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二期古城村拆迁吗

作者&投稿:夕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温榆河二期古城村拆迁。
【拓展资料】
温榆河,古称温榆水、湿余水、温余水。海河流域北运河上源。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麓。温榆河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其间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至北京市通州区通惠河口上游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始为北运河。全长47.5公里,流域面积2478平方公里。
温榆河,是北京历史上开发较早的重要河流。作为北运河的航运水源及京城北部的漕运通道,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温榆河历史上不仅是历代王朝的漕运要道,而且由于其水质洁净、清澈,还是皇家宫廷、园林、湖泊的御用之水。
1970年代运河断航后,主要以分洪、灌溉为主。主原北沙河上建有著名的十三陵水库,干流始点有沙河水库,为北京市提供灌溉水源。灌溉农田20万亩。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演变
温榆河《水经注》称湿余水,以关沟为正源,《汉书·地理志》记载:"上谷郡,军都,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白河)。"《辽史》记载:顺州有温榆河,元代称榆河,又俗称富河。
折叠编辑本段干流概况
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大运河的上游。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原昌平县)军都山麓。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47.5公里(《通县水利志》称63.5公里 ),其间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流域面积2478平方公里(《昌平县水利志》称2480平方公里 )。
《昌平县水利志》以北沙河为正源,其主流源于八达岭主峰下关沟,东南流经居庸关、南口,出关沟与源于西山的狻猊沟、兴隆口沟、白羊城沟、高崖口沟、柏峪口沟五条大沟的河水汇合后,称北沙河。北沙河东流至沙河镇,与东沙河、南沙河相交汇流后称温榆河,东流至鲁疃村东出境经顺义区(原顺义县)在通州区(原通县)注入北运河。昌平段主河道长19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枯季流量1980年实地观测为4至6立方米每秒。
自昌平区(原昌平县)沙河镇起,先后流经昌平区(原昌平县),朝阳区、顺义区(原顺义县)边界,在徐辛庄镇管头村入通州区境,沿朝阳区与通州区(原通县)边界,流至北关闸入北运河。通州区(原通县)境内长14.5公里,堤防长18公里,河床均宽168米,河底宽86-124米,流域面积25.23平方公里,流经徐辛庄、城关镇,有村12个,防洪除涝面积2万亩。顺义区境内流域面积53.98平方公里 。堤防绿化植树2万株。在通州区(原通县)境内其支流有小中河、中坝河和坝河。
折叠编辑本段水文特征
温榆河,蔺沟河口以上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400立方米/秒;蔺沟河口以下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1562立方米/秒。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支流
北沙河,古称双塔河。源于昌平西北部山区,上游有虎峪沟、关沟、狻猊峪沟、兴隆口沟、白羊城沟、柏峪口沟、高崖口沟六条大沟,于双塔村西汇合后称北沙河。东流至踩河村又纳入虎峪沟(古称易荆水),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穿京包铁路桥,于十三陵水库下游入东沙河,全部流域面积为546平方公里,其主河道全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623平方公里。干流长约20公里,纵坡千分之一,河宽60-100米,枯季流量为1.085立方米每秒(1981年实测)。 河上朝宗桥为明代建筑。
东沙河,源于延庆区西二道河山区,上游有三条支沟,即德胜口沟、锥石口沟、老君堂沟,于十三陵七孔桥上游汇合进入十三陵水库后,经白浮、西沙屯,于沙河镇北朝宗桥下游汇入北沙河,全流域面积为287.75平方公里。十三陵水库下游河长约14公里,河宽20-200米,纵坡千分之一,山川径流量全部被十三陵水库拦蓄,坝下主干河道枯季流量仅有0.5立方米每秒。
南沙河,源头分南、北二支,北支源于海淀区西北部山区的上方寺、龙泉寺一带,南支源于寨口村一带,南、北二支汇于上庄乡西马房村西。下游于老牛湾村入昌平区(原昌平县)境,后入沙河水库,属温榆河水系。全长21公里(一说约20公里),宽约100米,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一说250平方公里)。河上建有上庄闸,蓄水240万立方米。沿河有稻香湖天然公园、上方寺、龙泉寺、大石佛、大觉寺、金山寺等名胜古迹。河道纵坡千分之一,枯季流量为2.35立方米每秒。
蔺沟河,源于昌平北部山区和怀柔区(原怀柔县)西部山区,上游有牡牛河、白浪河、桃峪口沟、秦屯河、钻子岭沟、西峪沟、八家沟、葫芦河等七条支沟汇流至蔺沟村(一说小东流村)附近,称蔺沟河。向南在前、后蔺沟村附近流入温榆河。小东流村以下主河道长约4公里,整个流域面积为404平方公里(一说381平方公里),纵坡千分之一点一。枯季流量为2.4立方米每秒。 常年流水。距入温榆河口1.4公里处修建有用于灌溉的三岔口叠梁闸。
