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脊梁是哪几个人?

作者&投稿:李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的脊梁人物事迹有朱自清、袁隆平、于敏、钱三强、屠呦呦、钱学森、莫言、林清玄、鲁迅、张金麟。

一、袁隆平。

袁隆平 (1930.9.1 -2021.5.22)。籍贯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二、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和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三、钱三强。

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于敏。

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五、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六、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七、林清玄。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八、莫言。

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中国当代作家。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 ,同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

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九、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十、张金麟。

张金麟是我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是我国094战略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是我国船舶核安全工程的先驱者之一。张金麟1936年出生,距今已有81岁的高龄了,然而他还是坚持在工作,这种精神真的是很无畏的,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答:如陈涉、戚继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谭嗣同、夏明翰、刘胡兰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

中国人的脊梁有谁 要古代和当代的
答: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吗?当代的,鲁迅当堪称民族之脊梁,当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刻,先生用那犀利的笔杆,一次次的惊醒国人,是该清醒奋发甩掉身上那数千年的禁锢与麻木的时候了。这不正是体现了那种对民族深深的责任感吗?综上,此二人堪称中国古代与当代的民族脊梁之典范。

什么人物被称为"中国的脊梁?主要事迹是什么?
答: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中国的脊梁”问题是鲁迅在完成《非攻》一个月后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年9月)中提出的,学界一般认为它...

中国民族脊梁是哪些人?
答:1、谁是民族脊梁?对此,鲁迅先生曾有阐述: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鲁迅的“字典”里,脊梁意味着秉持正气、为民奉献的坚毅品格。他们无需声名显赫,不必挂名“功劳薄”,可以是孜孜于追求真相的知识分子,可以是心怀苍生的...

还有什么的人是中国的脊梁?
答:什么样的人是中国的脊梁呐?有很多,但是绝对不是娱乐圈的娱乐明星,不是那些戏子听你中国的脊梁的人应该是袁隆平。杨振宁,李政道这些科学家。

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在今天,是什么样的人
答:一、是有信仰、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唯上、坚持真理、争取民主和自由.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发出底层民众的呼声。二、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人的脊梁"的是——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

哪些人是当今中国的脊梁?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精忠报国最后死于奸人手中的岳飞,为民请命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舍身求法视死如归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

鲁迅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中国脊梁是指什么样子的人
答:鲁迅中国的脊梁指的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出自鲁迅先生的杂文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中国的脊梁有哪些人
答: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冲在前线。典型人物的价值取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锻炼了我们的队伍、凝聚了我们的士气。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则要正己修身,塑造自己的偶像观、幸福观、荣辱观。应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偶像们...

中国的脊梁人物有哪些?
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513060.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