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900多万两库银被盗的谜案

作者&投稿:鲜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此时,道光帝面临的最大内忧来自财政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持续两年之久的鸦片战争用尽了3000万两白银,战后赔款对大清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谚语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真是如此。就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同时,黄河连年决口,堵决口,救灾民,两千三百多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  总之,这两三年间,用于战争、赔款、治河的支出合计将近七千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家每年的总收入仅有四千多万两。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这个以节俭闻名遐迩的皇帝,心疼得要命啊。但是没办法,咬牙跺脚也得花。当时户部银库存银仅一千万两多一点儿,这已经是大清开国以来的最低值了。无论如何,这点儿钱不能再动了,如若再用,就突破道光帝的心理防线了,这么大个国家,总得留点儿备用金吧。,  然而,道光皇帝做梦也没想到,国库是空的,一千万两存银仅仅是账面数字!真不知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贵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又将如何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呢?,  道光二十三年(公历1843年)初,户部银库的库兵张诚保的侄儿捐了个官(买官,美其名曰捐官,把钱捐给国家,国家给个官衔。)钱捐到了户部,叔叔张诚保负责过秤收钱,最后钱没收,但是开了收据。这事儿瞒上不瞒下,由于牵涉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分配,结果被捅了出去。于是,黑幕越揭越大,最终揭发出户部银库巨大的黑幕来。,  道光帝闻讯后惊骇不已,迅速命刑部尚书前去查验,这一查非同小可,发现账面上的数字与实际库存银两相差925.2万两之多。本以为国家还有一千万的国库余存,一查验就成了泡影,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众所周知,道光皇帝是个节俭得出了格的主儿,大臣到北京述职,赶上吃饭时间,都舍不得留大臣吃顿饭,这回一下子丢了925万两白银,可以想见节俭得近乎吝啬的道光帝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三月二十六(公历4月25日),道光帝痛责诸臣说:“竟亏空银至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余两之多,实属从来未有之事,览奏曷胜愤恨。国库的银子竟如同自家的一般,随意拿取,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同时,他指示刑部、吏部、步军统领衙门迅即介入调查,一查到底。,  大批库兵被抓下狱,大批官员被停职审查,刑部官员忙得不分昼夜。经初步研究,刑侦专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925万两白银非一人所偷,也非短期作案;至于案犯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银库的库兵。,  这不是废话吗!925万两白银要是用现代载重四吨的中型卡车运,能装满一百车,一个人敢从戒备森严的银库运走如此多银子吗?就是能偷走,他往哪儿藏?至于说库兵是嫌疑人,也不是有价值的观点,因为除了库兵,谁也接触不到银子。
,  这么多银子放在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  当时,北京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其中装钱的共有三库:,  第一个是紫禁城内库。此库存白银120万两,是给皇帝备用的“过河钱”,就是皇帝走投无路时用来流亡的路费,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而且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不易被盗,所以封条一封,上级官员基本不查库。,  第二个是内务府银库。虽名曰银库,但不藏银,专藏金玉珠宝,库房不大,管理也很方便。,  第三个是户部银库,即国库。国库里面藏着白花花的银子,差不多每天都在收支。库兵每日都在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清朝银库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管库大臣一员,由户部侍郎兼任,下面设郎中等职,再下有库书数人,这些人都没有权力进入银库,能进入银库的只有库兵。,  库兵如要进入银库,即使严冬,也必须脱去衣裤,进库后再换穿库内的衣裤;干完活儿出库时,再 *** 衣服,库门口有一个板凳,库兵光着身子跨过板凳,两手往上一拍,大喊一声“出来”,然后就可以穿上来时的衣服,下班回家了。跨板凳、举手、拍手、高喊,是为了表明自己体内、腋下、嘴里、手中没有夹带银子。