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作者&投稿:朱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未来10年经济何去何从~

大力发展科技,改变简单的粗放型经济模式。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的五年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事,会做成些什么事。在这里,我就“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到底面临哪些约束性条件

判断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势,有一个趋势性判断,即:支撑过去三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外部、内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1、“十二五”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未来十年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外部市场的萎缩恐怕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即使在总量上有所恢复,恐怕也将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应当终结。

第二个判断是,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最重要的是需求结构发生战略性的变化。在总体上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全社会的需求结构发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从私人产品的短缺转变到公共产品的短缺;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到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从对物质的追求到对人自身发展的追求。这三方面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变化,是伴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历史性跨越带来的,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这些年事实上形成的以总量扩张为目标的增长主义应当终结。

2、“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在这两个根本性的约束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是大势所趋。这里,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第一,我国“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既有一个外部因素的作用,更有一个内部因素的作用。而且,更需要重视的是内部因素变化这样一个基本的现实。由此,不能把很多问题简单地归到外部因素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很难达成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共识。

第二,“十一五”提出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但是现在看,大部分目标的实现程度都非常有限,“十一五”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当一部分要落空。从今天的情况看,这种部分落空所造成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还是有限的。可是,“十二五”如果再继续这种态势,发展方式转型滞后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不可能是有限的了。“十二五”很多问题已经不能绕过去了,如果还像“十一五”这样提出好的目标,但在实践中不能落实,就会对我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十二五”正处于内外环境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阶段。“十二五”如果在发展方式转变与改革上有某些大突破,就会形成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就会再有三十年的持续较快的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和改革到底涉及哪些重大问题

这里,我想至少有四个问题需要提出:

1、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乐观地看,未来五年左右,我国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应当说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体制改革进程。比如说,第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二,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财政和金融转型;第四,投资体制改革,尤其是投资结构要由生产性投资向消费性投资转变。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突破。

2、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有人说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我的看法相反。未来5~10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体制与政策到位,城市化率从现在的45.68%提高到55~60%左右,可能性很大。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关键也是取决于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第一,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能不能在未来五年左右有实质性突破;第二,行政体制改革能不能按照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大的突破。现在无论是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还是省直管县,都涉及到行政体制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趋势而做出重大调整的问题。

3、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我国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到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这个变化是形成后十年、二十年我国消费主导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在这方面,有三个基本认识问题需要提出来,以取得各方的共识:

第一,是不是可以说,公共产品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涉及到改变消费倾向、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问题,更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

第二,是不是可以说,公共产品不仅涉及到一个发展水平的问题,更涉及到一个制度安排的问题。

第三,这个制度安排的实质和基础性作用在哪里?现在看来,事实上是一个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碳排放正逐步成为国际上的“硬约束”。对我国来说,这不仅是指标承诺上的“硬约束”,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上的“硬约束”。比如说需要我们在“十二五”中尽快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碳交易体制机制改革等。

三、“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性因素何在

1、“十一五”提出的一些比较好的思路在实践中落空的原因究竟何在?应当说,“十一五”规划当中,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个思路特别好。现在看这些目标尚未实现或者难以实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认为,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实质性转变,而且还有进一步强化的势头。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几个主要的特点,比如说: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等等。所以,“十一五”确立的好的目标没有、或者在多方面难以实现,重要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

2、我国2003年开始提出要推进政府转型,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这里有一个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及其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是更有一个政府转型和政府的自身利益问题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问题。从最近一个时期的一些事件来看,政府自身利益倾向的形成不是局部的、而是具有某些全局性;不是个别的、而是具有普遍的倾向。这加大了新阶段政府转型的难度。

3、“十二五”以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改革为重点,需要确立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思路。“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重要特点是结构调整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有没有突破,或者说制定好的规划能不能够实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把政府转型作为主线,并且在这方面有实质性的战略性的突破。

总的观点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推进“十二五”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改革,对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要实质性地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

