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6道)及答案(算式)要全!急用 谢谢

作者&投稿:巴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年级20道稍有难度的应用题和答案(是新教材必带答案)急用!~

1、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货车行了180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把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客车到达终点行了全程,也就是单位1
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相同的时间,路程比就是速度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客车货车的速度比=1:7/8=8:7
所以客车行的路程是货车的8/7倍
所以当客车行了全程的4/7时
货车行了全程的(4/7)/(8/7)=1/2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180/(1/2)=360千米
1/2就是180千米的对应分率
分析:此题中运用了单位1,用到了比例问题,我们要熟练掌握比例,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在速度或时间一定时,路程都和另外一个量成正比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个是基本常识。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一直两车速度比是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解: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速度比=路程比=3:2,也就是说乙行的路程是甲的2/3
那么甲到达B地时,行了全部路程,乙行了1×2/3=2/3
此时距离终点A还有1-2/3=1/3
那么全程=60/(1/3)=180千米
速度和=180/2=90千米/小时
甲的速度=90×3/(3+2)=54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90-54=36千米/小时
3、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成相对开出,甲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全程的10%,乙车从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8千米,当甲车距A城260千米时,乙车距B地320千米。A、B两成之间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解:这个问题可以看作相遇问题,因为是相向而行
乙车还要行驶320/8=4小时
4个小时甲车行驶全程的10%×4=40%=2/5
那么甲车还要行驶全程的2/5,也就是剩下的260千米
AB距离=260/(2/5)=650千米
4、一客车和一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后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客车行驶2小时到达乙地,此时货车距离甲地150千米,求甲乙两地距离?
解:解此题的关键是把甲乙看成一个整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甲乙每小时行驶全程的1/3
那么2小时行驶2x1/3=2/3
甲乙相距=150/(1-2/3)=450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正好行了全程的2/3,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3。余下的路程由乙车单独走完,还要多少小时?
解: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每小时甲乙行驶全程的(2/3)/5=2/15
乙车的速度=(2/15)×(3/8)=1/20
乙5小时行驶1/20×5=1/4
还剩下1-1/4=3/4没有行驶
那么乙还要(3/4)/(1/20)=15个小时到达终点
分析:此题和上一例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把甲乙每小时行的路程看作一个整体,然后根据比例分别求出甲乙的速度(用份数表示),从而解决问题,关键之处就是把甲乙看作一个整体,这和工作问题,甲乙的工作效率和是一个道理。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4.5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西站31.5千米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设甲车速度为a小时/千米。则乙的速度为a-12千米/小时
甲车比乙车多行31.5x2=63千米
用的时间=63/12=5.25小时
所以
(a-12)×5.25+31.5=4.5a
0.75a=31.5
a=42千米/小时
或者
a(5.25-4.5)=31.5
a=42千米/小时
算术法:
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31.5×2=63(千米)
相遇时走了 63/12=5.25小时
走31.5千米的路程用了 5.25-4.5=0.75小时
甲每小时行31.5/0.75=42千米
7、从甲地去乙地,如车速比原来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如先按原速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3,就比预定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20分钟=1/3小时。30分钟=1/2小时
因为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那么原来的车速和提高1/9后的车速之比为1:(1+1/9)=9:10
那么时间比为10:9
将原来的时间看作单位1,那么提速1/9后的时间为1x9/10=9/10
所以原来需要的时间为(1/3)/(1-9/10)=10/3小时
第二次行驶完72千米后,原来的速度和提高后的速度比为1:(1+1/3)=3:4
那么时间比为4:3
将行驶完72千米后的时间看作单位1,那么这一段用的时间为(1/2)/(1-3/4)=2小时
那么原来行驶72千米用的时间=10/3-2=4/3小时
原来的速度=72/(4/3)=54千米/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54×10/3=180千米
8、清晨4时,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同时相对开出,原计划在上午10时相遇,但在6时30分,乙车因故停在中途C地,甲车继续前行350千米在C地与乙车相遇,相遇后,乙车立即以原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A地开去。问:乙车几点才能到达A地?
解:原来的相遇时间=10-4=6小时
乙的速度=60千米/小时
BC距离=60×2.5=150千米(从凌晨4时到6时30分是2.5小时)
原来相遇时乙应该走的距离=60×6=360千米
甲比原来夺走360-150-210千米
那么甲行驶6-2.5=3.5小时应该行驶的距离=350-210=140千米
所以甲的速度=140/3.5=40千米/小时
那么AB距离=(40+60)×6=600千米
AC距离=600-150=450千米
实际相遇的时间=450/40=11.25小时=11小时15分钟
那么相遇时的时间是15小时15分
乙到达A地需要的时间=450/60=7.5小时=7小时30分
所以乙到达A地时间为15小时15分+7小时30分=22时45分
9、AB两地相距60千米,甲车比乙车先行1小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结果乙车还比甲车早30分到达B地,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5,求乙车的速度。
如果甲不比乙车先行1小时,那么乙车要比甲车早1+30/60=1.5小时到达B地
甲乙的速度比=2:5
那么他们用的时间比为5:2
将甲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
那么乙用的时间是甲的2/5
甲比乙多用1-2/5=3/5
所以甲行完全程用的时间为1.5/(3/5)=2.5小时
乙行完全程用的时间=2.5-1.5=1小时
那么乙车的速度=60/1=60千米/小时
10、小刚很小明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刚每分钟走52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两人在途中A处相遇。若小刚提前4分钟出发,且速度不变,小明每分钟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刚和小明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
两次相遇小明走的路程一样,那么两次相遇小明的速度比=70:90=7:9
时间比就是速度比的反比,所以两次相遇的时间比为9:7
将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看做单位1
那么第二次相遇小明用的时间为7/9
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的时间为1-7/9=2/9
那么第一次用的时间为4/(2/9)=18分钟
所以小刚和小明的家相距(52+70)×18=2196米

