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如何教学

作者&投稿:大季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年级学生年纪还小,也没脱去贪玩的天性,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呢?我整理了 一年级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符号
  现在的小学生,经历了幼儿园生活,已有一定的数学活动 经验 ,对于“+、-”符号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意识,为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符号,有意识地建立符号意识,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时,便开始灌输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知道加法就是把数字合起来,而减法则是除掉了一部分,让学生清楚什么时候用“+”号,什么时候用“-”号。在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些常闻乐见的简单实例,例如“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池塘里有6条鱼,游走了3条,池塘里还剩几条鱼?”在这些容易理解、带有趣味性且数字较小的实例中,学生接受起来轻松又愉快,同时体会出在何时具体情况下用加法或减法,合理运用“+、-”符号。我个人的经验是在每节课的开始3-5分钟都是举一些以上类似的实例,长期积累,真正让学生能灵活地由生活体验联系到加减法,从加减法反馈出生活体验。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二:比较两数大小,科学运用“+、-”符号
  在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并学习“>、<、=”之后,我又通过比较两数大小,大或小多少,让学生科学运用“+、-”符号。如:一行苹果8个,一行草莓5个,问:谁多?多多少?在这里,要让学生认识到在问题里面出现比较多少时,一定要用减法,在这一类的应用题教学时,我采用一段 顺口溜 ,“问题里,比多少,用减法,多减少”,在学生熟背顺口溜的基础上,我所教过的学生在后来碰到性质相同的较复杂一些的应用题,如:奶奶养了25只母鸡,12只公鸡,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学生们便能准确地列出算式。在这类的应用题教学时,一定要强调是在问题里提出比多少,而如果是条件里出现的比多少的话,则就是不同的情况了,必须要让学生分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在深入理解并准确解决在问题里求比多少的情况之后,才能驾轻就熟地解决条件里出现比多少的应用题,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三:提出数学问题,深化运用“+、-”符号
  义务 教育 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教师在学生透彻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后,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条件来提问题,在这里,刚开始可以天马行空一些,让学生自由发挥,但在熟练之后,老师可以考虑设关卡了,明确要求学生提关于加法的问题或关于减法的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21页第4题时,题目里有三个条件:橘子30个、苹果50个、梨40个,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我便采用了这种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先提关于加法的问题,再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在这里要区分“和”与“比”的准确运用,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容易混淆个别关键的字词,常常会出现“某某比某某一共有多少?”之类的常规错误,在这里,老师一定要耐心讲解,不能操之过急,让学生透彻理解“和”与“一共”关联,而“比”与“多或少多少”关联。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运用准确的语言提问,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碰到相应的应用题也能很快列式解答。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四:培养审题能力,熟练运用“+、-”符号
  一年级的学生耐心差,容易忽略关键性的条件,经常出现看一部分条件便急于下笔列出算式的不良情况。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训练学生审题。训练学生审题的第一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做起,速度由慢而快,先可考虑老师带着学生读题,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读题,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时老师适当提示。在读题过程中,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用“”与“”划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正确解答。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认识隐蔽的条件或者多余的条件,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抓住最本质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50页第4题:“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1副9元的眼镜和1个25元的杯子,用去多少元?”在学生读题后,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道题里的50元与问题没有关系,属于多余的条件,解题时不用考虑,这样学生便知道用去多少只与9元的眼镜和25元的杯子有关。再如:“马路两边都种了25棵树,马路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读题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找出隐蔽条件:两边都种了25棵树,从而明确这道题的意思就是求2个25棵是多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讲到:“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对待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便是从此点做起的。我班有两名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我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总是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态度,从不批评他们,总是尽可能找到他们身上微弱的闪光点来进行放大,因为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老师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对待学习的兴趣,如若总是批评,他便会在小小的年龄对自己失去信心。我觉得我所采用的鼓励式教学方法对这两名学生的教育是成功的,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数学学习,他们的成绩并不比其他的学生差多少,亦训练了相应的思维能力,在遇到他们难接受的问题时,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多练习几遍,所谓熟能生巧,他们的成绩一直能跟上大部队。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如何教学
答: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符号 现在的小学生,经历了幼儿园生活,已有一定的数学活动 经验 ,对于“+、-”符号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意识,为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符号,有意识地建立符号意识,我在教学...

怎样教会孩子做一年级的应用题?
答:教会孩子做一年级的应用题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理解题意:首先,要帮助孩子理解题目的意思,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可以让孩子多读几遍题目,或者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内容讲出来,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分解问题:应用题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数量和关系,需要孩子能够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怎样讲解最好?
答:二、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答: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奥数? 到新华书店买一本奥数教材书和练习就可以了,根据书来教孩子,还有和学校同步的奥数书也不错。 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

如何教学小学阶段的应用题
答: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1.画图法。它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让学生从图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2.逆向思维。小学阶段有很多基本数量关系式,记住这些关系式是解应用题的关键。逆向思维方法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如由单价×数量=总价...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
答:教师教学要善于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接下来是我给大家搜集的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案,希望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怎么教学设计
答:一、开放性应用题,形式要开放 可以用故事、表格、对话、图形等形式来呈现数量间的关系。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语言要形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同学们,我们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国家明令禁止中小学生抽烟。可是空洞地说教对抽烟者来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下面我们就。(1) (1)一个一般...

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有几种方法
答:往往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更好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矩阵法的使用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通过矩阵法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好处:1、培养读题的习惯,提升题意的理解能力;2、提高应用题关键字的提炼和把握;3、培养多维度题意的解读和思维方式;4、提升多种类型应用题的综合解答能力。

如何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答:总数的关系式确定计算方法。这样教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每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的片面理解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三、掌握基本结构,方法正确,促进思维发展。简单应用题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在教学中渗透基本的 三量关系。读到前面的两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