首先注明不是本人原创(但是真的不错):时值新中国刚刚过完60岁的生日。回顾过去,可以惊奇地发现,历史用如椽的大笔在新中国的年轮中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中轴线。前三十年,中国经济在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蹒跚地运行。后三十年,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初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转折点。那么,下一个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在哪里?可以说,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十年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未来10年中,中国经济还存在哪些影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当下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困难、隐忧?如何进行突破、解决?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会产生什么变化?中国企业如何定位与发展?未来10年,中国经济如何融入全球化并给全球经济作出怎样的贡献?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中国,她的顶尖经济学家们在想什么?  基于上述背景,11月15日,广东省出版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广东经济出版社、《经济研究》、《时代周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了 “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暨《影响新中国60 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1~8)首发式。入选丛书的部分著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媒体记者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影响新中国60 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是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的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献给建国60周年的精品图书。该书在策划与组稿过程中得到了《经济研究》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其中收录了我国104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学术小传和代表作,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经济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从文丛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思想和观点为新中国各项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行的路径,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书发布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作了讲话,对丛书的出版价值以及论坛的现实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和广东省出版集团总经理王桂科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并介绍了丛书的出版情况;《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郑红亮介绍了经济学家入癣论证,及丛书的编辑过程。  会上,入讯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中的40余位著名经济学家,荟萃一堂,华山论剑。过去他们以过人的学识、智慧、经验和理论勇气,影响了新中国60年的经济建设,今后仍将在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李扬、刘世锦、蔡昉、王一鸣、张维迎、李晓西、迟福林等分别发表精彩演讲。他们围绕中国经济前瞻走向,把脉未来,破解难题,建言献策,针对我国在下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对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变革、增长模式的调整、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企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如何完善市场拉动内需等方面进行预测、发表卓见。这些富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建议对政府宏观决策及企业发展战略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是建国60年来几代经济学家的一起空前的盛大聚会,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一场高端学术盛会,是一次难得的智慧盛宴,也是对中国未来经济最具权威性的前瞻与建言。论坛的成果将引起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界的高度关注。回答完毕!

我国未来十年,将处在经济转型期,科技与服务,将使得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你都说点人类不说的话

在未来10年的中国发展方向,经济正朝什么样的格式发展,
答:中国未来10年经济还会继续向集约化发展,改变以前的粗旷式发展模式.由附加值低的加工业逐步向附加值高的科技产业发展。努力发展信息产业,淘汰造纸,化工中资源消化大,环境污染大,产值低的项目。创建节约型的产业.大力推动旅游,展览等没有污染,可扩大就业,促进中外了解的产业.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出强调物质文明...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一是经济增速走缓。二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增加。计划短缺经济产能利用率过高,受体制转型大背景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部门闲置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市场化程度较高与管制程度较低部门如某些家电行业,经早先比较充分竞争与行业重组整合,近年产能利用率不降反升。三是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增速...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改革,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做的:一、通过保障就业,提高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来确保通过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二、经济转型,即从外向型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和内需型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型。三、通过立法,确保私有财产不受...

中国未来10年人均GDP大约是怎么变化的?
答:并且和美国欧盟相比,中国的GDP还保持着百分之七左右的增速,而美国和欧盟在百分之二左右,所以有很多人预测中国经济在十年之内会赶上美国,也就是不到2030年,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于此同时带来了人均GDP的增长,根据一个经济学理论,如果GDP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七的话,那么增长速度是十年翻一番,而中国就...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答: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

如何规划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出发
答: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可以肯定,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强大的中央政府主导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还是在加强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再分配过程,政府都将扮演主导性角色。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十年在政治上的改革将会加快步伐。在政治改革中,...

未来10年,拉动我国的经济引擎会是什么?
答:就像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美国提前5年、10年打华为,对我来说,可能是一剑封喉,但今天美国打压我们,我丝毫不害怕,今天他打我,可以摔伤我,但是打不死我。”也就是尼采说过的:“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综上所述:未来10年,中国经济不是崛起,而是复兴!往前5000年,我们...

中国未来发展形势
答:三、新时期深化改革急需加强顶层设计 协调利益关系需要顶层设计。过去几年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越来越受到多方面利益的制约。未来10年的改革,无疑更进入到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纷纷显露,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已经很难分清纯粹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是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答:今后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水平,而不仅是GDP总量的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

谁能说说未来五年或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答:未来十几年,还会保持8%上下的增长率。到了2020年中国国力就将会超过美国和欧共体,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第一大经济体。目前,仅仅是经济增长增速放缓而已,而未来的三到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将会至少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