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朝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钱塘湖春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全部赏析~

  整体赏析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唐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向阳的树,
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
莺在歌,燕在舞。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有些迷乱。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表达了雅致闲情,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扩展资料: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作用:点明诗人春游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描绘了湖面景色——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作用:从仰观的角度、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即用对偶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与热闹。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颈联和颔联
答:即颔联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哪一句劲联是哪一句
答: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颌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即颔联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喜悦的诗句】、
答: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云脚低垂也正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它似乎随时都有可能霈然作雨,催生万物。,颔联则是目光收回,进行局部特写,着意刻划早春西湖的花鸟。诗人仍然不作呆板静止的描绘,而是换以疑问的语气出之。写早莺争树,问“几处”,可见不是处处;写新燕啄泥,问“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这不仅极有分寸地准确描绘...

钱塘湖春行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

《钱塘湖春行》的首联是什么?
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顺便补充一下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第一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联:第二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第三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尾联:第四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表达了雅致闲情,原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

《钱塘湖春行》中的颌联是什么?急!急!急!!!
答:(首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这首诗的颔联就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可能对你有用!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中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
答: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钱塘湖春行 中的颔联是什么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就是律诗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