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库兵偷银子为什么不会被抓?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清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毕竟这个朝代经历了很久很久,仔细的说估计要说很久,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个比较有趣的,那就是话说清朝库兵偷银子好像是不会被抓的,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下面就着这个奇怪的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1843年(道光23年),随着一支由几个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刑部尚书等组成的监察队伍入驻户部,大清朝国库的腐败大案缓缓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显示,户部银库账面金额1218万两,实际金额约293万两,925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要知道大清朝一年国库的收入才不过4000多万两。近一千万两白银不知所踪,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几十年的时间,在戒备森严的银库拿走近一千万两银子,若无外贼,必有内鬼!而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切还得从清朝银库的看门者——库兵(或库丁)说起。

一、库兵——6000两白银是入场券。

在大清银库中,除了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离白银最近的人就是库兵了。库兵是大清朝银库的基层管理人员,一般会招募13名库兵,这些库兵大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但是并不是说你有一身肌肉就可以进银库的大门。

一般来说,要想成为库兵,必须用至少6000两白银去打点关系,从银库的基层长官,中层长官,甚至一直到户部尚书,你都得打点。虽然付出很多,但在银库里工作,获利自然是相当丰厚的,至于获利的方法下面会讲到。这些库兵每个月有九天的时间在库房里搬运银两,因此只要将这9天好好利用起来,大把的银钱自然是不用愁喽!

但是,在每次库兵进入工作场所之前,都要脱光衣服在大堂里走两步,下班时也是如此,他们的随身物品也都要经过检查,以保证仓库银钱的安全。那么如此严密的检查,银两到底是怎么运送出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库兵有绝活,肠道当钱包 。

根据民间的传说,第一种方法就是肠道当钱包的绝活。既然你要脱光了检查,不能将银子藏在身上,那就藏在身体里啊。这些库兵会将银锭塞进自己的肛门里(画面太美,不敢直视),一般来说,这些库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一个人的肠道大约可以放进上百两银子。

只要在脱光检查时确保银子不掉出来,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一出户部仓库直奔厕所,自然就可以将银子拿出来分赃了。

由于银锭都是椭圆形的,只要库兵在进入银库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有些库兵是直接听命于上级某位大臣的,也就是专门为某些大臣偷银子的职业库兵,他们往往从小就开始训练这项绝活,先从鹌鹑蛋开始,再到鸡蛋,鹅蛋,经过这样一套训练,在肠道里装下一百两银子自然是不成问题。

但是长期干这个活,很容易感染,导致发炎甚至腐烂,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晚清,这些库兵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他们只是贪官污吏牟取暴利的工具。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将银子冻在随身携带的茶壶里,由于银子被冻在了铁壶里,再加之有茶叶的掩盖,往往能够得手。

三、沆瀣一气,监察禁区。

有人说,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几十年,为什么没有败露呢?这当然是得益于晚清处处腐败的官僚集团啊!库兵在大清国库中偷运银子长达几十年之久,其上级官吏不可能不知道,户部的上下官员也不可能不知道,真正不知道的恐怕只有皇帝一人而已。上下一气,官官相护,都想从银库中分一杯羹,自然构成了一张利益与腐败相交织的大网,将所有的威胁都挡在外面,库兵肆无忌惮地搬运银两,上级官员坐享其成。

我们都知道,明清都是有监察制度的,对于国库这样重地的监察,自然更加严厉。只要监察得彻底,再多的腐败都不用怕。然而,悲剧的是,负责日常监察的官吏也沦陷在了这摊利益的泥沼里。监察御史一来,三千两雪花白银送到你脸上,就连御史的随从也能混到五六百两银子。这样的利益诱惑,相信任何人都难以幸免。

倒是有一个不收贿赂的骆秉章,但是这些贪官污吏为了让这位瘟神远离他们的利益之网。于是奏请皇帝将他的官位拔高,以脱离骆秉章的直接管辖。于是骆秉章的官位竟然奇迹般的晋升了!恐怕连他自己也很难想清楚吧!

一群贪官污吏,训练几个身怀绝技的库兵,再贿赂几个监察御史,就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国库里拿走近一千万两白银,真是触目惊心!在道光皇帝的检察队伍查清情况之后,大批官员落马,几乎所有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惩,追回了近900万两银子。尽管银子亏空基本被弥补,但是清朝腐败的根源仍然存在,这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国库被盗九百万两,清朝时期最大的盗窃案是怎样最终平息的?
答:清朝国库盗窃案历经数十年,由于偷窃人数众多,无法查清楚每一位盗窃者,最终只能对查出盗窃银两的库兵进行了严惩,并且让历届管理国库的官员承担了一部分的损失。一、对盗窃银两的库兵进行了严惩。虽然在国库盗窃案的追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丢失的银两都是由守卫国库的库兵所盗,但是由于盗窃案跨度时间太...

