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以散文的形式。要求写一千五百字

作者&投稿:褚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散文的写作要求有那些方面~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网址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
  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

  柯灵作品
  《望春草》(散文集)1939,上海珠林书店
  《晦明》(散文集)1941,文生
  《遥夜集》(散文、杂文集)1956,作家
  《香雪海》(散文集)1980,上海文艺
  《长相思》(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 《柯灵散文选》1983,人文
  《煮字生涯》(散文集)1986,山西人民
  余秋雨的
  《历史的暗角》
  收录的篇什历来被文学史和读者目为历史、文化美文的典范之作而广泛传诵,堪称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读者自会体悟到余秋雨在历史追溯之中体现出来的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霜冷长河》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笛声何处》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寻觅中华》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却也算小康了。”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划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成泥泞,露水的地面变成了沼泽,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回答者: shanexing | 六级 | 2011-3-6 16:41

  冰心散文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其中,我最喜欢《一只小鸟》文章. 《一只小鸟》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非常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每天都来听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小鸟正唱着动听的歌儿,突然,一颗子弹从下面射了过来,小鸟翻了个身从树上跌了下去.这时,两只老鸟从丛林中飞了出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听到那歌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那只小鸟而感到伤心.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而是去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和谐.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被受感动。我仅仅读了第二篇文章连我这个男孩子都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 文章题目《一只小鸟》讲得是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不丰满,不能飞;每日在巢中唱歌。这一天早晨,它的爸妈都去觅食了。只有它一个人在巢中,它很无聊,便又唱起了歌,它唱的歌满怀着清——轻——和——美。许多人听到了歌声都来听它唱歌。小鸟也很乐意唱歌。就这样,小鸟天天出来唱歌,人们也天天来听它唱歌。可有人就是图谋不轨,想乘小鸟唱歌时用弹弓将小鸟打下来。这一天小鸟唱歌时,一个弹子从下面射上来,它一翻身从树上掉下来。斜刺里它的爸妈子弹似得飞了过来,接住了小鸟,将小鸟衔到了巢里轻轻地用嘴把小鸟流出来的血舔干,可小鸟流出来血好象无穷无尽,血越来越多,都沿着树干流到了下面人的脚上,人们还想听见小鸟那清——轻——和——美的声音,可是,再也听不见了,人们很后悔,就把这一天定作“后悔日” 这一篇文章,表明了我们人类十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别人的欢乐——幸福——安详。人类们啊!不要再这样破坏下去了,好吗?浮躁的心终于静下来了,也许与天气有关。也许并不,心静自然凉。 近段看书,却最是喜欢冰心的散文集《十字架的园里》。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直存在心底,如一颗闪烁的启明星,指引着我在文字中步步前行,对于文学的喜欢,也许最初就是缘于这些美好的文字。而最让我开始关心她的,却是始于她翻译的一些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她的才情,让我倾佩,她的纯真,让我感慨。 可以这么说,真正让我走近她的,正是眼前的这本散文集。冰心无疑是幸福的,她拥有幸福的童年,拥有完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体弱多病,生逢战时。在她这么多的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她母亲的文字《南归》,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泪下。我一个人捧了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边看边抹眼泪,而适时响起的忧伤的音乐,把我的这种情绪推向高潮,我不得不放下书本,埋首而泣。看这篇文章,我竟然几度停滞,不因为别的,就为了冰心的这片深情与痛彻心骨的悲哀,世界上最深重的悲痛,不是鱼和飞鸟的不能相聚,而是看着自己挚爱的人,渐渐走向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 突然就强烈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好久不曾回家了,也不知道家里一切可好?现在的我,好象成了逃避的影子,总是把自己藏到尘埃的最深处,想着远离。也许这些冰凉的泪滴里,摇曳抖动的,不是冰心的文字,而是自己苍白的灵魂,在无垠的荒野,惊悸颤动,无处逃循。 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这几天因故不能游泳,于是便带了这本书,在泳池边陪女儿游泳。陪是借口,因为女儿根本就不用我担心,她在水中如条美丽的小人鱼,自在快乐,不用我照看。于是,我便搬了凳子,拿了书本,静静地坐在一角,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泳池喧闹,而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偶尔有清凉的水自池中扬起,那是女儿在调皮地向我打招呼。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的孤寂,感受着她深入骨髓的孤独,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她,是我,凄风冷雨,孤身一人,独在异乡,这种寂寞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而她却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用笔,用文字来向她可爱的小读者展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孤寂和清冷,她有那么多的关爱和朋友。如她自己所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在感情上。 而看她早期小说《关于女人》系列,我好几次不由去翻作者到底是不是冰心,因为她是用一位男人的身份为文,所以开始以为是在看别人的文字,可文章中处处留下的,都是冰心生活的痕迹,于是便也有些笑自己的愚痴,更有些为她的角色改变如此成功而感叹。 看她的文章,是灵魂的又一次远行,是心灵的再一次洗礼。此刻,我的心就如泳池里慰蓝的水一样,清澈见底,却又平缓无声,细细地流动着,流动着。 杯从学校图书馆借回《冰心散文集》,当时看了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瞧,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什么沉重;泛黄的书页透着一股淡淡的封尘了一段时间的味道……曾记得,语文老师说过:散文,形散神聚.所以,我就不由自主地把冰心散文借了回来,大概就想体会一下那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的滋味吧…… 打开这本散文,大略地看了一下,除了发现冰心写作爱用"呵"(如:母亲呵;月亮呵;大海呵……)字外,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大印象.突然想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读懂,读透……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仿佛蕴涵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在书的封面上,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自然'相关的作文">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数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爱你?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 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以〈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为中心的讨论

