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长征是何年开始的,出发地是那,结束地又是那。

作者&投稿:出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哪~

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何最后归结瑞金为红军长征总的出发地。这首先源于毛主席的总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367天……,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毛主席的话一锤定音,把红军长征出发地统一确定为瑞金。这很好理解,毕竟瑞金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所在地,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以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出发地瑞金统称“红军长征出发地”最科学。其次长征作为震惊世界的壮举,后人在总结和编写历史时,必须要确定一个总的出发地。比方说中共开始发动武装斗争时,除南昌起义,还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来在确定建军节时,选择了八一南昌起义作为建军节。全国各地解放日不同,但最后将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这天统一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日子。统一确定瑞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这一历史定论,最终为学术界明确概定,也得到全国人民公认。国家编写了历史教科书,绘制了全国统一的从瑞金至延安的长征路线图。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也是把瑞金作为正确答案选项。
近年来,有些学者专家提出“长征从于都出发”、“长征出发地多元说”,后人的这说、那说,毕竟都只是个人的学术观点。长征距今已经整整86年,年代久远。对已经久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今人有疑义,必须坚持“亲历为实,首创为准,当时定论”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毛主席的定义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威。1934年10月10日,毛主席随中央机关和中央纵队离开瑞金云石山,从这里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毛主席不仅是长征全程的亲历者,更是长征的领导者,是统帅,毛主席的话有无可辩驳的权威和说服力。而且毛主席的定义,不仅是他个人的定义,也是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定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有许多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今人的所有调研文章,哪怕调研的再详实,都不可能超越毛主席和党中央集体的定义。

所以,从毛主席对长征出发地的定义,以及党中央和中央党史部门权威确定的概念来看,严谨的说“红军长征出发地”只能是瑞金,是瑞金的专属名号。其它的地方,只能说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如果长汀、宁化、于都等地,包括湖南桑植,单独强调自己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就有不严谨和偷换概念之嫌。
关于这个概念,无需太多繁琐的论证,以上的概述就足以证明。凡是读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国人,都懂得“长征从瑞金开始”这个概念。80多年来,全国一直都是传承“长征从瑞金出发”的历史定论。2005年以前,于都人也没有争议。为何这十多年来,于都会不惜与瑞金人民闹翻的代价,全力争夺“红军长征出发地”这个名号,这就要从于都的上级赣州市一个发展战略设计说起。
史料记载,1934年10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统一部署,参加长征的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1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以及各军团约8.6万人,分别从于都河各个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所以,过去党史、军史是将于都作为“红军渡口”、“红军长征集结地”来定义。 那么,为什么于都会违背已成定论的长征出发地概念,从“红军渡口”、“红军长征集结地”,逐步演变为“红军长征出发地”,最后公然建碑刻字,向全世界打出“长征从于都出发”这样的模糊概念呢?这源于2005年赣州市委的在瑞金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亮化赣州红色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打造赣南红色文化旅游地“五朵金花”:瑞金主打红色故都;宁都县主打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兴国主攻“将军县”;大余县是三年游击战争主阵地;而于都县,则扛起“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大旗。
为达到这个目的,于都在舆论上作了大量的工作,请国内一些权威的党史专家进行研讨,发表了部分证明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文章。还邀请了一些演艺界人士到于都造势助威。近年来,于都县民间人士利用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互联网等,宣传瑞金是假的长征出发地,于都才是真的,从而引发了瑞金与于都两地人民“口水战”。
在两地部分人民激烈论战的过程中,于都把这赣州高层设计的这一发展战略逐步付诸行动,从一开始弄的“长征第一渡”,然后到“红军集结出发地”。到最后,在没有权威部门认定、做出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结论的情况下,将“集结”两个字扔掉,正式对外宣称“长征从于都出发”。将原来碑刻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改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并在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树立起大型群雕上镌刻“长征从于都出发”。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碑刻“长征源”。至此,于都从宣传造势开始,到付诸实际实施,最终事实上完成了赣州市打造于都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战略构想。

