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具体时间

作者&投稿:匡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开始时间是~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2、淮海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
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时间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共历时142天。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扩展资料: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三、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2、淮海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三大战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各自意义:

1、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2、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3、平津战役: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解放战争哪三大战役
答: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我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以少胜多,而不是相辽沈、平津,我军数量远超出敌军数量,歼敌数量超过二战中苏联军队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特会战,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淮海战役实现...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
答: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国民党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范汉杰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答:三大战役分别是:1、辽沈战役;2、淮海战役;3、平津战役。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此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由饶漱石、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等人负责。淮海战役是歼敌数量最多、解放军牺牲最重、...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双方兵力,双方战术等_百度知 ...
答: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详细:平津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中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详细说明
答: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怎么区别这四个战役呢有什么特殊...
答: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比辽沈战役晚2个月,1949年1月10日结束,国民党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性质,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平津战役 ...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什么!
答:三大战役的背景和经过: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什么?
答:三大战役伟大的战略决战 巍巍太行山,潺潺滹沱河。西柏坡这个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山村,是闻名全国的革命圣地。70多年前,就是在这个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战幕;2个月后的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什么?
答: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中,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获得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答: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此次决战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