,  由此看来,国库监管制度十分严密,库兵貌似也无机可乘,其实不然。库兵守着白花花的银子,怎么会不费尽心机搞一点花花呢。,  据说库兵偷银子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以谷道藏银”。库兵把银子通过 *** 塞入体内,塞入时,用猪脂肪将银子包上,同时还得用点儿松骨的药,一次最多能塞80两,能忍受30分钟。这招是要勤学苦练的,不过也有两个局限:首先,年纪稍大点儿的人难以夹带;其次,只能夏天用,冬天不能用。,  那么在严冬,库兵怎么往外偷银子呢?,  第二个办法是用茶壶往外带银子。壶里有水,把银子放在茶壶里,出库时打开茶壶盖,将茶壶往下一倒就过去了。实际上,银子冻在茶壶里,自然倒不出来。,  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办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这样一来,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银库的银子不知不觉间就被盗了很多。
,  调查组调查出答案,可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一天所为,也不是一人所偷,为什么时至今日才发现呢?,  此时,距清 *** 上次大规模、彻底地清查银库已整整43年了。从嘉庆五年(公历1800年)彻底清查国库以来,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查库,查库大臣翻翻账,看看门窗,检查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嘱库兵几句,走完过场就作罢。要说他们对库兵监守自盗一丁点儿察觉也没有,谁也不信,但是,一句话,惹不起啊。,  这不仅牵涉部门利益、复杂的官场博弈,就是那帮库兵,也都不简单,水很深,有的甚至黑白两道通吃。,  开库之日,户部银库门外一群群全副武装的保镖,聚在树下乘凉,那份威风,户部一般官员也比不上。这些都是库兵的私人保镖,其实不是库兵摆谱,他们时常会面临着被绑架、抢劫的危险,因为巨大的利益很容易让歹人见财起意。另外,补一名库兵的缺要六七千两白银的活动费,在这种情况下,谁砸他的饭碗,他不跟谁拼命才怪呢?,  东窗事发,有些库兵闻讯之后,迅速逃离。怒不可遏的道光帝严令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今北京市)严拿务获。最后,大部分库兵被控制,不少库兵被拘捕,但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不仅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取证也很困难。另外,这是几十年间的群体性作案,各级官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是他们稍微负责一点儿,也不会酿成此等奇案,若是现在追究官员责任,又面临着法不责众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所以,道光帝蒙了,真不知该找谁算账了。,  经过大臣劝解与开导,道光帝也逐渐从激愤万分中平静下来,要想查个水落石出已不可能。除了个别证据确凿、情节恶劣的库兵被处以死刑、流刑、徒刑外,基本上没有追究官员们的刑事责任,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宽大处理,而是道光帝此举别有用心,国家当下急需用钱,对于本应承担责任的官员,除了给予行政处分外,关键是责令他们分赔国库损失,尽可能挽回损失。,  四月初七(公历5月6日),道光决定追究嘉庆五年以来历任银库负责者的经济责任,责令按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其中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  不久,道光帝还制定了缴纳赔款的详细时间表。这一期间有些官员拒绝赔偿,按道光之意,拒绝缴纳赔款者将被“监追”,即投入监狱,不赔钱就不放人;超过一定时间还不赔,就按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道光帝追缴的结果如何呢?,  很不理想。,  款项数额如此巨大,当时国家机器运转效能也很低下,这些因素决定了追缴结果不理想,而这也在道光的预料之中。,  在追缴过程中,有些官员或者子孙无力赔偿,即使“监追”也赔不出,所以,道光帝不得不调整赔偿标准,譬如延长赔款期限或者适当降低赔偿标准等。同时,道光也同意一些特殊官员免于赔偿,如官员本人去世而子孙尚未成年时,就不要他赔了。,  银库大案对道光的打击很大,不仅925万两雪花花的白银不翼而飞,让崇尚节俭的道光心疼不已,更憋气的是此等大案竟然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其中几个长年作案的库兵依然逍遥法外。,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道光帝君临天下二十多年,虽励精图治,但鲜有作为;他几经努力,但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前有鸦片战争失败重创,后有银库大案垂直打击,挫折接二连三,政事更是雪上加霜;加上此时年过六十,体力精力逐渐不济,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的道光帝表现出明显的懈怠与倦意,他开始回避矛盾重重的现实,慢慢地心灰意冷,终于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大清王朝没落的现实。



