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趁胜进军德国,而是开辟第二战场?

作者&投稿:那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43年7月9日晚,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这堪称是盟军的一大历史性壮举,毕竟之前盟军长期在北非被轴心国打的抱头鼠窜的历史终于结束了。盟军攻入的意大利的领土,瞬间击碎了墨索里尼的所有幻想,他再也不可能恢复所谓的“罗马帝国”了。

但是问题也就此而来,盟军既然已经打到了意大利,为何不一鼓作气“北伐德国”?偏要费劲的从法国登陆再向德国进攻呢?看地图就知道,从法国登陆似乎比从意大利登陆也差不了多少,直线距离意大利可能还更近一些。而且从意大利进攻德国可以有“围魏救赵”的效果,法国就自然地被解放了。

不过看起来这么完美的策略,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好用,对于盟军而言,登陆了意大利也是绝对不能从意大利进攻德国的,这背后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

上图_ 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

  • 英国人的难处

在三巨头之中,斯大林毫无疑问是最希望开辟第二战场的。毕竟苏军独自面对德军的绝对精锐,四百万德国陆军的主力都在东线战场,虽然说自从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人基本上转入守势,但是苏军不论哪一次大规模作战都要付出几十万生命的代价。尤其是强渡第聂伯河战役,苏联更是伤亡百万,所以苏军急迫的需要开辟第二战场来减缓压力,加速德国的覆灭。

其实罗斯福也是很想开辟第二战场的,其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是可以加速德国投降,那么日本也就独木难支了。

其次就是美国可以趁机接管欧洲,成为全球霸主。

最后可以避免苏联独自战胜德国以后成为欧洲霸主,到时候美国可就难以抵挡了,毕竟在美国眼里,苏联和德国基本上一样危险。

上图_ 1941年丘吉尔访问英国受轰炸的教堂

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问题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首先,在丘吉尔看来,苏联当时已经可以独自顶住德国的进攻了。至于说死多少苏联人,那不是他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在意大利登陆,英国势必会作为主要的后勤基地和军事来源,到时候英国要穿越地中海的漫长补给线必然导致被德国潜艇无限攻击。虽然丘吉尔称意大利南部是“鳄鱼柔软的下巴”,设想过从意大利南部进攻。

但是罗斯福表示了反对,罗斯福深知从意大利南部进攻对于美国而言不利,而且从意大利南部进攻,美国势必得把主导权交给英国,然而英国嘛。。。并不能胜任。

从二战开始以后,英国的局面其实就一直很糟糕,不仅被德国无限轰炸了不少城市,伦敦千疮百孔,还遭遇了潜艇的无限进攻,一度丘吉尔都懒得看损失数,只看下水了多少货船。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去意大利运输物资,八成就会导致英国的战争潜力损失殆尽。

上图_ 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

  • 意大利的坑爹地形

相比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补给方便(只用通过英吉利海峡),能够大范围调集部队,同时便于机械化展开的优势。意大利明显就是一个死胡同一般的存在,亚平宁半岛多山多丘陵,同时河道纵横,对于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是非常麻烦,同时德国人修建了一条非常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贯穿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中部地区。

这条防线的防守设计来自德军名将凯塞林,这个人的防守功力在德军中与曼德尔元帅不相上下,他设计的这条防线中部是卡西诺山,居中瞭望,可以左右坚固,两翼部署的德国师都是可以依托地形节节抗击,盟军占领意大利南部之后强攻了四次才突破这条防线(而且还是德国人因为兵力不足主动放弃的)。

所以说盟军从意大利南部北伐面对的后勤问题和军事问题,都十分的严重,难以解决。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前的修道院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后的修道院

1944年1月-5月,盟军光突破卡西诺山发动卡西诺战役,伤亡就超过了十万人。还被迫轰炸了欧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卡西诺修道院。

结果炸之前以为德国人把这个修道院当观察所,炸完以后才知道德国人根本没有进入修道院,反而是盟国炸完了以后德国无所顾忌,直接把修道院废墟当掩体,增加了不少麻烦。

盟军倾尽全力发动的第三次卡西诺战役之中,德国居然直接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了伞兵一师,这个师堪称德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这帮亡命徒到了卡西诺防线之后就遍地布雷,结果盟军参与攻击的人员大部分战后都缺胳膊断腿。

最终还是靠着波兰喀尔巴阡师和新西兰军团的勇猛发挥(就是靠人命前进),盟军才算突破了防线,德军被迫放弃这条防线,但是盟军也清醒的意识到,要是这样下去这辈子恐怕也看不到莱茵河,毕竟前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对自己的威胁更大。所以在其它地方发动进攻势在必行。

上图_ 卡西诺战役

  • 时不我待,万事俱备

对于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时间是一个更关键的杀手。

当时苏军已经在大踏步的收复失地,如果苏军进入柏林,欧洲必然被苏联主导。而且当时英美都清楚,对于自己而言,如果战争拖得越久,那么国内的各类矛盾增加就会越多。且1944年的德国已经遭遇了各种战争欺诈被骗的晕头转向。

