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作者&投稿:乔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效增强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4.5吨,突破了快速集成设计生产、电气一体化、节流减载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的首次工程应用,为可重复使用打下坚实基础,能满足卫星组网工程和商业发射服务需求。
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最大推力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为后续运载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航天器科技活动方面,全年共研制发射航天器77个,航天器总质量102.61吨,数量和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任务稳步推进,大幅提升航天技术与应用能力。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持续增长,研制能力稳步提升,研制卫星类型从技术试验逐步向应用卫星转变。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此次试验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热防护、群伞+气囊着陆方式、重复使用等技术飞行验证,飞船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适应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启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五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连续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地外天体起飞、地外天体轨道交会对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成为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计划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将推动中国在行星探测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成功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计划在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并开通。该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采用了中国首创的混合星座构型,卫星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它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北斗”,已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通量宽带卫星系统启动建设。亚太6D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是中国当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高、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卫星主要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满足海事通信、机载通信、车载通信以及固定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等多种应用需求。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收官。这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高分系列卫星已基本形成涵盖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覆盖宽度、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天基对地观测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卫星数据自主化率进一步加大。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资源三号03卫星成功发射,增强了中国综合对地观测能力,其中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支持多种敏捷成像模式,首次实现“动中成像、多角度成像”,图像获取效率大幅提升。

中国首个海洋水色卫星星座建成。海洋动力环境观测网建设有序推进,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与在轨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中国首个海洋水色卫星星座。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与在轨工作的海洋二号B星组网,计划于2021年发射海洋二号D星。届时,海洋二号B/C/D星组网,将组成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参与构建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该卫星获取了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构建了15阶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天琴一号”卫星实现国内最高水平的无拖曳控制技术在轨验证,为后续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构建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实践二十卫星在轨验证通信、导航、遥感等多领域16项关键技术。卫星搭载的Q/V频段高通量通信载荷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1太比特/秒高通量通信卫星和全球低轨互联网卫星研制奠定了基础,激光通信载荷实现10吉比特/秒地球同步轨道星地通信能力,创全球最高速率;量子通信载荷完成全球首次地球同步轨道星地偏振编码稳定传输,为牵引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完成在轨演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空间的能力,即火箭制造技术,发展航天事业首先要进入空间。我们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 火箭,现在一共有12种能够满足不同高、中、低轨道的要求。
卫星的制造技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自行研制和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遥感、导航定位、科学实验卫星等几大系列,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搞卫星数据应用首先要有数据源,所以卫星就是我们的数据源。
载人航天技术。从1999年我们国家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之后,连续发射了神舟2号、神舟3号、神舟4号,在此之后我们又发射了神舟5号、6号、7号载人飞船并取得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四是空间探测技术,嫦娥一号,二号已经成功发射,未来我国还将发射萤火一号,对距离更远的火星进行探测。
航天的基础与保障能力,即火箭发射和测控技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测试能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我们也建设了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和山西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和覆盖广泛的航天测控网,卫星打上去以后要看得见,还要控制它,要按照规定的路线,所以这个测控网也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全局覆盖。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重量 12.91 吨,甚至远远超过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8.6 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役的最大最强的货运飞船。

4.长征五号火箭被网友昵称为 " 胖五 ",受尽万千宠爱。可就在 2017 年 7 月 2 日的第二次发射中,我们的 " 胖五 " 在第二级火箭工作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折戟半空。魂归太平洋,与它一同坠毁的,还有 " 好闺蜜 " ——通信容量高达 70 Gbit/s 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而这次事件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和 " 归零 " 复查,进入了短暂的 " 低潮期 "。但随着两个月后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遥感 -30 系列卫星,中国航天再次进入正常轨道。

5.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与北斗二号的区域导航不同,北斗三号可是面向全球的导航系统。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1. 进入空间的能力,即火箭制造技术,发展航天事业首先要进入空间。我们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 火箭,现在一共有12种能够满足不同高、中、低轨道的要求。