裸体偷盗的盗贼,究竟是如何将国库九百万两库银偷走的?
答:这些盗贼偷走国库九百万两库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谷道藏银,另外一种就是茶壶藏银。这是发生在清朝时候道光年间的一起偷盗案,此案因为偷盗者的库兵身份、难以想象的偷盗方式和巨大的偷盗金额而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在清朝的皇帝和官员看来,赤身而进裸体而出的库兵根本就没有下手的可能,但...

大清国库守卫严密,库丁也赤身进出,为何九百多万两白银失窃?_百度...
答:史料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库吏分银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复蔽,达于天庭……”管事根本想不到,因为他一时的举动,却牵连出清朝历史上最大的国库被盗案。道光收到揭发奏折后,立马派人对国库账目进行彻查。银库的银两一般是一千两装一袋,当官员随手碰到其中一袋时,就...

国库被盗九百万两,清朝时期最大的盗窃案是怎样最终平息的?
答:最终只能对已经查明有盗窃行为的库兵进行了的惩处,不仅向他们追缴偷盗的银两,同时也根据他们偷盗情节的严重程度对他们判了刑,对于无法查出曾经盗窃过银两的库兵,只能不了了之。二、由历届管理国库的官员承担一部分损失。由于清朝失窃案所牵扯的官员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官员之间官官相护,谁...

道光想来节俭,为何国库的白银却是建国最低呢?
答:随着案件的进展,大量库兵被捕入狱,更有许多官员被停职调查,刑部的官员为了破案更是不分昼夜。经过初步的调查,刑部官员得出了统一的意见,即:九百多万两白银并非为一人所偷窃,更不是短期作案,案犯基本上都是银库的库兵。那么,这么多白银,究竟被储存到了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那个时候,北京一共有十个大库,有...

清朝银库看守人,为偷银不惜伤身,年入上万两,晚年痛苦而死
答:国库被盗的原因之三,是白银管理制度的问题。前面说过,负责搬运的库兵,他们都是满清八旗子弟,这工作也是世袭的。这样就能让他们一代一代积累盗窃的经验,然后父传子子传孙。朝廷的倾塌,官员的腐败,制度的漏洞,经验的累积,让库兵们更加肆无忌惮 。库银的丢失,也是把清朝推向灭亡的,一只强而有...

道光年间国库失窃案,库兵“谷道藏银、茶壶带银”是如何做到的?
答:所以就开始教猕猴吸食鸦片,库兵再去偷银两前去换鸦片,猕猴的烟瘾来了之后就自觉的去盗银,而这些库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清朝道光年间国库失窃案就是这样发生的,不过看到这里很多人还是费解,即使是盗银,也是个别,又怎么会少了整整925万两之多!其实这就涉及了一些贪官污吏,以及当时清朝官制,...

清朝第一大盗,如何偷走国库白银,价值上千万,气坏嘉庆帝?
答:清朝有这么一位大盗,他偷的不是一些简单的民间财宝,他盯上了国库的金银财宝,甚至在三年内偷走价值上千万的白银。他是与几位官员勾结,让人伪造出文书,之后再伪造出工部大印,再由这位大盗去领取。这位清朝第一大盗的名字叫蔡永受,让人吃惊的是他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地方的豪强,只是一个...

清朝库兵偷银子为什么不会被抓?
答:一群贪官污吏,训练几个身怀绝技的库兵,再贿赂几个监察御史,就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国库里拿走近一千万两白银,真是触目惊心!在道光皇帝的检察队伍查清情况之后,大批官员落马,几乎所有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惩,追回了近900万两银子。尽管银子亏空基本被弥补,但是清朝腐败的根源仍然存在,这也是...

清朝最惨的一场大案,国库上千万两白银一夜蒸发,银子是如何丢的?
答:国库上千万两白银,是被奸人,太监偷走了,监守自盗,自己花了。

大清朝银库搬银小兵秘史,用身体藏银,3年能偷银子20万两
答:平均下来每人每月可以轮班3、4次,每次可以进出银库7、8回,所以理论上讲,就算每人每次搬运可以进出银库6回,每回夹带50两,那么就是一次上班就可以偷银300两,一个月上班3次,就是900两,一个月900两,三年是多少?更何况实际情况远远不止这么点。库兵入库时,无论寒暑,全都得 *** 身体,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