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作者&投稿:袁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6汉本2班 雷思思 18386753603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家庭的不幸,户户不同。”《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弗龙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卧轨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却

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渥伦斯基。于是,这个纠结的故事就这样华丽丽的开始了。而列文对吉娣的求婚屡次失败,因为吉娣暗恋的是弗龙斯基,但是弗龙斯基却无心娶她,只是把她当做玩物。奥布隆斯基在出轨时还认为自己是对的,毫不觉得是自己的道德问题,他认为妻子已年老色衰风韵消失,魅力无存,只是个家庭煮妇,是没有资格计较的。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但也折射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当时可以看出女性地位地下,即使出轨的是奥布隆斯基,但是家里的人全都是向着他。他不过是个伪君子,一边在劝说达丽娅要为孩子考虑一边又心想她是一个多么粗暴的人。他没有真正顾及家庭,而是想着达丽娅粗暴的语言女仆可能听见了,他不过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的美好形象被别人撕开。文中提到“各人都认为自己所过的生活是唯一正确的生活,而对方的生活却虚幻不实,”所以奥布隆斯基和列文他们两个都在嘲笑对方,这是比较滑稽的一面。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却没有半点兄弟之情,更多的是用虚假的面孔来接待对方,他们的阶层不一样,所以就算一起吃饭喝酒,也不会有很愉快的交流,思想上没有产生共鸣。列文是个矛盾体,但是也颇有滑稽的一面,他看上的女性都会不久嫁做人妻,他还在纠结爱的是谁。然而列文对吉娣的爱是热烈的,即使他已经三十二岁。然而阻隔在他们两人之间的也是阶层的不一样,吉娣的母亲讨厌列文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乡下粗鄙的人。虽然弗龙斯基算是列文的情敌,但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他不过是享受吉娣对他的迷恋,正如文中所说“有意勾引,无意结婚。”但是弗龙斯基又有善良的一面,在面对巡路工的遭遇,他毫不犹豫地捐给那位寡妇两百卢布,所以人是有两面性的。然而列文对于被拒婚的事一直念念不忘,他总是对尼古拉说我想结婚了,但是他一直觉得自己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而去寻找结婚的对象罢了,其实他是一个盲目的人物。列文和吉娣通过粉笔书写的情况下,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我希望您能忘记并饶恕过去的事。”列文终于等到了吉娣说爱他,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事。这样的爱情应该是刚刚好,走走来来还是你。列文终于要迎娶吉娣了,但是他觉得这一切是梦境,他认为吉娣不爱他是可以取消婚礼的,当他看到吉娣在哭泣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吉娣是真的爱他,那是真实的。真爱是可以冲破阶级的,比如列文和吉娣,他们终于是嫁给了爱情。虽然列文和吉娣两人在事情上有分歧,但是,列文总是宠着吉娣,包容着她。他不想让吉娣同他一起去看他的哥哥,是害怕他美丽善良,纯洁的吉娣要同一个妓女在同住一室。然而吉娣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她帮助他哥哥打扫房间,还让医生为他哥哥看病。但是他们最后都希望他的哥哥死去,这是多么道貌岸然的社会啊。列文在最后目睹自己哥哥的死亡,而他这个不信教的人也开始祷告。然而他是一个拥有家室,幸福美满的人,竟几次想自杀,这是令人吃惊的。但是他最后还是继续地生活着。

安娜·卡列尼娜在别人的眼中是自然、雅然、快乐而富有生气的人,在所有人的眼中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弗龙斯基和安娜第一次相遇是在火车站,看到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弗龙斯基给家属两百卢布。在舞会上,吉娣眼睁睁地看着弗龙斯基将爱意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夺去了她的爱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敌,可她却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来愈叹赏她”,安娜“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卷发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个复杂多端诗意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尘莫及的。”弗龙斯基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有丈夫,但是他抑制不住对安娜的爱,觉得她的丈夫是多么丑陋,只有他才配得上安娜的爱。他会去培特西娘家,只为见到安娜,向她倾述自己的爱情。虽然安娜在莫斯科对弗龙斯基很反感,但是她现在去高级场所不过是为了遇见弗龙斯基,可以满足自己的快乐,她看到弗龙斯基会嘴唇荡漾着微笑,眼睛闪着光芒。]但是弗龙斯基不过是享受一种成就感而已,他明白的是“追求一个已婚女人,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勾引到手,他不会成为笑柄,反而显得有点英雄气概。”但是安娜·卡列尼娜终究逃不脱弗龙斯基的甜言蜜语,从表情行动上已经表现出她是爱着弗龙斯基,那个曾经说永远爱着卡列宁的安娜其实已经喜欢上别人了。安娜的丈夫并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过多的接触,但是外界的人都觉得妻子的做法已经有了不妥,所以他同妻子安娜说话时警告她说“由于你轻佻不检点,这会给社会界留下了议论的话柄,他不想自己的妻子在社会界众目睽睽下丢人现眼。”卡列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同弗龙斯基出双入对,却无计可施,他是一个丈夫却对自己妻子出轨放任不管。弗龙斯基试图说服安娜·卡列尼娜同他私奔,但是最终被拒绝了,然而弗龙斯基最终成了安娜的情夫。当安娜·卡列尼娜向卡列夫坦白她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后,卡列夫只是觉得这个坦白不过是印证了他的猜想,他从中得到解脱,对儿子也开始冷漠起来。他想的是自己的前途,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去谴责妻子的出轨行为,这是令人震惊的。而卡列夫居然可以和安娜做表面夫妻,让自己的妻子同其他男人去约会,这些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害怕被人耻笑,也害怕因此毁坏他的名声。当安娜·卡列尼娜为弗龙斯基生下一名女孩时,卡列夫是感到羞耻、有罪的,因为他再也洗不掉自己的屈辱了。他为了安娜做了很多事情,安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劝说卡列夫不要离婚,但是这已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了,安娜最终还是和弗龙斯基一起出国。这是多么悲哀,我还是挺心疼卡列夫,虽然安娜是在自己姑妈的逼迫下嫁给卡列夫,但是卡列夫是真心实意对待安娜,即使安娜出轨了,但是他还是选择在她生病的时候去看她,做到了仁义至尽。安娜作为一个有夫之妇,不顾社会的谴责和人们的眼光,毅然决然地选择做弗龙斯基的人,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因为弗龙斯基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他并没有对安娜·卡列尼娜真正的喜欢,而是喜欢一种征服感。而文中的所有母亲都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和贵族在一起而走上飞黄腾达的地步。不管是吉娣的母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弗龙斯基,还是弗龙斯基的母亲想让自己的儿子跟一个有妇之夫在一起,都是有各自的目的。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所有人都想贪图权贵。