方程:设第一次相遇时间为t分
90×[(52t-52x4)/52]=70a
t=18分钟(过程从略)
所以小刚和小明的家相距(52+70)×18=2196米
11、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前进,当他们相距196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三分之二,货车行了全程的80%,问货车行完全程用多少小时 ?
解: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相距196千米时,
客车行驶了全程的1×2/3=2/3,距离目的地还有1-2/3=1/3
货车行驶了全程的1×80%=4/5
那么全程=196/(4/5-1/3)=196/(7/15)=420千米
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2/3:4/5=5:6
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420/5=84千米/小时
货车的速度=84×6/11=504/11千米/小时
那么货车行完全程需要420/(504/11)=55/6小时=9小时10分钟
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两车继续到达对方终点后,两车立即返回,又在途中相遇,两次相遇的地点相距3000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速度三分之二,求甲乙两地距离是多少米?(要算式和解题过程)
解:将全部的路程看作单位1
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2:3
第一次相遇货车行了全程的2/5,客车行了全程的3/5
因为是2次相遇,所以两车走的路程一共是3倍甲乙两地距离,也就是1x3=3
货车行了整个过程的3x2/5=6/5
因此第二次相遇是在距离甲地6/5-1=1/5处
第一次相遇是在距离甲地3/5处
那么两处相距3/5-1/5=2/5
甲乙两地距离3000/(2/5)=7500米
12、甲、乙两辆车同时分别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距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这时甲车与乙车所行的路程之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设甲的速度为2a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3a千米/小时
总路程=(2a+3a)×3=15a千米
甲行的路程=15a×2/5=6a
15a/2-6a=18
15a-12a=36
3a=36
a=12
甲的速度=12x2=24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12x3=36千米/小时
或者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相遇时甲行了2/5
乙行了1-2/5=3/5
全程=(1/2-2/5)=1/10
全程=18/(1/10)=180千米
甲乙的速度和=180/3=60千米/小时
甲的速度=60x2/5=24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60-24=36千米/小时
1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与乙的速度比是4:5。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4分之一,乙的速度提高了3分之一,两车分别到达BA两地后立即返回。这样,第二次相遇点距第一次相遇点48KM,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将全部的路程看作单位1
因为时间一样,路程比就是速度比
所以相遇时,甲行了全程的1x4/(5+4)=4/9
乙行了1-4/9=5/9
此时甲乙提速,速度比由4:5变为4(1+1/4):5(1+1/3)=5:10/3=3:4
甲乙再次相遇路程和是两倍的AB距离,也就是2
此时第二次相遇,乙行了全程的2x4/(3+4)=8/7
第二次相遇点的距离占全部路程的8/7-4/9=44/63
距离第一次相遇点44/63-4/9=16/63
AB距离=48/(16/63)=189千米
14、甲从A地往B地,乙丙从B地行往A地,三人同时出发。甲首先遇乙,15分钟后又遇丙。甲每份走70m,乙走60m丙走50m。问AB两地距离、
解:乙丙的速度差=60-50=10米/分
那么甲乙相遇时,距离丙的距离=(70+50)×15=1800米
那么甲乙相遇时用的时间=1800/10=180分钟
那么AB距离=(70+60)×180=23400米
15、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甲乙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二倍,甲到山顶时乙距离山顶还有5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
解:下山速度是上山的2倍,那就假设一下,
把下山路也看做上山路,长度为上山路的1/2
速度都是上山的速度。
那么,原来上山的路程,占总路程的2/3,
下山路程占总路程的1/3

