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

作者&投稿:植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

(1)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落后于世界。或不同意: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三点 3分)(3)局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或: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变化: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或:重工业得到发展)(2分)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4)现象:经济全球化。(2分)背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2分)(5)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1分)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3分)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1分)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3分) 第(1)问首先要亮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阐述理由时要注意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史论结合;第(2)问考察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从图片以可以看出,1869年、1919年轻重工业差距悬殊,比例严重失调;1952年、1957年重工业比重增大,轻重工业将近平衡。1952年、1957年重工业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新中国的成立,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方面考虑;第(4)问从漫画内容麦当劳进入莫斯科(俄罗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政治背景注意从两极格局结束等方面考虑;第(5)问谈认识时注意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阐明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同意。(1分)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落后于世界。(2分)或不同意。(1分)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2)表现: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3分)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3)稳定(控制)物价,保障民生(发展经济)。(2分)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政府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影响。第(1)问主要考察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可结合这一时期段特征分析即可。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生机”与“危机”并存。生机指封建盛世局面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危机指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经济活力不足。所以在回答该问时可以有两种选择,然后分别指出相关的因素即可。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第(2)问考查学生对苏俄(联)社会发展的整合与认识。“退却年代”的时间是1921一1927年,根据所学可知对应的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因此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指明了航向”是指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第(3.)问归纳材料可知所采取的政策均与市场供应、价格有关。所以共同目的是稳定(控制)物价,保障民生(发展经济)。


(1)第一种答案:同意: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发展。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第二种答案:不同意:宋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工商业城市增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出现和发展等。(4分)(只表明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2)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2分)原因: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4分)
(3)趋势: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从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提升。(2分)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煤、石油等能源的无限制开采和利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提升。(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 ...
答:(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政治
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4分)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
答:(1)挑战: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统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不同: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政治制度。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2)变化:从向苏联“一边倒”,站在以苏联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1: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 材料2:近年来...
答:(1)本区为世界三大产棉区之一;(2)发展尝担佰杆脂访拌诗饱涧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不利条件不分析)。(3)咸海属于内流湖,内流湖缩小主要从人为原因导致入湖径流减少和自然原因:全球变 暖等方面分析。引发的问题主要从内陆地区水源减少,湿地减少角度考虑。(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 ...
答:(1)科举制(1分)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以考试选拔官员的选官制度。(2分)三省六部制(1分)………(2分)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评卷的时候要从传统政治,即专制...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如图,图一中的旗帜是什么组织的旗帜...
答:(1)欧盟(欧洲联盟) 欧元(2分) (2)1993年;(2分)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欧盟的史实。图一中的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的统一货币是欧元。欧盟建立的时间是1993年,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
答:(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办报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地影响。(任答三点得3分)原因:社会时势的需要(民族危机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或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 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跨洲国家,素...
答:(1)走向:西北—东南向。(2 分)原因: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必,2 分)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分)③海沟(岛链)与山脉同为板块前缘 ,走向一致。(2)原因: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必,2 分)②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澳洲之间。(必,2 分)...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
答:(1)甲观点:①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以主人翁精神自觉自愿参与,观点有其合理性。(4分)② 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公民素质是政府的职责,所以,不能认为...

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
答:请回答:(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