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苦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为人豪爽大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造就了许多贫困之人,面对这种情况,鲁肃果断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深受乡民爱戴。当时的周瑜,听说了鲁肃的名声后,带着几百人前来借粮,结果鲁肃二话不说,直接借了三千斛米,把周瑜都给惊呆了,主动和鲁肃做了朋友!看到这里,如果你认为鲁肃是个纨绔的二代,糟蹋粮食,那就大错特错了,鲁肃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气,结交更多大才。因为乱世之中,只靠着自己一人,是不足以守住家业的!要想守住家业,甚至壮大家业,只有结识更多的朋友,有朋友相助,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后来鲁肃之所以能在东吴混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当初结实了周瑜,而周瑜拉了鲁肃一把,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你努力奋斗几十年,其实不如有心之人拉你一把!当年周瑜为何为拉鲁肃一把?除了鲁肃本身能力不错,人家不就是看重鲁肃之前的豪爽大气吗?
二、眼光独到
鲁肃最开始的时候是投奔的袁术,而当时的袁家乃是四世三公,家族势力强大,在很人看来,跟着袁术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鲁肃眼光独到,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日后成不了大事,于是果断的弃袁术而去,投奔了周瑜。站在我们后人的眼光,鲁肃的选择非常正确,但是在当年那个时候,鲁肃能果断的抛弃强大的袁术,选择了弱小的周瑜,其实这就是他选择主公的超强眼光!
之后在抵抗曹操一事上,鲁肃的眼光也展示得淋漓尽致。曹操轻松拿下荆州后,令东吴大惊,大家都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强大,于是许多东吴大臣都劝孙权投降算了,反正也打不赢。站在这些臣子的角度,即便他们投降了曹操,一样有荣华富贵,可是站在孙权的角度,他可就惨了,他要是敢投降,估计只能成为一个吉祥物,荣华富贵不要想了,每日的侮辱能少点就不错了。鲁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力劝孙权,不要投降。而且在劝说孙权不要投降后,鲁肃还给孙权找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帮手!
鲁肃找的帮手名字叫做刘备!在很多人看来,刘备当时也没啥实力,且在和曹操的对战中,似乎没怎么赢过,东吴完全没必要和刘备结盟。甚至不少人还认为赤壁之战都是东吴自己打赢的,有没有刘备都无所谓。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当时的刘备其实也是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当时关羽手下有近一万士兵,江夏的刘琦手下也有一万军队,这样来算的话,刘备手下就有了两万精兵,而两万精兵,无论放在哪里,都已经是一方豪杰了。要知道当时的孙权,手下能信任、调动的军队也不过五万!刘备和曹操是生死之敌,实力也不错,有他相助,一方面可以在陆地上拖住曹操的军队,给东吴军队减小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孙权弹压东吴的投降派,这对于孙权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当时的情况,孙权和刘备结盟,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面好处多多,只不过大多数人看不到,而这也正是鲁肃眼光的独到之处!
三、战略能力
提起三国的战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想到的是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战略,然而事实上,在此之前,鲁肃就曾向孙权献上过榻上策!而这个榻上策丝毫不逊色于隆中对!
当时孙策已死,孙权继位,孙权向鲁肃询问,现在天下大乱,他该如何建功立业。此时的孙权虽然名义上是江东之主,但事实上,相比于其他诸侯,他的权力并不是最强的,这个时候的东吴众人,大多是想的如何守住自己的基业,如何多去占一块地盘。包括孙权本人,其实当时也最多想的是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根本没想过当皇帝。然而鲁肃的一席话,直接让孙权茅塞顿开,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
《三国志》: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塌上策,首先就给天下大势下了个定义,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击败,让孙权明白了当前形势。之后鲁肃又为孙策规划了立国江东,与刘表曹操三足鼎立,之后进攻刘表,达到全据长江,形成南北对峙的战略,可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略。鲁肃的战略眼光丝毫不输于诸葛亮和荀_,只不过后面荆州被曹操快速占领,使得形势发生了大变!
不过在曹操进占荆州以后,鲁肃又及时的调整了战略,主动和刘备结盟,一同对抗曹操,并一直坚持着这个战略,使得刘备为东吴分担了许多压力,东吴最终一步步走向壮大,实力俞发强大!从这一点来看,鲁肃的战略眼光就已经超越了东吴所有人,足以媲美诸葛亮和荀_!
鲁肃活着时,孙刘联盟虽然偶有摩擦,但这都不影响大局,相反,原本极为强大的曹操,在孙刘两家的压迫下,越来越感到吃力。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何等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然而现在,应付孙刘两家,曹操越来越吃力,先是汉中之战遭到大败,后来襄樊之战又被水淹七军,搞得中原震动,这已经足以看出曹魏的疲态了。可以说,曹魏之所以被压得这么惨,就是因为鲁肃在极力促进孙刘两家的联盟!要是鲁肃活着,曹魏的日子肯定会更难过!
可遗憾的是,鲁肃过早地去世了。而鲁肃一死,吕蒙便改变了鲁肃连刘抗曹的战略,竟然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虽然成功地占据了荆州,但也让东吴彻底的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夺下了荆州,吕蒙倒是开开心心地走了,可接下来的局面,孙权可就不太好应付了,先是刘备举兵伐吴,虽然遇到个天才陆逊,最终击败刘备。可接下来的曹丕伐吴,可差点要了东吴的老命了!要是当年孙权没有和刘备撕破脸皮,此时的曹丕又怎么敢如此放肆的进攻东吴?
还是那句话,两个较弱选手要想击败最强选手,除了联合别无出路!孙权、刘备要想活下去,要想做大自己,除了联合抵抗曹操,别无他法,一旦这个联盟关系破裂,东吴和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鲁肃能看到这点,所以极力促进两家两门,而孙权和吕蒙看不到这点,最终做出错误决定,导致了东吴的最后灭亡。可见从战略眼光这一点来说,鲁肃应该是东吴第一人,吕蒙这些人,只是擅长战术,战略上和鲁肃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他其实更加适合做鲁的手下,完成鲁肃给他的人任务!



