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定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二十四孝图》为《朝花夕拾》其中的一篇文章,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二十四孝图》一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来说明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人们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在这里,作者把封建的孝道揭露批判得体无完肤。作者对束缚青少年成长的封建教育制度极度厌恶,控诉这种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摧残。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中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时期的社会现实。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朝花夕拾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糊涂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以及对教育工作的认真,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中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时期的社会现实。

我觉得是个人的情感散文,为什么叫朝花夕拾,就是说鲁迅先生在自以为将要老的时候拾起来的一些往事。什么国家危亡的生活现状,无产阶级的背景……纯属瞎扯,鲁迅骨子里有这些思想,当然会有些流露,但是主题只不过就是他自己个儿的回忆……



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花夕拾中表现了鲁迅的童年时期的天真、质朴,也体现了鲁迅是一个善良的人,童年时期对自然的热爱和知识的追求,也表现了鲁迅小时候有趣的生活状态。朝花夕拾内容都是鲁讯记述小时候所碰见的各种事情以及对他们的的回忆和感触,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文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

朝花夕拾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朝花夕拾》中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

鲁迅写《朝花夕拾》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答:1、 对无比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恋;2、 对人情世故的感悟;3、 对恶势力的痛恨;4、 对善良淳朴的人的尊敬;5、 对社会改革的希望。《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

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

朝花夕拾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鲁迅的《朝花夕拾》小引:写了作者对本文的创作的写作背景,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事情,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2.写了鲁迅先生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但是这并不容易。他一个人在回忆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这些都极其鲜美可口,都曾是使他...

朝花夕拾抒发了鲁迅什么样的情感
答: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的中心思想,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注意人物的刻画和...

朝花夕拾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搞笑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

《朝花夕拾》反映了作家怎样的思想?
答:《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的教育观念:《朝花夕拾》中以儿童视角写就的较为典型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四篇,儿童视角的运用使叙述更富于童真、童趣,展示了他们的行为和情态,表现了有独立个性、与成年人两样的儿童,从而体现了“幼者本位”的思想。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