记》,《风俗通义》《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三朝北盟会编》,《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站赤》,《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校雠通义》,《二十二史考异》,《集古录》,《三代吉金文存》,《挥麈录》,《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敦煌文集》,《困学纪闻》,《汉制考》,《藏书》,《焚书》,《国榷》,《罪惟录》,《四库全书史部提要》,《新疆事略》,《西域水道记》,《台湾通史》,《历代史略》,《骨董琐记全编》,《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蛮书校注》
这里大多都是史书 以考证历史为最大作用 也最代表每个朝代的中国
此外诗经之后 诗词歌赋发展开来 唐诗宋词最为有代表意义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 百家争鸣后留下来的各类经典 儒家最为广大因为是统治者选用的学派《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墨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在东汉时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 《我子》一篇 ·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 《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
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详。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隐没后,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法家著作韩非子的《管子》《韩非子》商鞅的《商君书》申不害的《申子》等等
兵家《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孙膑兵法》 《六韬》《三略》 《握奇经》 《素书》 《将苑》 《李卫公问对》 《虎钤经》《守城录》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何博士备论》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此外还有《黄帝内经》《搜神记》等书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籍。还有一些不受人瞩目的,三坟五典,笑林,人物传记太多了~~
说起来估计不知到何年何月~~ o(︶︿︶)o 唉 咱上下五千年历史人才辈出,无论哪个方面都是言之不尽啊~~ 敢问你到底要具体到哪方面 你那些都太广了~~

抄来回答你:

[彻底研究]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文/Jackie
一、前言:
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麼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於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够长吧!如果你去唱片店买碟时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了。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三、《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於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四、《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麼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这里有不少《音响论坛》刘汉盛的信徒吧,告诉你,刘汉盛测试管弦乐也推荐利用《1812》序曲)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著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并非「大炮党」,请细听全曲,留意到吧!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我推荐你买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8.554170DX)一本画册加CD,正价是50元左右,特价时30多元(错了别骂我)。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著他听啊!)。

五、分析《1812》序曲。
我选取用作分析的版本是Mercury Antal Dorati指挥 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版本。当然,我也喜欢RCA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版本,为甚麼我没选近期很多网友买了的Telarc版本?很简单,我认为这版本不理想。(刘汉盛的信徒别骂我,也许你们看了刘老总的推介已买了张Telarc的版本),由於每个版本的演绎都稍有不同,请自行调节(例如,我说甚麼时候听到某些乐器,你在家聆听时发觉时间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现,并不是你的音响有问题,也许只是我们听的唱片版本不同而矣。),还有,听之前找一张管弦乐团排位的图看看,用来了解乐器的定位。

分析部分我根据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来写,这是权威版本,国内和台湾好多评论都是根据这书写(偷)的(香港例外,我们的唱片评论员有极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胡乱创作和胡说八道,他们有足够的无知和失实,因此,让香港人有足够的材料被人取笑)。如果你习惯看字典一般厚的书,你可以买下来(两本字典),如果你怕大书,杨民望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书的节本。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古典音乐的入门朋友,故此我尽可能不使用音响用语,实在不能不用时,请网友见谅,这些术语并不难理解。希望完全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查查书籍,再不然运用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吧,写得不够专业和准确的地方,也请方家雅正和见谅。(唉!免费午餐,写得唔好都不要骂我!)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徵著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著,随著(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徵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声部轮流传递。(2:53)和(3:01)左右,你会听到鼓钹对击的声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绪被一个描绘徵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3:26),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4:25)左右,音乐转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的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决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在(5:02)左右你会听到击鼓声,到了(5: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徵。

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6:04),接著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主题。(6:20)出现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诉说著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留意这时乐团打三角铁的声音,你应该听到足够的泛音,如果你只能听到暗哑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录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劲。

另一个在(7:35)出现的主题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会听到铃鼓的声音,它应该是澄清的。这投歌曲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罗斯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随后一段(8:36)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徵刀光剑影的搏斗,(9:08)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10:06)又出现我们熟知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留意三角铁的声音。这段再一次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10:52)左右你会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紧接在《马赛曲》(11:13)主题之后,乐声的速度加快和加强,到了(11:47)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至(12:36)停止,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2:37)左右,进入乐曲的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调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队和临时添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你会听到加入来的钟声,由於结合著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徵著斗争的光荣结局。但是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13:40),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最后,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响起来了,这就是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的主题,(13:52)左右,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

