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荆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概念设计和结构或构件的抗震设计,使既能满足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的要求,又能作到经济合理1)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 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 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3,建筑 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 度变化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满足承载力要求......等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点:
1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 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 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 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参考外国规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 么样的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 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 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根据 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 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 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 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 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 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 降低剪压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节点的承 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2 )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3 )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4)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 工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抗震结构设计包括计算、验算及措施,主要体现在剪力墙、组合柱、圈梁。

概念设计和结构或构件的抗震设计,使既能满足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的要求,又能作到经济合理
1)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 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 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3,建筑 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 度变化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满足承载力要求......等等

抗震规范对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规定:①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②结构体系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③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④结构体系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⑤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在结构布置时,应遵循平面布置对称、立面布置均匀的原则,以避免质心和刚心不重合而造成扭转振动和产生薄弱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点:
1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 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 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 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参考外国规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 么样的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 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 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根据 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 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 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 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 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 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 降低剪压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节点的承 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2 )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3 )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4)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 工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建筑结构抗震的内容简介
答:我国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和广大读者对新规范的学习,参照新规范有关内容,编写了《建筑结构抗震》一书。本书是“21世纪建筑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的计算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计算原理。内容包括...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大量存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历年震害资料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严重,其抗震设计中必须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底层柱底”等延性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实践中,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

建筑结构抗震内容简介
答:本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建筑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动力反应计算,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场地选择、地基与基础的抗震设计,以及地震作用的评估与结构的抗震验算。特别针对新版规范的创新内容,书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解读。书中特别关注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是怎样的
答: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

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答:我国的抗震设计采用的是方案(3)即较低地震力——较高延性方案,即采用明显小于设防烈度的小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来确定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并将它与其他荷载内力进行组合,进行截面设计,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屈服后的地震反应过程中形成较为有利的耗能机构,使结构主要的耗能部位具有良好的屈服后变形能力来实现“大震不倒...

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系列教材:建筑结构抗震目录
答: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多层砌体、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原则,甚至单层工业厂房和空旷房屋的抗震措施。第六章重点讲解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涉及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要点,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有哪些,分别加以详细阐述。并谈谈你对结构抗震措施的一些了解...
答:相关规定: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房屋建筑工程。以...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答: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它虽然受抗震有关科学理论的引导,向技术经济合理性的方向发展,但它更要有坚定的工程...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及策略?
答:3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点 3.1对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高烈度的地震中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需要全面分析建筑结构的弹塑性。目前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动力分析法和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所引用的分析模型较为简单,但对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计算结果往往...

抗震措施包括哪些
答:抗震措施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地震预警系统、应急救援准备和公众教育。建筑结构设计是抗震措施的核心,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带来的冲击力,通过采用柔韧的结构、设置隔震层、加强连接部位等方式,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同时,建筑师还会考虑建筑物的质量分布和重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