甲返回山脚,乙一共行了全程的:
2/3+1/3×1/2=5/6
乙的速度是甲的5/6

甲到达山顶,即行了全程的2/3,
乙应该行了全程的:2/3×5/6=5/9
实际上乙行了全程的2/3减去500米
所以全程为:500÷(2/3-5/9)=4500米
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为:4500×2/3=3000米
16、汽车从A地到B地,如果速度比预定的每小时慢5千米,到达时间将比预定的多1/8,如果速度比预定的增加1/3,到达时间将比预定的早1小时。求A,B两地间的路程?
解:将原来的时间看到单位1
那么每小时慢5千米,用的时间是1×(1+1/8)=9/8
那么实际用的时间和原来的时间之比为9/8:1=9:8
那么原来速度和实际速度之比为8:9
那么实际速度是原来速度的8/9
那么原来的速度=5/(1-8/9)=45千米/小时
第二次速度增加1/3,实际速度与原来的速度之比为为(1+1/3):1=4:3
实际用的时间和原来的时间之比为3:4
那么实际用的时间是原来的3/4
原来所用的时间为1/(1-3/4)=4小时
AB距离=45×4=180千米
简析:此题反复利用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这一点在学习中要注意。
17、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离中点东侧9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我们拿从东站出来的车考虑
在整个相遇过程中,两车一共走了3个全程
第一次相遇时,从东站出来的车走了45千米
那么整个过程走了45×3=135千米
此时这辆车走了1.5倍的全程还多9千米
所以全程=(135-9)/(1+1/2)=84千米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第二次相遇时这辆车走了1又1/2还多9千米
二、追及问题
1、已知甲乙两船的船速分别是24千米/时和20千米/时,两船先后从汉口港开出,乙比甲早出1小时,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A,问两地距离?
解:距离差=20×1=20千米
速度差24-20=4千米/小时
甲追上乙需要20÷4=5小时
两地距离=24×5=120千米
2、某校组织学生排队去春游,步行速度为每秒1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秒,求队伍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速度差=2.5-1=1.5米/秒
速度和=1+2.5=3.5米/秒
设队伍长度为a米
a/1.5+a/3.5=10
5a=3.5x1.5x10
a=10.5米

或者这样做
第一次追及问题,第二次相遇问题
速度比=1.5:3.5=3:7
我们知道,路程一样,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因此整个过程,追及用的时间=10x7/10=7秒
那么队伍长度=1.5x7=10.5米
3、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形一周各需多少分钟?
解:解: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第一次相遇后,再一次相遇,行驶的路程是1
那么相遇时间=4+8=12分钟
甲乙的速度和=1/12
也就是每分钟甲乙行驶全程的1/12
6分钟行驶全程的1/12×6=1/2
也就是说AB的距离是1/2
那么6+4=10分钟甲到达B,所以甲的速度(1/2)/10=1/20
甲环形一周需要1/(1/20)=20分钟
乙的速度=1/12-1/20=1/30
乙行驶全程需要1/(1/30)=30分钟
4、甲乙两人环湖同向竞走,环湖一周是4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一又四分之一倍,问甲什么时候追上乙?
解:设甲用a分钟追上乙
(80×5/4-80)×a=400
(100-80)×a=400
a=400/20
a=20分
算术法
速度差=80×(5/4-1)=20米/分
追及时间=400/20=20分
甲用20分钟追上乙

1、六年级举行拔河比赛。每班各派6名男生和6名女生参加。一班和二班的学生总数分别是42人、40人。
问: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占六年级一二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6+6)×2]÷(42+40)
=24÷82
=29.27%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10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为14870万平方千米。
问: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
14870÷(51100+14870)
=14870÷65970
=22.54%

1、水渠全长=(150+20)÷(1-15%)=200米

2、果园共有果树=60÷[4/(3+4+5)]=180棵

3、这批零件共有=50÷(3/5 -2/5)=250个

4、公路全长=(40.5+92.5)÷(1- 1/5)=166.25米

5、五、六年级共有学生=320×(1+10%+1)=672人

6、这条路全长=40÷(1 -2/3)=120千米

1.全长为X。0.15*X+20+150=X 得出0.85X=170得出全长X=200米。
2.苹果树:梨树=3:4=苹果树:60 由此得出苹果树为45。同理桃树为75
3、总个数为X。已完成个数为2/5X,第二个已完成个数为3/5X。由此可得1/5X为50.即总数为250
4.全长为X。1/5X+40.5+92.5=X。 得出4/5X=133.得出。X=166.25
5.六年级为320+0.1*320=352人。 总数为320+352=672
6.即剩下的1/3为40千米。那么总长即为120千米