王基伦

【提 要】
「本事」,「本意」究竟是什麼 所谓的「本事」,「本意」是否真正存在 例如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类的文章,当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时,根本就是史料上无迹可寻的文学题材,这时作者所建构出的文本意义在哪里 於是我们不得不从作品完成後的读者反应,去寻觅这些文本的价值意义.这有赖从诗话,文话,笔记小说入手,对围绕相关史论散文的「本事」,「本意」的论述进行研究.
本篇论文考量到苏轼史论散文深受世人肯定,以及北宋以下诗话,文话大量勃兴的现象,决定搜集读者反应的材料,讨论苏轼史论散文创作之後的接受情形.目的在於探究「本事」,「本意」与史论散文的应用关系,进而呈现苏轼史论散文的创作意义及其价值.

一,前 言
如果说,考史,论史,著史是中国史学的三大要项,那麼我们理当承认,其中的论史是最富有主观色彩,文学性质最高的评论文字.考史,著史受限於客观的史料;论史则可以掺入个人意见,成为文学家挥洒的宽广天地.这类文体,在宋代议论风气鼎盛,尤其是论政的氛围弥漫下得到发展,苏轼尤为写作史论散文的个中翘楚.
史论作者实具有双重身分.他是阅读古籍文献的「读者」,一方面他又是书写阅读经验的史论「作者」.面对古籍所呈现的「本事」,「本意」,他如何认定采信或是予以否定驳辩 一般「『客观的』阅读,把作者在写作时的本意当作文学文本的唯一意义.认为通过阅读,达到符合作者本意的对文本的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为达此目的,读者所要做的就是设身处地,重复作者的思想和行动,复制出作者的本意.」因此,尊重历史事实的叙述,是阅读初始的基本态度.然而也有例外,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就对上古史料提出了适度的怀疑,於是他也稍微涉入考史的领域.时至北宋,史论乃议论文之一体,写作目的乃针对议论时政而发,於是阅读史书的目的,绝不止於被动接受而已.他们希望从旧有典籍中找出新的诠释意义,给予当代政治环境崭新的思考.因此我们发觉北宋史论讨论的古代人物或事件,集中在国君,大臣身上,尤其三代圣王的淳美之治更是心向往之的论述重点.而他们面对古籍所呈现的本事,本意时,或是勇於否定驳辩,这也与当代新经学的疑古风气相合;或是发挥想像力,关注文本的空白,填补古籍所未讲明清楚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史论作者常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原文,进行了「主观的阅读」之旅.
史论作者如何进行诠释的问题,除了牵涉到时代的视域,写作动机与目的之外,也与其个人的学养背景所建构出来的「期待视野」,以及作者在诠释过程中,如何作语言技巧的表述,密切相关.以苏轼来说,他的家学早已奠定良好的史学素养,他的文笔也深受世人肯定,接著可以讨论的是,他的史论作品是如何看待古代史书的本意,本事 当他对此提出否定意见时,所建构出来的史论文本意义在哪里 是否还有成为好文章的可能 假设可以悖离本意的解释,而又同时能被世人接受,其原因安在 这时我们不得不从作品完成後的读者反应,去寻觅史论文本的价值意义.
以下选择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这是篇初试啼声之作,深得主考官欧阳脩,梅圣俞的赏识,与当代文坛互动关系密切,且在後世引起深刻回响.无论从读者或作者的立场,从文本意义或後世接受的立场进行研究,这篇史论都有其浓厚的代表意义.
二,〈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意义建构
世人多半认同苏轼的史论成绩,首先得见的是嘉佑二年(1057)应试之〈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全篇以散文写成,未作艰涩的语词修饰.第一段从尧,舜,禹,汤说起,讲到周朝的「广恩」,「慎刑」,孔子认为有可取之处.接著第二,三段文字说: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难到12,因为它是一个小镇,你可以从细节入手,写功能,人们看到,这个小镇镇。再有就是转换的空间,也就是说,不同的位置;转换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是相同的东西。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建议你有时间看沉从文,很有启发。是白色的,呵呵··成功!

