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投稿:澄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边际产量数值上就等于该点的切线斜率。在可变要素投入刚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也就不断递增,对应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为正,且不断增大;当边际产量达到增大值时,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斜率最大,而且这也是总产量曲线的拐点。
2、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

扩展资料:
三者关系的特点:
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边际产量
百度百科-平均产量


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 < AP);

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扩展资料:

举例:

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会怎么变化,以劳动为例。假如说投入产出函数是这样一个函数——Y=f(L,`k)。这里的`k就是代表这种投入的资本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个劳动力的投入要素在变。

按照这样的概念走,我们来看下劳动量(L)与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劳动量投入是0的时候,总产量是0,边际产量是0,平均产量也是0。当劳动量投入是1,总产量是6,边际产量就是6((6-0)÷(1- 0)),这个时候的平均产量也是6(6÷1)。

假如我们再投下去,投入变成2的时候,总产量增加到13.5,那么在这个13.5里面,我们会发现一种情况,它是增加了7.5。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产量比前面多了1.5,但是按照平均产量13.5÷2却只有6.75。因此我们说这个边际产量跟平均产量的数字都会不一样的。

当投入变成3的时候,总产量是21,这里的边际产量还是7.5,而平均产量变成7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际产量



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边际产量数值上就等于该点的切线斜率。在可变要素投入刚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也就不断递增,对应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为正,且不断增大;当边际产量达到增大值时,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斜率最大,而且这也是总产量曲线的拐点;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
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2、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

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并作图标明生产要素...
答: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形状和性质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APL曲线上各点的值是从原点向TPL曲线上各点所引射线的斜率值,因此,当此射线与TPL曲线相切(B点)时斜率值最大,即APL在此点取得最大值(B1点)。(2)MPL曲线各点对...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_百度...
答:一、生产的三阶段的划分 第Ⅰ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管理重点:扩大要素投入量 第Ⅱ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管理重点:优化要素投入量 第Ⅲ阶段:...

什么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答: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从几何角度讲:平均产量实际上就是总产量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当APL在C'点达最大值时,在TPL上必有一条最陡的切线,与TPL相切于C点。(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根据边际产量定义可知: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在B点前,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在B点...

对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的标志是什么?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1)第一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2)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3)第三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

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关系有何特点?
答: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抄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袭减。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

现代经济学中生产三阶段划分
答: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D点之后。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总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值。这一特征表明和不变投入资本相比,可变投入劳动太多,也不经济,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的,厂商也不愿意增加劳动投入量在第三阶段经营,因为这时只要减少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