孟祖河,源于昌平区(原昌平县)南邵乡凤山东麓,南流经孟祖、百善、马坊等村直入温榆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河道宽40-80米,纵坡千分之一点四,常年有小基流。
东沙河,位于昌平区(原昌平县)中部。源于延庆区(原延庆县)西二道河乡山区。由德胜口沟、锥石口沟和老君堂沟汇入十三陵水库,以下流经沙屯,于沙河镇会合北沙河入沙河水库,属温榆河支流。全长约15公里,河道宽400-500米,总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
小中河,发源于怀柔区(原怀柔县)孙家史山一带,在二张营村入境,纵贯南北,于小葛渠村出境入温榆河。境内流程38.62公里,流域面积140.56平方公里。是集排水和扬水灌溉两用的重要河道。小中河以红铜营为界,上游为丘陵地区,下游沿河两岸大部分属低洼地带。未治理前河道弯曲,床内杂草丛生,淤积严重且埝低床浅,汛期洪水泛滥,涝灾频繁。
龙道河,源头为东、西马各庄一带,流经董各庄、罗各庄后东南行,至白辛庄村南入温榆河。流程6.34公里,流域面积30.06平方公里。
白浪河,又名沙峪沟,发源于昌平、怀柔两县山区。流经沙峪口后入境。再经良善庄、范各庄、于联庄村出境,西南行汇蔺沟河于昌平南官庄,再转东南至蔺沟村入温榆河。境内流程7.63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
西_牛河,又名苏峪沟。发源于怀柔区(原怀柔县)境内,在武各庄北入境。经东、西降州营、板桥,于高丽营出境入昌平蔺沟河,再入温榆河。境内流程16.5公里,流域面积43.56平方公里。
方氏渠,发源于境内刘各庄、前、后桑园一带。流经西小营、前渠河,在唐自头村南下入温榆河。流程15公里,流域面积55.36平方公里。方氏渠属排水河道,治理前,其上、中游河床较深,下游河床弯曲窄浅,主要排除刘各庄、前、后桑园、豹房等地区的沥水。
月牙河,源头在境内临河村南洼地。经窑坡、后桥、李桥后,于临清村东出境接入通州区(原通县)中坝河,再汇北运河。流程12公里,流域面积58.21平方公里。月牙河河床甚浅,河堤为自然形成,内涝时有发生。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现已成为排污河道。
引河,1925年开挖的人工河道。由苏庄起,经南河,从安里和芦各庄村中间穿过后出境,于通州区(原通县)平家疃接入中坝河,再汇北运河。境内流程5.8公里。当时,主要用于引水,引进流量600立方米每秒。
中坝河,又称潮白河故道,属北运河水系,温榆河支流,位于通州区(原通县)北部。北起顺义区(原顺义县)界,接潮白引水渠后,南流经大庞村,于城关镇刘庄闸北汇入小中河。中坝河无上源。河道全长9公里,河床均宽33米,河底均宽25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流经徐辛庄、宋庄、城关等地区,有村庄8个,防洪除涝面积近1万亩。沿河两岸绿化植树2万株。在历史上,潮白河一直经中坝河入北运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洪水暴涨,潮白河水于顺义区(原顺义县)苏庄大闸处决口,大闸被冲毁,夺箭杆河道南下,而原河道(即中坝河)废除。因此潮白河故道无上源水而终年干涸。1958年修建了徐辛庄水库(后于1961年废除)。1964年通州区(原通县)组织全县民工开挖潮白引水渠,将潮白河水引入故道。自1980年以来,因常年干旱,水源不足,中坝河断流。
清河,位于市区北郊,系市区主要排洪河道。水源为沿北旱河汇入的西山泉水或下游山洪以及沿北长河于安河桥汇入的玉泉山水。流经圆明园、清河镇,在立水桥以东入温榆河,全长23.8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
万泉河,温榆河支流清河的支流。位于海淀区境内。始于万泉庄,流经海淀镇西部,与西颐路平行,经北京大学、圆明园、沿清华西路入清华校园,再向北,穿京包铁路汇入清河。河道全长8.5公里,宽15米,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清河水系。历史上万泉庄一带多泉,泉水汇聚成河,称万泉河。后因地下水开采过量,泉水中断。1981年对8.5公里长的河道疏挖、衬砌,修建13.7公里的污水截流管线,建3座节制闸,26座桥涵,62处排灌口,并修建13公里滨河路。
小月河,温榆河支流清河的支流。起自德胜门外关厢,沿德昌公路两侧向北,经马甸至清河镇入清河,长8.4公里。小月河上游为西北土城沟。1985年全面治理,改道南起学院南路与长河暗渠相接,向北沿土城沟流经黄亭子,向东至祁家豁子再北折入小月河故道,全长10.25公里。
北旱河,源于香山樱桃沟及玉泉山,经龙门西南而下,流经四王府、娘娘府、青龙桥,于安河桥下注入清河。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16.4公里。1974年四王府至娘娘府一段改道。到卧佛寺、樱桃沟花园必经此河道。沿河名胜古迹有香山公园、曹雪芹故居等。
坝河,位于北京市东郊。源于东城区东北护城河,自西向东在朝阳区东郊边界入温榆河,属北运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北小河、亮马河和北土城沟等,主河道全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坝河是元代开凿的运粮河,后被通惠河取代,成为排水沟。1949年后,曾进行4次治理。河道建有蓄水闸7座,一次蓄水量120余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4万亩。
北小河,坝河的最大支流。位于北京市东北郊。起自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向东流经朝阳区北部,在三岔河村西入坝河。河道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原是一条曲折窄浅的季节性河流。80年代初,挖渠引清河水并沿河建蓄水闸7座,蓄水能力50万立方米。