去看看朱自清的《父亲》

写人,以散文的形式。要求写一千五百字
答: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散文。要求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时间快到了,快!快!快!快!快!快!快!...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散文。要求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时间快到了,快!快!快!快!快!快!快!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1109657615 ...

写人叙事散文800字高中
答:在我幼小的里,"家庭"是一个檬肮的概念,如果要在它前面加上定语,我真的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欢乐"抑或"幸福"都不是。我的脑海中只有母亲忙碌的身影、疲惫的脸庞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父亲的身影却只能依稀可见,他仿佛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尘满面、鬃如霜。的确,也许是该得到爱的时候却没有得...

叙事散文写人怎么写
答:突然,我想起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一种希望,叫等待;一种胜利,叫等待。我转过头,凝望着老人的背影,似乎闻到了他餐桌上的鱼香味,看到了丝丝萦绕的`香烟,变成了一朵黎明的彩云,并在阳光照耀下,活现出一条鱼,在碧蓝上畅游。 一晃几年过去,现在每每想到垂钓的老人和鱼,我都会在心里,看到白杨河春天在起笑,就像是老铁...

初中写人的优秀散文
答:望着他疲惫的样子,我终于明白这几天父亲一反常态、主动给我打电话的原因了! 母亲递给我一张单子,说那是父亲写的。纸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震荡了我的灵魂一这是一张最古老的话费清单。 第一次:借你四哥手机通话大约七分钟,长途每分钟三毛,累计两元一角。 第二次:借你四哥手机通话大约一分钟,大约四毛钱...

写人的散文作文500字
答:父亲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要被人家恭敬地请去当帐房先生,记记份子什么的。到了春节,更是父亲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早早的把大红纸送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往往春节未到,我家早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了。我小的时候习字,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山东的舅舅写信。什么格式,怎么称呼,如何落款,都是...

写人的散文作文600字
答:[鲁迅 一件小事]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

超短篇名家写人散文
答: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赏析: 我觉得,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写银杏,在他的笔下,银杏这种美丽的树是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代表。作者说它古老,它美,...

写人叙事的散文300字
答:我向来讨厌动物,素爱猫狗的父亲这便也成了我讨厌的对象。与其一年半载形同陌路人,倒不如搬出去,免得同在屋檐下的尴尬。因此,在12岁年纪的我便过上了自己的生活。那个生日桌上,父亲送了我一只派克钢笔和一间我蒙昧以求的小木屋。从此,木屋就成了我成长的天堂。木屋不大,睡的地方靠左侧,隐隐...

写人散文700字
答:写人散文700字如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每个人都以他独特的方式,在时间的洪流中寻找答案。我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平凡构成的画卷,而在这平凡之中,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我常常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而我总是回答,我的梦想就是过好每一天,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喧嚣...

写人的散文(500字)有范文吗???
答: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