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作者&投稿:甘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基本思路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通过历史归因的考察,凸显我国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土资源利用的现状特征,通过实证材料进行描述和相互印证;以科学发展发展观引领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构建这些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多维视野和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阶段特征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路径选择与政策,为促进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国土资源基础。
二、主要内容
本项目以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土地、矿产、水、草场和畜牧、旅游等5种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对这类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路径及政策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概况,土地等5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与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和借鉴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经验研究,以国土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文宗教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立足于阿勒泰地区区情及国土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为阿勒泰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撑。本书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资源转换等战略政策实施成效,及其对促进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发挥的作用等。
根据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本书包括导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概况及特征分析等八章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本章主要对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概况及特征分析。 本章定义了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了其范围。从行政区层面,研究了中国6省区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研究提出了这类地区具有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环境保护等7个方面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 本章主要对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理论、相关政策进行了综述与研究。提出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4个方面: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科学理论、区域经济区理论和民族地区发展理论。
第四章 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与借鉴。 本章选取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典型实践,其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国内选取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实践。国外选取美国西部地区、日本北海道、前苏联西伯利亚等典型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
第五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概况。 本章主要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自然地理、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等进行了简介,对阿勒泰地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阐述。
第六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本章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和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的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5种国土资源及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七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 本章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和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的禀赋、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等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提出国土资源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总体空间布局与模式、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耕地保护战略措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草场与畜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本章总结提出了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总体特征、地区发展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及其借鉴与启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与模式、分资源类别的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等七大结论与对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征求意见法、专家论证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本项目设置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一)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系统收集整理与地区有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自2000年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首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阿勒泰地区、县(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场与畜牧资源及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其他资源的战略研究成果,对有关于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集成。撰写地区国土资源相关文献综述。
(二)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实地调研了新疆国土资源厅、“305”项目办、“358”项目办以及新疆地质相关研究机构。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建设局、新疆有色706地质队、新疆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6县1市的国土资源局及相关单位,也实地调研了包括喀拉通克铜镍矿、阿舍勒铜矿、蒙库和金宝铁矿等区内几十家大型矿山企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企业。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和走访的形式大量收集了阿勒泰地区的第一手资料。
(三)实证分析,拓展全面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对其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拓展到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研究,这是一种典型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由点及面,深入解剖,由特殊性到普遍性,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征求专家意见,科学论证,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及访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并收集阿勒泰、乌鲁木齐、北京各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及阿勒泰地区资源管理部门、矿业企业等各领域专家的建议,通过对各类建议的汇总分析,对研究报告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五)深入分析对比研究,提高成果质量和实用性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通过与其他28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总结出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等5种国土资源的特点,参考借鉴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研究提出适合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政策。通过对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内外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等的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切实提高了研究成果质量和实用性。
四、技术路线
本书在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回顾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总结取得的成效,结合国内外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践与经验与教训,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对比分析法、实证研究法、专家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图1-1)。

图1-1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技术路线

1.2.1 主要研究内容
以遥感、地质、航放、重磁、DEM 信息处理分析为基础,以多源信息深入挖掘和深化应用为目标,以相山地区进一步找矿方向的厘定为目的,重点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图 1.1 相山矿田铀矿分布略图

1.2.1.1 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总体形态研究
主要研究其形成背景、基底构造、形态特征、与区域地层构造的关系和成因定位机制。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的总体形态研究是深部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
1.2.1.2 新构造运动研究
通过 Landsat-7ETM+多光谱数据的图像融合和 RGB 合成,对相山地区地貌景观、岩性、线状构造和环状构造进行全面分析,并重点研究线状构造的第四纪活动形迹,探讨新构造运动对该区成矿幅度和矿床保存的影响。
1.2.1.3 相山西北与东南部的对比研究
相山铀矿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南东部很少。笔者将进行构造岩浆发育特征、遥感影像、重磁表现、基底形态、成矿特征的对比分析,探索相山铀矿空间分布差异性的主控因素。
1.2.1.4 侵蚀作用和保存状态研究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矿床形成后还会经历各种变化和改造。相山矿田全盲矿床很少,矿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虽然以往矿床成因研究成果颇丰,但矿田的侵蚀深度以及保存状态研究薄弱,因此笔者开展了侵蚀深度或侵蚀程度的评价研究。
1.2.2 研究思路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前人丰富资料、成果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对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总体特征及矿床保存状态进行研究,为相山矿田深入找矿提供依据。
(1) 调研、收集国内外遥感、地质、航放、重磁、DEM 技术的发展态势和技术资料,了解多源信息集成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现状和动态,明确技术关键,确定研究重点及所采用的 GIS 技术平台。
(2) 系统地收集相山地区区域地质、遥感、航放、航磁、地面物化探和水文地质等资料以及相关论文、专著。了解研究区的工作程度和研究现状,成岩成矿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影像化,构建相山地区空间数据库。
(4) 在空间数据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首先对相山地区积累的多源信息逐一进行单信息分析,然后进行多源信息集成处理。通过信息挖掘,发现规律,形成认识,并应用于勘查实践。
技术路线框图见图 1.2。
1.2.3 研究方法
在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新构造运动的调查,重点观察主断裂的活动形迹。
(2) 地质、ETM、航放、重磁、DEM 单信息分析。ETM 图像处理在 Erdas imagine8.6 平台进行,通过增强处理、比值分析、主成分变换,提取线性构造和蚀变异常并进行地质分析; 航放信息采用能谱参数计算、图像编码等技术方法; 重、磁信息则采用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和方向导数处理; DEM 主要采用地形形态分析等方法。