挖一条水渠,已经挖了全长的15%多20米,还剩下150米没有挖.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解:设全长x米
x-(15%x+20)=150
解得x=200

2.一个果园里,苹果树,梨树,桃树的棵树的比为3:4:5,其中梨树有60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60/4*(3+4+5)=180

3.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个数与零件总个数的比是2:5,如果再加工50个,那么完成个数与零件总个数的比是3: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0/(3/5-2/5)=250

4.三个筑路队共筑一条公路,甲队筑了全长的1/5,乙队筑了40.5米,余下的92.5米由丙队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40.5+92.5)/(1-1/5)=166.25

5.某校五年级有学生320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10%,5,6年纪一共有多少人?
320+320(1+10%)=672

6.修一条路,当修到这条路的2/3时。离终点还有40千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40/(1-2/3)=120

解如下:
1.这条水渠全长=(20+150)÷(1-15%)=200
即这条水渠全长200米。

2.60÷4=15,那么
果园里共有果树=3×15+4×15+5×15=180
即果园里一共有180棵果树。

3.零件总个数=50÷(3/5-2/5)=250
即这批零件共有250个。

4.这条公路全长=(40.5+92.5)÷(1-1/5)=166.25
即这条公路全长166.25米。

5.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有人数=320+320×(1+10%)=672
即五,六年级共有672人。

6.这条路全长=40÷(1-2/3)=120
即这条路全长120千米。

1.设全长x米,0.15x+20+150=x x=200
2.60/4=15 3+4+5=12 12*15=180
3.设总共5x个 2x+50=3x x=50 5x=250
4.40.5+92.5=133 133/ 4/5=166.25
5.320*1.1+320=672
6.设全长x 1/3x=40 x=120

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大全
答:2.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中锌的重量。3、草地上有180只羊在吃草,其中 是山羊,其余的都是绵羊。绵羊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绵羊有多少只?4、阳山小学参加植树活动,把240棵树按2 ∶ 3 ∶ 5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植了多少棵? 5...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答:六年级下学期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试卷 圆柱和圆锥(一)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乘( )。 2、把一个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长方体的( )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 )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 ...

给几道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越难越好,不超出小学范围就行,在最后加...
答:3、三个筐里共有苹果180个,如果八第二筐里的苹果拿出3分之1放入第一筐,把第三筐苹果的4分之1放入第二筐,这时三筐的苹果个数一样多。每个筐里原来各有苹果多少个?1.第一天还有7/9,第二天还有6/9即2/3=4/6,第三天卖完后还有1减去4/6乘1/6等于5/9。即30千克.商店原有苹果30除以5...

小学六年级上册常考的数学应用题50道
答:小学六年级是小升初的重要时间段,因此数学的要打好扎实的基础,那么应用题就是必须要学好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上册常考的数学应用题50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1、加工一批零件,甲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3/5,接着乙加工了余下的3/4,已知甲加工的个数比乙多60个...

六年级30个回答的数学应用题
答:84. 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4天,回来时用了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4) 85.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20道应用题
答:【应用题二】(1)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2)计划装120台电视机,如果每天装8台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如果提前4天完成,每天应装配多少台?(3)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答:我的数学老师安排了作业,叫我们编十道数学应用题,我没力啊,大家帮帮我编编,记得要六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简单的不要,对了,请顺便把答案也给我,先谢谢大家了... 我的数学老师安排了作业,叫我们编十道数学应用题,我没力啊,大家帮帮我编编,记得要六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简单的不要,对了,请顺便把答案也给...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高手来!
答:6、(同第1题)设原来共有树木X棵 40%X+50÷﹙X+50﹚=5/11 X=500棵 答: 原来有树木500棵。7、设甲修Xm 25%X÷20%+X=108 X=48米 108-48=60m 答:甲队修48米, 乙队修60m。8、解析:假设20道题全做对:20×5=100分 做错一道减5+3=8分 不做减5分 列式如下:(...

六年级应用题100
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8) 71. 数学练习共举行了20次,共出试题374道,每次出的题数是16,21,24问出16,21,24题的分别有多少次?72. 一个整数除以2余1,用所得的商除以5余4,再用所得的商除以6余1。用这个整数除以60,余数是多少?73. 少先队员在校园里栽的苹果树苗是梨树苗的2倍。如果每人栽3棵梨树苗...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60条,要比较短的,要答案。
答: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60条,要比较短的,要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萌伊587 2013-02-26 · TA获得超过1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76.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9、一只大钟的时针长0.3米,这根时针的尖端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