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温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做阅读理解一定要先通读 文章 ,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文言文《劝学》 阅读答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劝学》阅读题: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绝江河(断绝)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本文来自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文章《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出自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懂得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劝学》阅读答案:

  8

  CA“绝”横渡

  B“假”借助D“道”修养或者学业。

  9

  BA前者是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两者都是连词表转折C前者是却竟然的意思,后者是你你的代词D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副词。

  10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

关于劝学的文言文的考题
答:今天,我读了孙权劝学一文。文章篇幅虽短,但文中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吕蒙当权掌事后,还是不愿意学习,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孙权对吕蒙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吕蒙于是就接受了孙权的建议,...

劝学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答: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小题4:①假: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绝:横渡。语句通顺。(各一分)②宾语前置。或:有的。不:通“否”,表否定。语句通顺。(各一分)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

孔子劝学文言文阅读
答:2. 【孔子劝学阅读答案孔子劝学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论语》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

李生劝学文言文阅读题
答:[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3分)(1)王生不说 (2)王生益愠 (3)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2:与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扶苏以...

吕氏春秋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

孔子文言文阅读理解
答:1. 《孔子劝学》文言文答案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子路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正,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0356330操弓不返于檠。 木...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答:【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小题1】(1)推托(2)当道,当权(3)到(4)认清事物 【小题2】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小题3】只当作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小题4】结合...

文言文劝学阅读理解
答:3. 高中文言文《劝学》中的实词与虚词啊~~~(加注释)O(∩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

劝学文言文阅读新题型
答: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6. 劝学 文言文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