  2. 卫星的制造技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自行研制和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遥感、导航定位、科学实验卫星等几大系列,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搞卫星数据应用首先要有数据源,所以卫星就是我们的数据源。

  3. 载人航天技术。从1999年我们国家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之后,连续发射了神舟2号、神舟3号、神舟4号,在此之后我们又发射了神舟5号、6号、7号载人飞船并取得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四是空间探测技术,嫦娥一号,二号已经成功发射,未来我国还将发射萤火一号,对距离更远的火星进行探测。

  4. 航天的基础与保障能力,即火箭发射和测控技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测试能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我们也建设了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和山西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和覆盖广泛的航天测控网,卫星打上去以后要看得见,还要控制它,要按照规定的路线,所以这个测控网也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全局覆盖。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重量 12.91 吨,甚至远远超过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8.6 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役的最大最强的货运飞船。

4.长征五号火箭被网友昵称为 " 胖五 ",受尽万千宠爱。可就在 2017 年 7 月 2 日的第二次发射中,我们的 " 胖五 " 在第二级火箭工作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折戟半空。魂归太平洋,与它一同坠毁的,还有 " 好闺蜜 " ——通信容量高达 70 Gbit/s 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而这次事件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和 " 归零 " 复查,进入了短暂的 " 低潮期 "。但随着两个月后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遥感 -30 系列卫星,中国航天再次进入正常轨道。

5.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与北斗二号的区域导航不同,北斗三号可是面向全球的导航系统。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重量 12.91 吨,甚至远远超过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8.6 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役的最大最强的货运飞船。
4.长征五号火箭被网友昵称为 " 胖五 ",受尽万千宠爱。可就在 2017 年 7 月 2 日的第二次发射中,我们的 " 胖五 " 在第二级火箭工作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折戟半空。魂归太平洋,与它一同坠毁的,还有 " 好闺蜜 " ——通信容量高达 70 Gbit/s 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而这次事件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和 " 归零 " 复查,进入了短暂的 " 低潮期 "。但随着两个月后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遥感 -30 系列卫星,中国航天再次进入正常轨道。
5.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与北斗二号的区域导航不同,北斗三号可是面向全球的导航系统。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1、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2、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3、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发射成功。4、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5、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6、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7、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8、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9、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10、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1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全文
68836
热心网友 2019-01-01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答: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2.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3.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

中国航天技术有哪些
答:三、卫星技术 卫星技术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要领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这些卫星广泛应用于通信、气象预测、灾害监测、地理信息获取等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深空探测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也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答:中国的航天技术包括多个方面,如卫星技术、载人航天、火箭技术等。一、卫星技术 中国的卫星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到遥感卫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为国内外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了区域服务能力,并在全球范...

中国有哪些领先的航空技术?
答:我国有三大航天技术,即一箭多星技术、同步卫星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就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两颗以上的卫星。同步卫星技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35800千米的轨道上已有100多颗同步定点人造卫星,它们在通信、导航、电视传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我国1984年1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

中国有哪些航天技术?
答:1. 神舟系列飞船:自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11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系列飞船有效地表明了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技术能力和雄心壮志。2. 长征系列火箭: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为中国最常用的运载工具。它们已经成功地将卫星、探测器、载人飞船等送入太空。3. 月球探测器:自2007年起,...

中国航天科技最新成就有哪些?
答:1.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一大飞跃。2.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运载火箭家族。3.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4. 嫦娥五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展示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5....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答:“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参与构建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该卫星获取了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构建了15阶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天琴一号”卫星实现国内最高水平的无拖曳控制技术在轨验证,为后续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构建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实践二十...

中国取得的航天技术成就有哪些?
答:我国返回式卫星已多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搭载服务,都获得满意结果。三是卫星返回技术是发展载人航天必须掌握的技术,因为航天员总是要返回地面的。发展卫星返回技术,将为载人航天打下技术基础。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2.发射系列地球同步...

中国航天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三、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

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航天技术成果?
答: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