为了实施“霸王行动”,英美情报机构进行了多年的战略欺骗。从传递到加莱登陆的假情报,再到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迷惑德军,比如说用电影布景来伪造登陆部队的集结地点,再到搞一个虚假的“第四集团军群司令部”,结果弄得德国还派飞机过去轰炸。

上图_ 法国诺曼底登陆

同时英美还大幅度的调动法国的德军分散到各地。比如“卫士计划”就是将德国人调集到匈牙利去清理他的“叛徒盟友”。“北方坚忍”计划逼迫德国在挪威部署了十三个师来避免盟军登陆。结果这十三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派上用场。

这些手段让盟军坚信对法国的登陆是十拿九稳,于是法国诺曼底登陆的实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一笠烟雨

参考资料:《登陆诺曼底》《最长的一天》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趁胜进军德国,而是开辟第二战场?_百度知 ...
答:同时便于机械化展开的优势。意大利明显就是一个死胡同一般的存在,亚平宁半岛多山多丘陵,同时河道纵横,对于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是非常麻烦,同时德国人修建了一条非常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贯穿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中部地区。

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乘势进军德国,还要在诺曼底登陆?_百度知...
答:首先第一点:当时的盟军虽然说经迫使意大利投降,但是在意大利北部德国部队仍修建了大量的防御措施,用于阻挡同盟国的进攻。当时的意大利由于地处丘陵地形,多山的环境非常不利于红军的大量装甲部队的作战和使用,在此之前的几次试探性进攻都遭到了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自身也损失惨重。其次从当时的同盟国自身来...

西西里岛上的意大利士兵想投降,为什么不敢投降?
答:靠传单,盟军在西西里岛接受了十几万意大利军人的投降。正如一位心理作战处的军官说的那样:“散发传单几乎像空袭一样有着致命的打击力量……”;甚至有些士兵认为:“西西里岛不是用飞机、大炮夺取的,而是用‘纸弹’攻下来的!”从此,心理战成为盟军最有效的武器,它不仅挽救了盟军许多士兵的生命,而...

既然二战中意大利那么弱,为何没有被灭国?
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也不弱。遍观所有黑意大利军队的段子,基本都是集中在意大利陆军当中,这并不是因为意大利没有空军跟海军,而是因为其空军跟海军战斗力强悍,根本就没办法黑。意大利空军一度发展非常先进,甚至压过了德国。而意大利海军战斗力彪悍,曾经是盟军的噩梦。在黑意大利军队的...

意大利战犯在二战后为何没有受审?
答:意大利投降比较早,而且二战后期加入盟军对德国宣战,为反法西斯事业提供了协助,而主要的战犯墨索里尼已经伏法,加之意大利本身实力弱,不能构成多大的威胁,所以对意大利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惩罚就轻微得多。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原因,实质上还有意识形态的较量和国家利益之争。如果审判意大利,意大利政府肯定倒台,...

盟军占领了意大利,为何还要在重兵布防的诺曼底登陆
答:因为即使攻占了意大利,也没有什么用。你想要跑到意大利去,必须得从地中海进入,地中海这是被德国军队层层包围的一个地方,所以你根本没办法进入。就算进去了,也是会被它瓮中捉鳖,一网打尽。为什么诺曼底德国军队会布下重兵呢?因为就是这个地方是要害之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军队在这里...

二战,意大利是战胜国吗?为啥没接受战争审判?
答:算是战胜国,因为它对德国宣战了 当初美英联军登陆意大利之后,意大利政府开始和英国人做交易。意大利人以对德宣战为条件,要求获得战胜国地位,并要求保证不起诉除墨索里尼及其死忠之外的其他将领和政府官员 当时丘吉尔为了减少损失,答应了意大利人条件 随后,意大利人反戈一击,囚禁了墨索里尼并对德宣战 但...

二战后为什么没有签订合约
答:对德国和日本是无条件占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谈条件了,所以也不需要和约,盟军对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签订了和约 《对意大利和约》主要内容为:意法、意南边境作有利法国、南斯拉夫的调整;意大利解散一切法西斯组织,保证公民享有一切基本自由;意大利放弃在非洲的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和...

在二战中,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答: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虽然投降了,但是希特勒扶持的墨索里尼依然是法西斯的独裁者,而且从意大利进攻德国需要经过非常险峻的阿尔卑斯山,想要翻过这座山对于盟军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物资消耗。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为啥二战后意大利没有遭到严厉的批判
答:1、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成员,但是意大利人似乎对侵略他国不是很感冒,因此对外侵略战争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所以他的战争对敌对国家造成损害比起德国就小多了,比如早期侵略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反被干,成为欧洲国家中少有的打不过非洲国家的个例,最后还是德国作为盟友帮助才拿下埃塞,再比如对法国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