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从第几张能体现出来
答:鲁肃是个顾大局,有明见的人,性情舒朗仗义,最初是他慧眼识英雄,扶持了周瑜。后来又被周瑜郑重引荐给孙权。鲁肃在连刘抗曹中起了一个别人起不到的作用,他并不是书中表面写的那样,蠢萌蠢萌的来回传话,游走于周瑜和诸葛亮之间,而是他深深明白,两家联合才是存活之路。赤壁之战,鲁肃的贡献不可...

《三国演义》里面的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忠诚,老实忠厚,武艺高强

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鲁肃是个了不起的战略家!很多人对鲁肃的认识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鲁肃就是个毫无主见的老好人,历史上的鲁肃不但有主见,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是个了不起的战略家。鲁肃,字子敬,安徽定远人,三国时期东吴武将,政治家。鲁肃富豪出身,年轻时热衷骑马射箭,不理家事,被人称为“狂儿”...

鲁肃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2、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显著性格特征是他的诚实和忠厚。他曾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巧妙言辞下,帮助刘备从东吴借得荆州。尽管后来鲁肃多次尝试收回荆州,但都被刘备以各种借口拒绝。在刘备东吴招亲的故事中,鲁肃对刘备展现了极大的同情,并提供了多次帮助。3、实际上,历史上的鲁肃同样是一个低调和谦虚...

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时势造英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宽裕,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在三国众多的明星人物中,鲁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写成一个顾全大局、忠厚老实而又才智平庸、谨小慎微的形象。这样的刻画,对于烘托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起到...

《三国演义》里面有没有喜欢鲁肃的,如何评价鲁肃这个人?
答:鲁肃是三国时吴国的重要谋臣,是周瑜死后军队的实际统帅,在三国群英谱里也算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演义里的鲁肃常常以忠厚、平庸的形象出现,给人以唯唯诺诺、胸无大志的感觉,那鲁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鲁肃生于公元172年,祖籍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自小因父亲早逝,所以是祖母一手带大,...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三人简介
答: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

三国中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这一决策,不仅为孙权减轻了压力,也为东吴的日后壮大奠定了基础。三、卓越战略 鲁肃的战略眼光,不逊于三国中的任何一人。他曾向孙权献上“榻上策”,明确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速除的观点,并建议孙权巩固江东,待机而动,最终建立帝王之业。这一策略,虽在曹操占领荆州后形势大变,但鲁肃仍及时...

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什么样的人从第几章看出来的
答:鲁肃是个老诚厚道,小心谨慎的人,从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鲁肃出场。可以看出。

请讲讲《三国人物》鲁肃 的详细资料
答:建安三年(198年),二十四岁的庐江大族出身的周瑜认为盘据淮南一带的袁术势力必定不会成就大业,便决心离开,在得到袁术的首肯后出任为居巢县长。期间,周瑜听闻东城鲁肃济物豪爽,就带著数百人向鲁肃请求资助粮食。鲁家有两个大粮仓,各储粮三千斛(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东汉三国时,一斗为2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