六、简介十个《1812》序曲版本。

(1)、MERCURY 434 36O-2
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现已改名Minnesota Orchestra)的《1812》序曲,是我的首选。这只唱片多年位居TAS榜内,亦曾被企鹅CD指南(97/98年鉴)给予3星带花的最高评价,并将它列为《1812》序曲的首选版本。香港陈瑛光的《CD圣经》也推荐此版本(好可惜,他的简介离不开讲炮声)。

无可否认,此碟的炮声是它卖点之一,而MERCURY公司大获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它开创性地利用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正的炮声和教堂的钟声。这张唱片MERCURY公司一共录制过两次,两次都是同一指挥和乐团。第一次录音是在1954年,仍然是单声道时代,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第二次录音是在1958年,这时已进入立体声时代,炮声改为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改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

MERCURY和TELARC都是分别录制炮声、钟声和乐团的演奏,然后进行混音。这张唱片由於录音出色,效果传神,而真实的炮声有著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单声道时的制作,就已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家采用为试音碟。1958年的制作,运用了三支咪和三声道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录音效果效果在当时是极先进的。黑胶时代,这张唱片就卖出超过200万张,可谓MERCURY的镇山之宝。

现时的CD版本是根据1958年的录音母带转录而成,以今日的录音技术来看,这只碟的背景噪音稍大(放心,是我挑剔,也许你会不赞同)。其实,我最欣赏这张唱片并非它的炮声(即使这张唱片不加入真实炮声,我仍然觉得它是一流的)。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演绎很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流畅、富有动力和内涵。值得一赞是唱片的混音师,他将炮声、教堂钟声等音效处理得很好,没有喧宾夺主,配合乐团演奏,浑然天成,给人水乳交融的感觉。这只CD Track 2介绍录音情况,挺好玩的。

HMV现时的减价项目,大概70元左右

(2)、TELARC CD-80541
对不起,我由始至终觉得TELARC出品的《1812》序曲不过尔尔,Erich Kunzel算不上大师级的指挥家,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也不是世界一级乐团,但这并非我要批评的地方,因为我听过Erich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其他曲目,整体上仍给人活力感。

最可惜是这个《1812》序曲版本,正如TELARC部分录音为人诟病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整体协调差劲,录音不平衡,演奏音色暗哑,层次不够分明,唯一的卖点是炮声厉害,音效惊人,但炮声不是评价一首管弦乐的重点啊!真的佩服这张唱片的代理,是他们的功劳,将一只不怎麼样的唱片吹成试音天碟,唉!清醒下啦!香港人。

当然,这只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收录的炮声音效相当惊人,经过DSD处理后,唱片的背景宁静度也提高很多。此外,这张是唯一有SACD的唱片,如果你要听音效,你要听大炮声,买这只碟吧!但假使我只能买一只《1812》序曲,这只唱片显然并非我首选。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3)、RCA BVCC38126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是我的另一心水选择,假如你没听过Ormandy和费城交响乐团的大名,很明显,你并不算古典乐迷。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我听过这麼多版本中比较出色的一张,Ormandy指挥得不徐不疾,乐团演奏精彩,你能感觉到管乐与弦乐的结合的最高境界,听《1812》序曲,你不应错过这个感情真摰的版本。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4)、RCA Living Stereo 09026-61246-2
Fritz Reiner 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很出色,这位已故的指挥家被多位乐评人评为世界十大指挥家,他的指挥锐利,速度准确,这张唱片音响也非常光洁。听过费城交响乐团的费城之声,你怎能错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如果你有Eugene Ormandy的版本,把这张也买下来吧。听这两大乐团较技,绝对是赏心乐事。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5)、PHILPS CD 442 011-2
听老柴怎能不听俄国指挥家的演奏呢?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指挥 Kirov Orchestra and Chorus的版本令人倾倒(99年杰基耶夫率领基洛夫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来港,有人看了吗?),这位前苏联的指挥家,绝对是柴可夫斯基的理想演绎者,他指挥热情,演奏充满张力,唱片的录音水平极高,音色优美,录音平衡,你听过RCA和PHILPS的版本,就明白我为甚麼批评TELARC了。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6)、DECCA 443 094-2
这是Antal Dorati 指挥 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的版本,听过MERCURY 的版本后,也许你可以听听Dorati的这个版本,这张唱片虽非典范录音,但属於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义大利奇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和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7)、DECCA 448 494-2
这是Zubin Mehta指挥 Los Ang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演出,Mehta的演出很有感染力,特别是末段的演出,令人赞赏,同属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和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8)、UNIVERSAL 469 611-2
小泽征尔(Seiji Ozawa)指挥Berlin Philharmonic的版本不是《1812》序曲的权威版本,但音色平衡,小泽也指挥得很好,这只CD除了这首序曲外,还收录了柴五交响曲。假使你因为印刷不够精美,少人谈论而看轻这只CD,那真的很可惜。