温榆河二期古城村拆迁吗
答:温榆河二期古城村拆迁。【拓展资料】温榆河,古称温榆水、湿余水、温余水。海河流域北运河上源。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麓。温榆河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其间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至北京市通州区通惠河口上游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始为北...

顺义古城村哪年拆迁
答:2023年。根据查询悠游网官网显示,2023年4月顺义古城村由于毗邻温榆河公园,温榆河公园需要进行扩建,因此顺义古城村要拆迁规划。

顺义古城村几月份拆迁腾退
答:预计2023年4月份。顺义古城村因毗邻温榆河公园,温榆河公园需要进行扩建,所以将面临拆迁规划的问题,在顺义市建委上显示消息,顺义古城建设规划正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招标行动,预计在2023年4月份开始进行拆迁腾退,具体再有更改的话会在官网上进行显示。

顺义古城村24年能拆迁吗
答:能拆迁。根据查询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网显示,2023年12月28日区住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志鑫组织召开2024年顺义区涉征拆项目工作专题会议,2024年顺义区古城村被列入重点项目征拆工作,但具体拆迁时间未定。顺义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市东北郊,距市区30千米,北邻怀柔区、密云区,东界平谷区,南...

2022年顺义拆迁村有古城村吗
答: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有。峪镇古城村因毗邻温榆河公园,将面临拆迁规划的问题。

温榆河湿地公园二期后沙峪规划涉及到古城村嘛
答:应该不涉及古城村。市规自委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发展规划》,首次将一绿地区和二绿地区合二为一统筹规划,为首都绿隔地区发展“划重点”。其中,顺义将有序推进温榆河公园、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据了解,温榆河公园顺义区工程总面积7.5平方公里,涉及后沙峪镇、高丽营镇...

顺义榆阳路规划到古城村吗
答:到。根据查询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顺义榆阳路规划到古城村。古城村为顺义区后沙峪镇辖村,位于顺义城西南14公里的温榆河东岸,西与昌平交界,南与朝阳区隔河相望,是2010年北京市城乡结合部。

顺义后沙峪榆阳路规划到古城村吗
答:该规划不涉及古城村。根据北京市市规自委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发展规划》可知,首次将一绿地区和二绿地区合二为一统筹规划,为首都绿隔地区发展“划重点”。其中,顺义将有序推进温榆河公园、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温榆河公园顺义区工程总面积7.5平方公里,涉及后沙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