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成名作是?

作者&投稿:钊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余秋雨有哪些代表作~

《笛声何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 、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参考百度。

  文化苦旅《文化苦旅》 1992年大陆出版 1995年台湾出版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山居笔记《山居笔记》 1995年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霜冷长河
  《霜冷长河》 1999年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2000年    《千年一叹》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行者无疆《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晨雨初听《晨雨初听》 2001年6月   也是余秋雨的作品之一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   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   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蠢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2004年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笛声何处《笛声何处》 2004年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寻觅中华《寻觅中华》 2008年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余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摩挲大地《摩挲大地》 2008年    《摩挲大地》《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   从此,余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误读者。历史的暗角《历史的暗角》 2009年   收录的篇什历来被文学史和读者目为历史、文化美文的典范之作而广泛传诵,堪称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读者自会体悟到余秋雨在历史追溯之中体现出来的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问学余秋雨《问学余秋雨》 2009年   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   余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①余秋雨的成名作是《文化苦旅》。

②《文化苦旅》全书共收录散文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上海人》《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

③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 余秋雨的成名作是:《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简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的作品 ,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深入浅出,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

  此书中有提到的景点有很多,每一个景点都带给作者不同的感触和震撼。他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 【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著名美学家和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可见一二。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余秋雨著名的散文集、回忆录还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

  其作品《信客》被选入浙江、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本中。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92年),《艺术创造工程》.散文集《文化苦旅》(1992)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文明的碎片》(1994),《秋雨散文》(1994),《山居笔记》(1998)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抱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其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值得看。《文化苦旅》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90年代中期特别流行,以后见诸于报刊的“心灵鸡汤”一类的散文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写的;《山居笔记》还可以,他的第二本散文集。

这2本书文采相当地好。

但这以后,作家似乎江郎才尽,每本书风格相当类似,思想内涵逐渐枯竭

余秋雨的成名作是?
答:①余秋雨的成名作是《文化苦旅》。②《文化苦旅》全书共收录散文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上海人...

余秋雨写过哪些书?其中哪些很好?
答:《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借我一生》、《行者无疆》、《山居笔记》其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值得看。《文化苦旅》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90年代中期特别流行,以后见诸于报刊的“心灵鸡汤”一类的散文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写的;《山居笔记》还可以,他的第二本散文集。这2本书文采相...

我偏爱昏黄路灯下的雪景出自哪里
答:“我偏爱昏黄路灯下的雪景”这句话出自于中国作家余秋雨的小说《文化苦旅》。这本小说是余秋雨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化苦旅》是一部以作者自身经历为蓝本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文化人的成长历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文化人,他在大学毕业后,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市工作。在这个小城市,他...

余秋雨写过哪些书?其中哪些很好?
答:其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值得看。《文化苦旅》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90年代中期特别流行,以后见诸于报刊的“心灵鸡汤”一类的散文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写的;《山居笔记》还可以,他的第二本散文集。这2本书文采相当地好。但这以后,作家似乎江郎才尽,每本书风格相当类似,思想内涵逐渐枯...

看余秋雨的书,先看哪本?
答:看余秋雨,《文化苦旅》是成名作,必看《山居笔记》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些思考,必看霜冷长河,是随笔,不是文化苦旅那样的类似游记的,可以不看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是余秋雨欧美旅游的时候写的,这个时候的文笔有点为了写而写的味道了,所以可读性比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差了点小伙我看到你就想起来俺自己了啊,俺高中的...

余秋雨散文作品精选典藏本——出走十五年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答:此次修订,编入了成名作《文化苦旅》当中的代表作十篇,首次完整而清晰地展现了余秋雨自《文化苦旅》以来贯穿《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等作品的文化大散文世界:以忧切的文化良知、行旅者独特的精神结构和学者的宏观视角,勾勒出人类文化的诸种不同面貌。新版《出走十五年》修订的篇幅...

为什么学界与文人圈对余秋雨多有诟病?
答:发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可以说是余秋雨的扛鼎之作,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特别是在文化知识界,文人学者们争相传颂并以一睹为快,评论《文化苦旅》的文章一时遍及于大小报刊,给余秋雨带来了极大的荣光。但是,盛名下的余秋雨没有敛住过盛的锋芒,俨然以“中华文化第一人“...

余秋雨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怎样,怎样《文化苦旅》评价!
答:《文化苦旅》是他的成名作,写作方式非常有他的风格。作为第一本书,其代表性可以在他其他书中也看到。全书按照他所“旅行“经过的一些文化遗址,而追述这些文化遗址的文化历史,并将这些文化,放到具有纵向和横向的深度中,进行探讨。向读者倾述。是一本很好的书。缺憾在于,余秋雨的大量的书,文章各成...

8000字名家小说,适合中学生看的
答:歌声 朱自清 19.秋雨 张爱玲 20.心愿 张爱玲 21.花拆 张晓风 22.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此外,还推荐楼主可以看一下以中、短篇小说著称的张爱玲的作品。比如说她的成名作《霸王别姬》,还有代表作《金锁记》

求古今中外的名著!?古:1500本【如,《千百年眼》】今外,1500本【如...
答:2部 1.《追忆逝水年华》,法国普鲁斯特著。普鲁斯特是开创意识流小说先河的作家,《追忆逝水年华》是其成名作、代表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2.《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著。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成就最辉煌的作家,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