环球出版的这系列CD很便宜,才39元一只,外地比香港贵一点,这个价钱,你买了绝不后悔。千万不要看轻这批低价CD,全是一流指挥和顶级乐团,是古典音乐入门者最佳选择。新手买碟,不要尽信广告甚麼「天碟王」的宣传,一流的演奏家和乐团的合约都在大公司手里,你买的「天碟王」有可能只是夸张的音效,平庸的演奏,根本不能提高你欣赏音乐的水平。

极低价系列,订价39元。

(9)、HUGO HRP 750-2

这只CD是叶咏诗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假如你爱国爱港,那这只碟你一定要买下来。但坦白说,这个版本从指挥到乐团的水准离世界级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是一段颇长的距离。叶咏诗的指挥一板一眼,欠缺感情,这个版本的录音也不理想,随便举个例,你听听打三角铁的声音,好像漏了「三角」两字,泛音不足,变成「打铁」声。不过,前面的「画展」好一点,所以争回一点分数。

雨果正价系列,80元至90元左右。

(10)、普罗艺术 POLOARTS POLO CLB-86033-2
Vladimir Fedoseev指挥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比想像中好,Vladimir Fedoseev的名气比不上Valery Gergiev,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也不能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相比,但有机会你一定要听听这个版本,俄国佬演奏老柴,感情演绎俱佳,加上这是日本仔的母带,运用了K2录音技术,只花了人民币35元,收货有余,真的,这只唱片很便宜。还有,你一定要听第二首「如歌的行板」,这才是柴可夫斯基的精彩作品。

内地近年有不少好的唱片品牌,普罗艺术是其中一家,这家制作室出品大部分是日本JVC提供母带,在国内生产,他们的唱片好多都运用K2 技术,售价便宜,值得留意。

平价系列,人民币35元。

如果你一点头绪都没有,而要我介绍买那只CD时,下面也许可以作你的参考:

1. 如果你喜欢听真实炮声,买第(1)、(2)吧。

2. 如果你喜欢整体平衡效果,买第(1)、(3)、(4)、(5)吧。

3. 如果你喜欢靓声录音,买第(2)、(3)、(4)、(5)吧。

4. 如果你要买平价货,买第(8)、(10)吧。

5. 如果你有钱,把所有都买下吧,在香港,你随时找到十只以上的《1812》序曲版本。

还有没有其他版本呢?当然有,而且有好多好多,不过说下去,Review33可能变成柴可夫斯基网站了。

七、后记
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为几位网友写的这篇简介,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拖拖拉拉未完工。另方面,我特别喜爱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当然是其一),单《1812》序曲,我就有十多二十个版本,每张唱片听几次,也花去我不少时间。这篇文章其实批评了香港和台湾几本杂志的评论,但最后决定删掉了,不想得罪别人。老生常谈的一句,接受讯息时要懂得过滤,别人云亦云,否则如皇帝穿新衣,容易著凉,慎之。

最后想说的是,《1812》序曲并非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幻想序曲比《1812》序曲好多了。如果你想认识这位俄国作曲家,应该听他的第六号交响曲b小调「悲怆」,第四至五号交响曲也很值得欣赏。其他管弦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降b小调)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芭蕾音乐天鹅湖(Swan Lake)、胡桃夹子(Nutcracker)等也去听听吧。諴意推荐。

不过,《1812》序曲真的很好听,也极富戏剧性,要不然,我怎麼会有那麼多版本呢。

这篇文章写得很粗疏,我也没时间深入校对和订正,有错误的地方,烦请指正。

抄来回答你:

[彻底研究]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文/Jackie
一、前言:
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麼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於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够长吧!如果你去唱片店买碟时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了。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三、《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於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四、《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麼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这里有不少《音响论坛》刘汉盛的信徒吧,告诉你,刘汉盛测试管弦乐也推荐利用《1812》序曲)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著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并非「大炮党」,请细听全曲,留意到吧!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我推荐你买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8.554170DX)一本画册加CD,正价是50元左右,特价时30多元(错了别骂我)。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著他听啊!)。