赣州这一战略设计,于都县一系列以“红军长征出发地”、“长征从于都出发”的纪念碑、大型群雕,以及对外宣称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违背史实的。因为,除少数所谓的党史权威专家个人的调研文章肯定,并没有上级党委和党史部门的正式认定。党史专家,哪怕是具有领导职务的党史专家所发表的言论、调研成果,都只能作为学术的交流,不能也无权用个人的观点去推翻已经公认、经党中央和党史部门已经做出结论的重大历史概念。如果地方未经上级党委和党史部门正式认定,都能按照地方的需要,随意曲解、或者断章取义已经概定的重大历史概念,那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从这点来看,赣州市、于都县这种做法明显是犯了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实用主义的错误。
首先,这样做是不讲政治的表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利用地方的传统文化优势发展经济没有错,但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尤其是重大的历史概念。毛主席说,长征从瑞金出发。领袖的话就是政治,不能不听。讲政治的表现首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领袖的讲话保持一致。
其次,长征概念,并不止是瑞金和于都乃至赣南的事,也不是哪一级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割裂定义的。长征是全中国人民一种不屈不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精神的一种体现,长征精神已经成为融入中国人骨髓里的血液,容不得任何人随意的篡改。随意篡改历史,伤的不仅是瑞金人民的心,也是伤害了全体国人的认知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红军长征一共经过两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最终到达陕北。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扩展资料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力量锐减,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长征过程中,红军要同凶恶的敌人、严重的饥寒、肆虐的疾病等进行殊死搏斗。然而,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革命事业必然成功坚定信念的鼓舞下。
红军将士始终保持着笑谈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这样一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队伍,看似羸弱不堪,实际上却是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革命队伍。他们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跨越重重关山,最终到达胜利彼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中国红军长征是1934年1月开始的,出发地是瑞金,结束地是甘肃会宁地区。

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

红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等十四个省份,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长达数万里。

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涉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过数十座高山峻岭,越过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了数百里的茫茫草地,进行战役、战斗近六百次,解放县城一百余座,最终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的历史证明,正确的政治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坚强领导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军队战斗力、凝聚力的可靠保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

经历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锻造了一个成熟的党和一支成熟的军队。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长征是在红军在内线不能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时,被迫实行的战略退却。

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方阵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长江以南转到西北地区,推动了国内阶级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因此由一次悲壮的战略退却,变为一次伟大的胜利进军。

长征,集中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敌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红军在长征中扭转战争危局,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机动作战的光辉典范,也编织出世界战争史上耀眼的奇葩。

长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与长江、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1934年10月从瑞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1934年十月>,红军从《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大会师,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谢谢!!!

1934年十月

长征出发地瑞金

红军长征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答: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

中国红军长征是何年开始的,出发地是那,结束地又是那。
答:中国红军长征是1934年1月开始的,出发地是瑞金,结束地是甘肃会宁地区。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红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红军长征从几年几月开始,到几年几月结束。
答: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到1936年10月22日结束。1934年10月10日,中 共 中 央、中 央 军 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

长征从几年几月几日开始,到几年几月结束
答: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各阶段:长征准备...

中国红军长征是何年开始的,出发地是那,结束地又是那。
答:1.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2.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 长征基本路线包括:瑞金出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

红军长征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答: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中下旬,结束于1936年10月,整整2年的时间。最为直接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失败,红军在中央苏区已经无法立足,被迫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长征初期,红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地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受到很大损失。在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

红军长征是从那一年开始,那一年结束吗
答:红军长征是从1934年开始,1936年结束。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

红军长征是哪一年开始的?
答:1934年10月开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

请写出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及三军会师的时间地点
答:一、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的。二、红军长征三军会师的时间地点。1、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2、吴起镇...

中国红军长征是何年开始的,出发地是那,结束地又是那。
答:中国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月,起点是江西省瑞金市,终点是甘肃省会宁县。长征的起点是瑞金,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跨越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等十四个省份,穿过了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无数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