最悲剧的是,安娜·卡列尼娜把爱情看作唯一,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弗龙斯基曾经给予安娜的无与伦比的爱,让我也为之感动。但是,他最后安娜的相处缺乏耐心,而是采取了冷漠,这种冷暴力把安娜推向了死亡。两个如此爱着的人,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这让人感叹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安娜勇敢地把自己的爱情公布于天下,与那些私下里做着风流事而表面上冠冕堂皇的人相比,安娜显得多么高尚与高贵。安娜是个弱女子,但是做出了让整个社会都震惊的举动,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卡列宁妻子身份的角色与弗龙斯基到国外度假,生活在一起。弗龙斯基的堂姐培特西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跟随弗龙斯基时总是一副恭敬的样子,但是现在变了,她的语气截然不同,显得自己洋洋得意,还认为安娜现在只是一个被唾弃的女人,必须由她来珍重她们之间的友谊。而一向称赞安娜的弗龙斯基的母亲也变得铁石心肠,就连他的嫂嫂也对安娜冷眼相看,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在指责他们。在《安娜·卡列尼娜》下地二十三章提到“许多家庭长年累月毫无变化,夫妻双方对生活都感到厌倦”,可以看出弗龙斯基和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更多的是猜忌,嫉妒。她嫉妒他身边一切的女人,但是她只能生活在一个黑暗的角落,因为她是一个被社会所唾弃的人。但是弗龙斯基对他还是依旧冷漠,因为他习惯了她的变幻无常。当她到达火车站时,她想起和弗龙斯基初次相遇那天被火车压死的人,她观察着车厢下得巨大铁轮,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看来那是解脱。“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公爵夫人鄙视的说。当安娜选择卧轨自杀时,他们不但没有怜悯之人,还谩骂安娜是一个卑贱的人。或许我喜欢安娜的原因是因为她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她敢于与封建社会对抗。虽然我也讨厌安娜背弃家庭,但是她的精神我还是很倾佩的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答: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国的《水浒传》中一章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安娜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弃子;弗伦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最终两个人生活了在一齐,但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两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终彼此伤害,彼此误会,彼此厌恶。他...

推荐一篇600字左右《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答: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正因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生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生的宿命。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好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答:《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伯纳德·罗斯执导,苏菲·玛索、肖恩·宾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1997年5月1日在德国上映。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 对于托尔斯泰的印象一直只停留在《战争与和平》中,因为总觉得他的小说太过无趣,昨天偶然间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只...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个人收获
答:而刚好学校给我们下发了这样一个任务,要求我们在暑假里读好书写读后感。我想:读几本有意义的书,既可以增长我的知识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确也看了几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范文
答: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范文(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节里这样写到。而书中的安娜的生活,却由虚伪的幸福演化成了意料之中的不幸。 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安...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000字左右
答: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值得大家一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0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000字左右【一】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遇,我感到很熟悉,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你有什么感受?
答:安娜表现出莫名的悲伤,于是渥伦斯基给了自杀女孩的家人一些丧葬费。从此两人互相倾慕。在故事的结尾,安娜自己躺在铁路上自杀了。渥伦斯基最后一次跑到火车站去接她,在火车站见面道别,挺独特的,却让故事更加悲伤。《安娜·卡列尼娜》所体现的主题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矛盾集中...

《安娜卡列宁娜》读书心得
答:对生活和理智彻底失望的安娜最终选择离开,这不是放弃,不是妥协;不是社会抛弃了她,是她抛弃了社会,是用她的方式找寻心灵的完全宁静…… 《安娜卡列宁娜》读书心得3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 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500字
答:《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是写得最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500字【一】 每一本名著总是第一句话就发人深省,“幸福的家庭各自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答:《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弗龙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卧轨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却 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