五、分析《1812》序曲。
我选取用作分析的版本是Mercury Antal Dorati指挥 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版本。当然,我也喜欢RCA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版本,为甚麼我没选近期很多网友买了的Telarc版本?很简单,我认为这版本不理想。(刘汉盛的信徒别骂我,也许你们看了刘老总的推介已买了张Telarc的版本),由於每个版本的演绎都稍有不同,请自行调节(例如,我说甚麼时候听到某些乐器,你在家聆听时发觉时间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现,并不是你的音响有问题,也许只是我们听的唱片版本不同而矣。),还有,听之前找一张管弦乐团排位的图看看,用来了解乐器的定位。

分析部分我根据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来写,这是权威版本,国内和台湾好多评论都是根据这书写(偷)的(香港例外,我们的唱片评论员有极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胡乱创作和胡说八道,他们有足够的无知和失实,因此,让香港人有足够的材料被人取笑)。如果你习惯看字典一般厚的书,你可以买下来(两本字典),如果你怕大书,杨民望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书的节本。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古典音乐的入门朋友,故此我尽可能不使用音响用语,实在不能不用时,请网友见谅,这些术语并不难理解。希望完全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查查书籍,再不然运用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吧,写得不够专业和准确的地方,也请方家雅正和见谅。(唉!免费午餐,写得唔好都不要骂我!)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徵著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著,随著(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徵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声部轮流传递。(2:53)和(3:01)左右,你会听到鼓钹对击的声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绪被一个描绘徵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3:26),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4:25)左右,音乐转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的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决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在(5:02)左右你会听到击鼓声,到了(5: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徵。

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6:04),接著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主题。(6:20)出现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诉说著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留意这时乐团打三角铁的声音,你应该听到足够的泛音,如果你只能听到暗哑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录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劲。

另一个在(7:35)出现的主题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会听到铃鼓的声音,它应该是澄清的。这投歌曲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罗斯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随后一段(8:36)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徵刀光剑影的搏斗,(9:08)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10:06)又出现我们熟知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留意三角铁的声音。这段再一次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10:52)左右你会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紧接在《马赛曲》(11:13)主题之后,乐声的速度加快和加强,到了(11:47)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至(12:36)停止,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2:37)左右,进入乐曲的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调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队和临时添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你会听到加入来的钟声,由於结合著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徵著斗争的光荣结局。但是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13:40),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最后,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响起来了,这就是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的主题,(13:52)左右,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

六、简介十个《1812》序曲版本。

(1)、MERCURY 434 36O-2
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现已改名Minnesota Orchestra)的《1812》序曲,是我的首选。这只唱片多年位居TAS榜内,亦曾被企鹅CD指南(97/98年鉴)给予3星带花的最高评价,并将它列为《1812》序曲的首选版本。香港陈瑛光的《CD圣经》也推荐此版本(好可惜,他的简介离不开讲炮声)。

无可否认,此碟的炮声是它卖点之一,而MERCURY公司大获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它开创性地利用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正的炮声和教堂的钟声。这张唱片MERCURY公司一共录制过两次,两次都是同一指挥和乐团。第一次录音是在1954年,仍然是单声道时代,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第二次录音是在1958年,这时已进入立体声时代,炮声改为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改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

MERCURY和TELARC都是分别录制炮声、钟声和乐团的演奏,然后进行混音。这张唱片由於录音出色,效果传神,而真实的炮声有著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单声道时的制作,就已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家采用为试音碟。1958年的制作,运用了三支咪和三声道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录音效果效果在当时是极先进的。黑胶时代,这张唱片就卖出超过200万张,可谓MERCURY的镇山之宝。

现时的CD版本是根据1958年的录音母带转录而成,以今日的录音技术来看,这只碟的背景噪音稍大(放心,是我挑剔,也许你会不赞同)。其实,我最欣赏这张唱片并非它的炮声(即使这张唱片不加入真实炮声,我仍然觉得它是一流的)。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演绎很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流畅、富有动力和内涵。值得一赞是唱片的混音师,他将炮声、教堂钟声等音效处理得很好,没有喧宾夺主,配合乐团演奏,浑然天成,给人水乳交融的感觉。这只CD Track 2介绍录音情况,挺好玩的。

HMV现时的减价项目,大概70元左右

(2)、TELARC CD-80541
对不起,我由始至终觉得TELARC出品的《1812》序曲不过尔尔,Erich Kunzel算不上大师级的指挥家,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也不是世界一级乐团,但这并非我要批评的地方,因为我听过Erich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其他曲目,整体上仍给人活力感。

