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作者&投稿:俎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科学水平:
这一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克服了片面强调生产力红生产关系的错误倾向;
这一概括,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这一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问题,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求: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和完善不同层次的道德体系。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力量。 3、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探索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二,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逻辑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制约规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使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

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具体表现在:

第一,突出地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二,在目的和目标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

第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科学概括,科学地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是理论逻辑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改革开放前会发生很多曲折失误?为什么改革开放中会遇到很多犹疑困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个基本问题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党和人民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明确,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这样的思路和方向,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更加丰满。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主要考虑两大问题。一个是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从已发表的文献看,第一个问题讲得多,第二个问题主要是1984年后讲得多。但从新发现的材料看,邓小平在当时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首先不是从理论上,而是从现实中提出来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使我们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下拉大了,甚至达到崩溃边缘。再不发展经济将危及国家民族的存亡。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的直接原因。

但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现实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本身所要求的。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颠倒,才造成现实的灾难。在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同时,邓小平作了这种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他反复论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究竟表现在哪里,社会主义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等问题。过去人们不了解的是,他还透辟地解释了“革命”一词的含义。后来的实践表明,搞清楚这一点有重要意义。他强调:“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他正是从这一角度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一场大革命”,特别是提出“改革是革命”的著名观点。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思考是从生产力问题上入手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最初的明确提法是在1980年5月。他说:“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1984年6月30日他又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进一步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从“首先”到“根本任务”,最后终于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在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来的,后来又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回答。“什么是”最终要在“怎么搞”中解决。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恢复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和创造发展。这里我想引用邓小平在1980年4月12日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今天,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过程的总结中,真正感到这句话的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邓小平特别注意继承毛泽东的成功经验。他讲得比较多的主要有四点。一是认为:“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与苏联的道路不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走自己的路,搞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从毛泽东开始的。二是多次列举毛泽东最成功的实践是三大改造,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一方面把它们改造成公有制,另一方面也没有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多次提到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中提出的,造成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982年,邓小平同志郑重宣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前提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外部环境曾经多次发生变化,但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在任何外来压力下屈服,也决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党的十八大再次郑重宣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践证明,正是在破解了道路这样的前提性问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得以创立并具有真正“中国特色”。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经济纲领和经济社会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如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答: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贯彻落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指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性,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是: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提出,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对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扩展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又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总任务
答:——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时候
答: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答: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是什么
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