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谁?

作者&投稿:长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是谁~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2]。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2]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赵匡胤传给其弟弟赵光义,之前赵匡胤就在对赵光义进行各种培养,同时授予官职爵位,开封府尹,封晋王,皇族担任都城行政官当时有比较大的象征意义,宋国除了皇帝当时只有一个王晋王,赵匡胤自己儿子都没封王,同时没有立皇太子,为了替赵光义接班扫除障碍,把赵普外放,赵匡胤决定传为赵光义这是赵匡胤自己的决定,这么重大的事件赵匡胤这种有主见的人不会听任何人的,赵匡胤和嬴政一样不贵诸子。

赵匡胤简介如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祖籍河北涿州,河南省洛阳人,北宋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宋宣祖赵弘殷次子,生母是昭宪太后杜氏,乳母是陈国夫人耿氏。
公元948年,为后汉枢密使郭威幕僚。
公元951年,郭威即位,任后周禁军首领,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升任殿前都点检。
公元960年,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共在位16年。
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英明、仁慈、杰出的皇帝。
早期经历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其高祖赵朓、曾祖赵珽、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
后来,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郭威就是周太祖,遂被重用为典掌禁军。
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殿前司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
周世宗死后,其子周恭帝柴宗训即皇帝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登基
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的著名兵变事件。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密谋酝酿着。
次年(960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称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初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 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去世

宋永昌陵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十月十九日夜里,与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49岁。
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二十五(公元977年)[2],葬于永昌陵。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匡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匡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071.htm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赵匡胤和儿子赵德昭以及赵德芳三人手中无兵权,经过深思熟虑后,就顺水推舟传位给赵光义。
赵匡胤考虑到自己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均无兵权,也没有自己的心腹班底,这样直接传位给他们可能会导致政局动荡,给国家带来危机。而赵光义在军中历练多年,手下有一批心腹班底,能够稳固政权。
赵光义在赵匡胤的默许下,培养了自己的心腹班底,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相比之下,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已经成年,但缺乏政治经验和能力,难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如果赵匡胤强行将皇位传给儿子,那么赵光义作为实力强大的皇亲国戚,很有可能会打着“清君侧”等旗号,颠覆赵德昭或赵德芳中的任何一个。这可能导致内乱和分裂,对国家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中国的传统中,皇帝的遗诏具有很高的政治意义和权威性。如果赵匡胤强行传位给儿子,可能会引发政治风波和不满。而他通过顺水推舟的方式,将皇位传给赵光义,既符合传统习俗,又体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赵匡胤早期经历
赵匡胤为涿郡人,于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匡胤为赵弘殷(宋宣祖)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弘殷“好儒事”,喜“访求书籍”,又意识到了“文武为立身之本”;杜氏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父母的影响下,赵匡胤最初投入夹马营“陈学究”的学馆中读书,后来赵家又聘请了“赵学究”教导赵匡胤。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曾受学于饱学宿儒辛文悦,学习“五经”。在文化教育外,赵匡胤对习武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史称其“学骑射,辄出人上”,喜欢聚集伙伴按照战阵的模式排练,并时常把弄一根纯铁打造的杆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赵匡胤

宋太祖 北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答: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生活在宋代。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

赵匡胤是谁呢?
答: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黄袍加身的主角。杯酒释兵权的中心人物。

宋太祖的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谁是赵匡胤的后代?
答:他改名元,国号宋,史称宋、北宋。包九年,卒年五十岁。他被封为神德皇帝,其庙号为毛,葬于永昌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个开国皇帝都绝对是值得后人敬仰的皇帝。无论他是残暴的君主还是仁慈的君主,都足以证明他个人的治国能力。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经济大繁荣...

赵匡胤是谁
答: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山呼万岁,表示顺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

赵匡胤是谁
答: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在位)。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在“陈桥兵变”中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并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成为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改革创新,加强...

宋代皇帝是谁?
答: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宋朝最有名的皇帝是谁?
答:那还用说,肯定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了。宋太祖张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

有谁能简介赵匡胤的一生! 略详细一点
答: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
答:为什么没有赵匡胤死时没有公开宣布吗?仍然有一些疑问,这也使人们批评赵光义。赵光义没有没等到第二年,他就改了头衔。当新君主登基时最令人费解的是,赵光义的后代认为,他的祖先杀死了他的兄弟,篡夺了王位,并把王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是关于宋高宗赵构的继任。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将继承王位?大臣们纷纷议论。

50多年换了14个皇帝,赵匡胤凭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业?
答: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皇位做得长久?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比谁都清楚。那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赵匡胤也并没有像刘邦那样一一剪除,而且非常信任地把禁军的重要岗位都给了他的结义兄弟。比如当时禁军首领: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殿前都虞侯赵匡义、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等,除了赵匡义是他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