最可惜是这个《1812》序曲版本,正如TELARC部分录音为人诟病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整体协调差劲,录音不平衡,演奏音色暗哑,层次不够分明,唯一的卖点是炮声厉害,音效惊人,但炮声不是评价一首管弦乐的重点啊!真的佩服这张唱片的代理,是他们的功劳,将一只不怎麼样的唱片吹成试音天碟,唉!清醒下啦!香港人。

当然,这只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收录的炮声音效相当惊人,经过DSD处理后,唱片的背景宁静度也提高很多。此外,这张是唯一有SACD的唱片,如果你要听音效,你要听大炮声,买这只碟吧!但假使我只能买一只《1812》序曲,这只唱片显然并非我首选。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3)、RCA BVCC38126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是我的另一心水选择,假如你没听过Ormandy和费城交响乐团的大名,很明显,你并不算古典乐迷。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我听过这麼多版本中比较出色的一张,Ormandy指挥得不徐不疾,乐团演奏精彩,你能感觉到管乐与弦乐的结合的最高境界,听《1812》序曲,你不应错过这个感情真摰的版本。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4)、RCA Living Stereo 09026-61246-2
Fritz Reiner 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很出色,这位已故的指挥家被多位乐评人评为世界十大指挥家,他的指挥锐利,速度准确,这张唱片音响也非常光洁。听过费城交响乐团的费城之声,你怎能错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如果你有Eugene Ormandy的版本,把这张也买下来吧。听这两大乐团较技,绝对是赏心乐事。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5)、PHILPS CD 442 011-2
听老柴怎能不听俄国指挥家的演奏呢?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指挥 Kirov Orchestra and Chorus的版本令人倾倒(99年杰基耶夫率领基洛夫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来港,有人看了吗?),这位前苏联的指挥家,绝对是柴可夫斯基的理想演绎者,他指挥热情,演奏充满张力,唱片的录音水平极高,音色优美,录音平衡,你听过RCA和PHILPS的版本,就明白我为甚麼批评TELARC了。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6)、DECCA 443 094-2
这是Antal Dorati 指挥 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的版本,听过MERCURY 的版本后,也许你可以听听Dorati的这个版本,这张唱片虽非典范录音,但属於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义大利奇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和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7)、DECCA 448 494-2
这是Zubin Mehta指挥 Los Ang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演出,Mehta的演出很有感染力,特别是末段的演出,令人赞赏,同属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和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8)、UNIVERSAL 469 611-2
小泽征尔(Seiji Ozawa)指挥Berlin Philharmonic的版本不是《1812》序曲的权威版本,但音色平衡,小泽也指挥得很好,这只CD除了这首序曲外,还收录了柴五交响曲。假使你因为印刷不够精美,少人谈论而看轻这只CD,那真的很可惜。

环球出版的这系列CD很便宜,才39元一只,外地比香港贵一点,这个价钱,你买了绝不后悔。千万不要看轻这批低价CD,全是一流指挥和顶级乐团,是古典音乐入门者最佳选择。新手买碟,不要尽信广告甚麼「天碟王」的宣传,一流的演奏家和乐团的合约都在大公司手里,你买的「天碟王」有可能只是夸张的音效,平庸的演奏,根本不能提高你欣赏音乐的水平。

极低价系列,订价39元。

(9)、HUGO HRP 750-2

这只CD是叶咏诗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假如你爱国爱港,那这只碟你一定要买下来。但坦白说,这个版本从指挥到乐团的水准离世界级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是一段颇长的距离。叶咏诗的指挥一板一眼,欠缺感情,这个版本的录音也不理想,随便举个例,你听听打三角铁的声音,好像漏了「三角」两字,泛音不足,变成「打铁」声。不过,前面的「画展」好一点,所以争回一点分数。

雨果正价系列,80元至90元左右。

(10)、普罗艺术 POLOARTS POLO CLB-86033-2
Vladimir Fedoseev指挥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比想像中好,Vladimir Fedoseev的名气比不上Valery Gergiev,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也不能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相比,但有机会你一定要听听这个版本,俄国佬演奏老柴,感情演绎俱佳,加上这是日本仔的母带,运用了K2录音技术,只花了人民币35元,收货有余,真的,这只唱片很便宜。还有,你一定要听第二首「如歌的行板」,这才是柴可夫斯基的精彩作品。

