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投稿:宗圣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冲顷掘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探索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汽车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乎亮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散核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下)目录
答:"冬天"的严酷考验了他的韧性。"冰可乐"和"七度火苗"寓言了他在市场起伏中的冷静与激情。"票根"象征着他每一次的投资行动,都如同珍贵的凭证。后记部分是对资料收集过程的简单说明,而致谢部分则表达了巴菲特对支持他的人们的深深感谢。这一系列篇章,串联起了巴菲特丰富而传奇的财富人生。

滚雪球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
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福布斯》也开始了对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的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的确不简单,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

巴菲特做到了,那么如何让你的雪球滚起来?
答:《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是目前我读过的最厚的书,一共977页。面对世界知名投资家的人生传奇,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巴菲特传奇能否复制?如何让你的雪球滚起来?滚雪球如何实现的问题巴菲特给的答案很简单:找到很湿的地,和很长的坡。我认为应当补充一下,那就是站位要对,...

书评4/100:《滚雪球》
答:十二、芒格先生向巴菲特建议不要以纯粹的数据定义安全边际。十三、巴菲特对财富的态度,一个球队不会让最优秀的球员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这没道理也不公平。十四、只要经济增长,投资者就能得到回报,这是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的理论依据。十五、可以数十年持有一只股票的人不在乎所谓的股票波动率,而采用...

《滚雪球》|影响巴菲特的三个男人
答:        内部记分卡就正好相反,一个人从不关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评价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行事,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和权威的影响。 这就是巴菲特从他父亲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父母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准则,做好孩子的表率会...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
答:2021年3月2日,沃伦·巴菲特以589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第6位。股神巴菲特经典语录:1,投资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原则。2,价值投资的奥秘是:独立思考和内心的平静。3,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够湿的雪,和一道够长的山坡。如果你所处正确的雪...

摘录《滚雪球》分享
答:微淼拆书,帮1亿人快速成长!10分钟听完一本书,让读书不再难。你好,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滚雪球》。我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得益于卵巢彩票,巴菲特有机会从小投身他热爱的商业世界,他成功找到了很湿的雪,以及很长的斜坡,实现了传奇的财富人生。 《滚雪球》是一本关于巴菲特生平事无巨细的...

巴菲特个人传记《滚雪球》
答:在《滚雪球:巴菲特传奇》的第一篇章中,我们跟随这位投资巨擘的成长足迹,穿越时光的长河,探索他非凡人生的起源。从美国移民家庭的根系说起,我们遇到霍华德·巴菲特,一个对特权持异议的新闻与政治热衷者,他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凭借智慧创业,创立了巴菲特-斯特莱尼卡公司,展现了逆境中的坚韧。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滚雪球理念是什么
答:这样你财富的雪球在复利的力量下,就会越滚越大。的确是这样,股市从来就没有什么“神”,那些像巴菲特一样之所以能够持续投资成功的人,多半是因为找到了“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向前滚雪球。《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讲到了巴菲特最重要的三大财富理念 ...

49《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美元
答:因为离华盛顿太远,所以就把这些东西直接寄到了巴菲特的家里,因为巴菲特是他认识的唯一一个在华盛顿的人。无论他卖了什么价格,只要给他一半就好。巴菲特把这些东西卖掉,大概挣了100美元,寄了50美元给米勒先生,帮助他保住了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巴菲特找到了《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的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