大清国库925万两白银被偷,库兵一丝不挂,是如何做到的?
答:也许是张亨智太过抠门,也许是他刚被库丁们抢劫,心情郁闷。于是,张亨智一怒之下,拒绝了几位管事的要求。几位管事恼羞成怒,一纸诉状将张亨智串通其弟偷漏国库银两之事,上告了官府。《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库吏分银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复蔽,达于天庭……”几位管事...

清代银库的库兵会不会偷窃?如何对官吏严查防范?
答:清朝银库的库兵会偷窃,否则它也不会成为当时人们争相竞争的职业。为了对库兵们严加防范,朝廷采取了严格的检查措施,但仍无法全面禁止偷盗现象的发生,具体分析如下:一. 库兵需穿着指定服装进入银库,出入均需严格检查。在清代以前,银子还不是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因此并无库兵相关职业的出现。到了...

库兵偷走国库九百万两白银,可他们进出都要脱光的,是如何偷盗成功的?
答:一些偷盗库银的库兵因为长期屁眼塞银,年纪大时便出现了脱肛的痛苦。在东窗事发后,一些库兵也承认了“谷道藏银”的方法。二、“茶壶带银”因为银库是重地,银库里是不允许有他物出现的。可是银库银箱的搬运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银子的统计与搬动是需要库兵的劳动力来完成。在这里,主管部门便给工作...

道光年间国库失窃案,库兵“谷道藏银、茶壶带银”是如何做到的?_百度...
答:库兵经常当着猕猴偷银两,但是后来发现猕猴这样盗取银两成效不大。所以就开始教猕猴吸食鸦片,库兵再去偷银两前去换鸦片,猕猴的烟瘾来了之后就自觉的去盗银,而这些库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清朝道光年间国库失窃案就是这样发生的,不过看到这里很多人还是费解,即使是盗银,也是个别,又怎么会少了整...

大清库银是怎么样的……
答:当然,也有不小心露馅的时候。同治年间,祁世长暂代户部尚书一职,有一次他到银库视察,一名库兵挑着水桶从银库里出来,大概是偷的银子太多太重了,木桶的夹层承受不了重量,桶底就在祁世长的面前脱落,里面夹藏的银子滚落了一地。祁世长当即命人把几个库兵抓了起来,准备严加审讯,然后向朝廷奏报。

清代没有监控摄像,国库如何防止银两被盗呢?
答:这还不算完,库门放着一条板凳,库兵需抬腿大步跨过,看看大腿内侧藏没藏银;之后,双手朝上拍掌,口里叫"出来"二字,检查胳肢窝和嘴里是否藏银。尽管如此,人的智慧无穷,偷银的办法总是有的。据多次盘查银库的官员何德刚在其回忆录《春明梦录》中介绍,有库兵练有肛门藏银的绝技。库兵用猪肉润滑银锭...

清朝一个掌管银库的小官职每年就可以挣几十万,凭借的是什么?
答:大部分都是肠子上的毛病。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谋生的方法,于是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往自己孩子屁股里塞一些东西,让他从小锻炼这种技能,等他长大了以后就接手父亲的官职,从库银里面偷东西,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小孩儿都有脱肛的现象,尽管副作用很多,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清朝时期的库银兵,为何这么吃香,让大家都抢着进?
答:一.库银兵只能是满人,且工作时的检查机制十分严苛。在清朝之前,银子并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到了清朝,银两才被大范围的使用成为主流货币,于是才有了银库。库银兵也应运而生,且只有清代才有这个兵种,它的主要责任就是看管库中的银子。其次,要想担任库银兵,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为满人,汉人是没有...

古代没有监控设备,古人是如何防盗国库的钱被盗的?
答:当然这也可能出现一些坚守之道的问题,其实我国古代最坚守自盗的问题也是防的很严重的,也就是说清朝的国库其实也是会防里面的员工在里面偷钱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搬运银子的过程中会穿特定的工作服,而且在,他们的工作结束以后,他们也会受到严格的审查,所以说在清朝的时候,国库的防盗工作其实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