内地近年有不少好的唱片品牌,普罗艺术是其中一家,这家制作室出品大部分是日本JVC提供母带,在国内生产,他们的唱片好多都运用K2 技术,售价便宜,值得留意。

平价系列,人民币35元。

如果你一点头绪都没有,而要我介绍买那只CD时,下面也许可以作你的参考:

1. 如果你喜欢听真实炮声,买第(1)、(2)吧。

2. 如果你喜欢整体平衡效果,买第(1)、(3)、(4)、(5)吧。

3. 如果你喜欢靓声录音,买第(2)、(3)、(4)、(5)吧。

4. 如果你要买平价货,买第(8)、(10)吧。

5. 如果你有钱,把所有都买下吧,在香港,你随时找到十只以上的《1812》序曲版本。

还有没有其他版本呢?当然有,而且有好多好多,不过说下去,Review33可能变成柴可夫斯基网站了。

七、后记
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为几位网友写的这篇简介,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拖拖拉拉未完工。另方面,我特别喜爱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当然是其一),单《1812》序曲,我就有十多二十个版本,每张唱片听几次,也花去我不少时间。这篇文章其实批评了香港和台湾几本杂志的评论,但最后决定删掉了,不想得罪别人。老生常谈的一句,接受讯息时要懂得过滤,别人云亦云,否则如皇帝穿新衣,容易著凉,慎之。

最后想说的是,《1812》序曲并非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幻想序曲比《1812》序曲好多了。如果你想认识这位俄国作曲家,应该听他的第六号交响曲b小调「悲怆」,第四至五号交响曲也很值得欣赏。其他管弦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降b小调)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芭蕾音乐天鹅湖(Swan Lake)、胡桃夹子(Nutcracker)等也去听听吧。諴意推荐。

不过,《1812》序曲真的很好听,也极富戏剧性,要不然,我怎麼会有那麼多版本呢。

这篇文章写得很粗疏,我也没时间深入校对和订正,有错误的地方,烦请指正。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答:我跟你的感觉不同,我刚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有那么一种感觉,我听完前面的就能感觉出后面是一个怎样的旋律,其实这也是古典乐的一个特点,具有可预测性(大部分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先不要去注意什么就是单纯的去听,去感受就可以了,听时间长了你就会有了听古典乐的感觉了。还有听古典乐,要了解你正在听的曲...

漫谈文学与古典音乐(23-27)
答:音乐不像文学那样是仿制出来的有限影像,而是无限广阔的,它的内在精神远高于它所寄托的那些情境。这是音乐与文学最重要的差异。所以它们不是近亲。音乐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是“情感的语言”,把它称为语言是不合适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在表达。音乐创作远远不仅是在表达,它产生新的东西。英国诗人W.H.Auden也认识到了这一...

欧洲古代声乐艺术的发展
答:从18世纪末起,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种潮流,已经初见端倪。而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大师贝多芬的去世为标志,从19世纪20年代起,古典主义式微,浪漫主义崛起,并很快形成了一种遍及全欧的潮流。这一时期,在声乐艺术方面代表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并取得令人瞩目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
答: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特点: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

童话哥特建筑插画-简述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
答:哥特式的建筑与音乐的联系? 哥特(Goth)包含多种意思,主要有: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描述有神秘或恐怖气氛的爱情故事);4、指字体,哥特字...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除了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还有哪些?
答:在古希腊的神话中,阿波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神,是太阳神,是光明之神,是医药之神,是预言之神也是音乐之神,其下有九位女神,她们是负责实际司理文学,音乐之职,被称为缪斯(MUSES)意大利语为(MUSICA),英语为(MUSIC).当然,谈到西方音乐,并非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应该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远古时代.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曾...

古典主义文学 和 新古典主义文学 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新古典和古典的...
答: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源于第一手的观察和复制仿古作品。庞贝古城的重新发掘和挖掘,掀起一股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它并激发18世纪欧洲的想像力及对古典风格的强烈崇拜。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刻、音乐、文学几个领域中。主要作家:约翰。班扬 亚历山大。蒲伯 丹尼尔。笛福 乔纳森。斯威夫特 亨利。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答:4、 他们的作品内容充实,往往悲剧性和喜剧性交织,严肃与诙谐配合;5、 他们在创作技巧上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又锤炼了平易通俗的音乐语言。这一切使他们的音乐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艺术手法和创作成就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把曲调的作用放在首位,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或艺术形象特征的曲调,...

印象派、浪漫主义、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作品是什么...
答:。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古典主义指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音乐的主流。

以某一种音乐体裁活某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为例,具体论证西方艺术史...
答: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