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三国三大战役,参战者总计有多少万?

作者&投稿:励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志-京东图书,激发创造力,开启想象力!~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但是读三国不能只读演义。放下尊刘贬曹的立场不说,就是“演义神将”的做法,也是谁学了谁谁倒霉:长头发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被没头发凯申照搬,直接指挥到师团,最后前方将帅无所适从,一败涂地。

主帅不能把前方将士当提线木偶, 明代尹宾商(号白毫子)所著《白豪子兵》说得很好,李云龙和孔捷也用心学习了:“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

如果包括刘备在内的季汉将帅每次出征前都揣着诸葛亮事先写好的锦囊,那么结果只能是两个:一、刘备的骨头被曹操拿去敲鼓;二、被打得满头包的刘备逃回后把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


笑话说过,咱们言归正传:后汉三国时期,决定大汉王朝命运,或者说决定魏蜀(刘备不会承认自己是什么“蜀国”,以大汉正统自居的刘备集团,正确的称谓是“季汉”)吴三国命运的三次战役,正史记载跟演义小说也有极大出入甚至完全不同。

这三次大战全部参战人数加起来,正好是五十万,还不如小说中赤壁之战时曹操一方(八十三万)的人马多。要是论起参战和歼灭人数,赤壁之战能排在第几位也不好说。

陆逊火烧连营歼灭了刘备多少人马,可能说出来您都不信:如果七十多万人马被一把火烧光,那么蜀中就没有人了,孙权也不至于被收拢残兵的刘备吓得遣使请和了。

咱们今天,就以这三次大战的发生时间为顺序,看看正史记载和演义小说有什么不同,并且由此提出三个问题: 一、官渡之战,曹军真的能够一个打十个?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船被谁烧了? 三、夷陵之战,是歼灭战还是击溃战?

一、官渡之战,曹军真的能够一个打十个?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袁绍跟曹操决战,调集了三十万大军:

“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精兵三十万,望黎阳进发。”

出征前,袁绍还特别指示陈琳,写了一篇檄文,问候了曹操的祖宗十九代,在檄文中还发明了“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个军职,但是正史中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外加许褚典韦,都没当过这个官儿。

袁绍三十万大军,号称百万(长戟百万,胡骑千群),曹操也不示弱,他也凑了二十五万人马,派出五万让刘岱王忠打着自己的丞相旗号去牵制刘备,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迎战袁绍。二十万对三十万,兵力还不算太悬殊。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官渡之战发生的时候,曹操还不是丞相呢,刘岱王忠又怎么能“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司空、行车骑将军,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前,大汉天子刘协才封曹操为丞相:“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即曹操)为丞相。”


官渡之战准备阶段,也就是陈琳写檄文的时候,曹操已经击溃了刘备生擒了关羽,具体按时间是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已经不用派刘岱王忠去牵制刘备了。

那么发生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双方触动了多少人马呢?本着“史实孤证不立”的原则,咱们多找几处记载来说明,这些史料都可以证明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说法是靠谱的: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三国志》关于官渡之战袁绍兵力的记载是这样的:建安四年,袁绍进行战争准备,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武帝纪》”

袁绍有几十万兵马不假,但是他的地盘太大了,各地都要派兵把守,所以可以以调动的军队也就只有十万:

“出长子谭为青州,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字友若,荀彧的亲哥哥)、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董二袁刘传》”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的记载也大致相同,只不过是语序颠倒了一下:“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南阳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

这就是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投入了十万兵力,基本可以实锤了。那么曹操当时有多少人呢?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官渡之战曹操“以弊卒一万破袁绍”,是可以跟“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相媲美的:“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卷一百三十八·齐纪四》”。打这个比方的人叫卢渊,是北魏秘书监。

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官渡之战,双方投入总兵力十一万,其中袁绍十万,曹操一万,所以诸葛亮才跟刘备感慨: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船被谁烧了?



三国三大战役主要人物都有谁
答:一、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主要人物:1、许悠——反判,给曹操献袭击乌巢粮仓之计,成为整个战役的最关键转折点。2、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注意,历史中关羽在乱军中杀了颜良,文丑死于乱军,不知谁下的手。斩颜诛文的说法来自演义。3、张颌——反判。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颌,就是这场战役里从袁绍改...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答: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发生在现今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赤壁镇,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诸如“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等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官渡之战(公元200-...

正史中,三国三大战役,参战者总计有多少万?
答: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官渡之战发生的时候,曹操还不是丞相呢,刘岱王忠又怎么能“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司空、行车骑将军,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前,大汉天子刘协才封曹操为丞相:“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

三国时期的哪场战争,名将云集堪称豪华?
答:在烟波浩渺的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百年间“三国”时间,战争一直没有没有停过,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在三国历史上,三国还有一次,最豪华战争,名将云集,不亚于三国的“三大战役”。赤壁之战曹操失利,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

三国三大战役是什么
答: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个时期是群雄割据、战争不断的年代,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场战役的参战双方都是当时有权有势的诸侯国,所以战争异常激烈。三国时期给人的感觉总是混乱暴力的,诸侯与诸侯之间为争...

三国三大战役 曹操VS袁绍的官渡之战最逆天(兵力1:5)
答: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一、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199年-公元201年 参战双方:曹操VS袁绍 兵力对比:曹操2万VS袁绍11万 伤亡情况:曹军伤亡8000,袁绍伤亡10万 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力发展非常悬殊,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人,占据北方部分...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
答:此次战役曹军军队参战20余万兵力,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军力为五万,实力相差更是非常的悬殊,最终以联军胜利结束。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这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孙权知道刘备要向自己发起进攻后,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刘备...

三国中最重要的三次战役是?
答: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三大以少胜多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答: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