图1.2 技术思路框图

(3) 在空间数据库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将遥感信息与地质、航放、重磁和 DEM 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开展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总体特征和侵蚀状态保矿条件研究。信息集成是本次研究将要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遥感与航空放射性信息的集成,遥感与重磁信息的集成,遥感与地球化学信息的集成,遥感与地质地理信息的集成。
(4) 采用 C 语言和 MATLAB 软件开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对地学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
(5) 以基础地质信息的深入挖掘为主导,结合其他地学信息和集成处理成果,开展相山地区关键地质问题的综合应用研究。
本选题的创新点主要有:
(1) 研究思路上实现两个转移,即从单信息研究到多源信息的对相山地区的总体研究; 从成矿作用研究为主到成矿作用和保矿研究并重。
(2) 在研究内容上,注重了新构造运动和剥蚀状态研究。
(3) 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运用,其中传统的地学研究方法与空间数据库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相结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次研究拟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采取如下技术路 线: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地球物理信息和试油资料及相邻区块油气勘探开发成果的 基础上,以12口钻井的岩矿资料和测井资料,以及HZ9-2和HZ27-4两个构造带的三维数 据体为主要分析对象,运用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多学科 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深层储层沉积-层序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后生作用特征、储 集物性特征和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如 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以测井和岩矿资料为基础,精细分析12口钻井剖面古近系的岩性相、沉积相、沉积演化序列和层序地层学特征;

2)在各项岩矿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深层储层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 化序列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

3)充分应用粘土X衍射、有机质RO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微区电子探针和有机酸 流体分析资料,研究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层储层的埋藏史、热史、有机质和流体演化史,以 及对深层储层成岩史、孔隙演化史和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控制;

4)在上述(2)和(3)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层储层原始孔隙 的保存条件、保存程度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物性特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

5)以HZ9-2和HZ27-4两个构造为重点区块,VSP测井资料及钻井合成地震记录为 井-震对比的主要方式进行三维地震层位标定,地震层序划分和地震相分析,在地震剖面 上对储集砂体进行追踪对比;

6)在已有构造模型和地震剖面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精细标定及正演模型制作,分析地震属性与深层储层岩性信息的关系,充分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相分析技 术、地震地层反演技术,对HZ9-2和HZ27-4构造有利储集单元的纵横向分布规律进行预 测,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依据地震层序模式与沉积、层序研究成果,建立HZ9-2和HZ27-4构造的一维储层 地质模型;

(2)分析此两构造的深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地震属性与沉积、层序和储层岩性信 息的相关性,提出深层储层的地震预测模式,在反演参数(GR、波阻抗)试验的基础 上,进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测井约束的地震地层反演,在区块范围内进行大尺度的深层储 层横向预测;

(3)以地震地层反演结果为主要依据,参考地震属性、地震相分析结果,根据沉积体系 模式与层序地层特征,编制对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层储层分布预测图,描述储层纵 横向分布规律。

7)以上述5)和6)的综合研究成果为依据,对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层储层的 油气勘探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形成古近系深层储层的成因特征、控制因素、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出适合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层储层定量预测和评价的研 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图1-1)。

图1-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图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答:(1) 研究思路上实现两个转移,即从单信息研究到多源信息的对相山地区的总体研究; 从成矿作用研究为主到成矿作用和保矿研究并重。(2) 在研究内容上,注重了新构造运动和剥蚀状态研究。(3) 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运用,其中传统的地学研究方法与空间数据库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相结合是...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答:探讨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找矿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全面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矿区地质勘查报告、研究报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著和文献,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2)重点对两个典型矿床开展详细的矿床学研究,开展以路线地...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答:3) 采用单因相关分析方法剖析斜坡变形破坏与各种地质动力作用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外动力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体的发育频率、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效果测度分析模型 ( EMA) ,对斜坡变形破坏与主要动力地质作用进行关联度综合量化分析,并确定了影响河谷岸坡稳定的关键性动力因子,从...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答:二、研究方法 (1)应用ArcGIS技术和现场调查统计等方法,收集并整理灌区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对灌区水循环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灌区农业节水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影响;(2)利用灌区水文地质钻孔资料,通过GMS软件建立灌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寻求更为准确表达含水层...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答: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如 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以测井和岩矿资料为基础,精细分析12口钻井剖面古近系的岩性相、沉积相、沉积演化序列和层序地层学特征;2)在各项岩矿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深层储层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 化序列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3)充分应用粘土X...

具体研究内容与方法
答:(二)成矿的地球化学背景研究方法 研究与成矿有关地层、岩浆岩中成矿及伴生元素背景含量特征,不仅为确定矿源层或物质来源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在叠加晕研究中为确定各元素异常下限、浓度分带提供依据,为计算矿床(体)元素衬度提供背景数据。背景采样要求:采集地层、岩浆岩有代表性的主要类型岩石,要求新鲜、未风化、未...

技术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答: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特色农产品的适生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并进行适生区划,为浙江省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主要研究内容 (1)特色农产品立地地质环境调查 对浙江省茶叶、笋竹、黄岩柑橘、诸暨香榧、玉环文旦、常山胡柚、临安山核桃等主要特色农产品的立地地质环境,包括产地地形...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答:依据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见图1-1。图1-1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包含五个方面循序渐进的研究工作和过程:一是从研究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和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总体框架,进行课题的基础铺垫;二是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答:四、主要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及二次开发 项目执行过程中广泛收集18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浅层地热能利用、遥感、水文、气象、环保、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节能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系统地综合整理。研究内容包括:①地层结构、构造特征;②浅层地热能利用层位水文地质条件;③总结...

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答:经过50多年来的水文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开始把地下水作为水圈、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境因子,开展地球表层四大圈层相互关系及大陆水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利用大剖面、同位素等技术研究地下水循环运动方式,水文地质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对地下水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