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为何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作者&投稿:吕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中之战很少被人提及,为何却说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汉中之地,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成为一方诸侯,一度让益州牧刘璋都无可奈何,所以才邀请刘备协助自己,结果没想到引狼入室,反倒让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地。等到刘备夺取益州之地,曹操立刻平定汉中,促使张鲁归降。在此基础上,曹操占据的汉中之地,自然引起了刘备的觊觎。

为此,刘备和曹操两大势力,围绕着汉中之地,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大战,这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汉中之战,可谓众所周知。但是,第二次汉中之战,则被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所忽略。在三国中期,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大军猛攻汉中。虽然这场战役较少被人提及,但是,其影响和意义却是不可小觑的。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从时间上来看,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了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也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第一次汉中之战,完全可以和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提并论。

在第一次汉中之战中,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一方面,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也即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其他四员大将悉数登场。另一方面,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徐晃也参加了汉中之战。基于此,第一次汉中之战时,蜀汉和曹魏都是名将云集,这也是其被人们所熟知的重要原因。

最终的结果则是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曹操被刘备击败,但是,曹操撤退之前,将大量汉中之地的人口迁移出去,这让刘备得到的汉中,更偏向于一座空城了。换而言之,虽然从结果上,是曹魏被击败,但是,蜀汉的实际收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相对于第一次汉中之战,第二次汉中之战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名将云集,所以经常被人们忽略。第二次汉中之战也被称之为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从结果上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还是蜀汉击败了曹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第二次汉中之战还对曹魏的朝廷格局起到了重要影响,乃至于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以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曹爽虽然是曹真之子,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战绩。于是,为了树立威望,曹魏大将军曹爽于公元244年发动了针对蜀汉汉中之地的战役。此战,曹爽、夏侯玄统领了10多万大军,自骆谷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彼时,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魏延,都去世了10年之久,而镇守汉中的将领,正是得到刘备、诸葛亮培养和提拔的王平。虽然王平手中的兵马不到3万人,但是,王平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作为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在汉中之地的防御策略上,很好承了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的主张,也即拒敌于门外。结果,凭借着地形优势,王平成功将曹爽的10万大军挡在汉中的兴势(今陕西洋县北)一带。与此同时,费祎则率领援军绕道占据三岭,切断了曹爽的归路。曹爽被王平和费祎前后夹击,死伤惨重,逃回关中。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最后,因为第二次汉中之战的失利,曹爽、夏侯玄在曹魏将士中颇有怨言,也即威望跌入到了谷底。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懿虽然没有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占到什么便宜,可是,司马懿也没有让诸葛亮获得多大的战果。经过这一对比,曹魏西线的将士,显然更加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夏侯玄等人。

所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爽、夏侯玄根本不敢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最终乖乖束手就擒,放弃了抵抗。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第二次汉中之战的惨败,司马懿显然不敢轻易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这一点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不仅奠定了王平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更为曹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这对于曹魏乃至于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都有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对汉中之战的记载为什么很少?汉中之战比不上三大战役吗?
答:汉中之战可以说刘备和曹操都派出了最强阵容,惨烈程度也不输三大战役,为什么汉中之战就入选不了三国三大战役呢?其实我们自己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不光是场面宏大,战后发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是让当时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法,其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且正史中本来就对曹魏和东吴的记载...

三国时期的汉中之战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
答: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刘备有爱民如子的好名声,但军事上的名声并不响亮,也不被人们所看好。然而,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刘备建立其了以益州、汉中为主的根据地,并自立为汉中王,形成了自己的政权。更重要的是,这从胜利也让刘备的威望一时间如日中天,影响力更胜之前。总的来说,作为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曹操占据优势地形,有什么影响呢?
答:公元217年至219年,曹、刘两大集团围绕汉中战略要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历史将此系列战统称为汉中之战。汉中的重要性不比荆州差,刘备失去荆州还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艰难些;若是丢了汉中,蜀国非常于腹地对曹操打开,曹操随时就可以由汉中长驱直入攻打成都。汉中市魏蜀必争的地方,魏国占领后随时可以...

历史上汉中之战为什么记录很少
答:汉中之战,仅仅是击退曹操这个结果,哪怕是刘备的粉丝,也难以拿出来显摆啊,毕竟三国之中比这耀眼的战绩太多了。2、汉中之战被提及的很少 正因为这一战刘备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全胜,事实上汉中之战中曹操一方也有不少精彩的战例,正因为这不是一方全胜的战例,而是双方互有往来,所以在三国演义...

汉中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答:如“官渡之战”,绑定了关羽和颜良,虽这仅仅是官渡之战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但却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因为颜良是袁绍手中的王牌,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关羽“万马军中斩了首级”。可谓是兜头一盆冷水泼来,让不可一世的袁绍大军,瞬间气焰尽失。汉中之战,是刘备在得到益州之后发动的...

汉中之战的背景如何?造成了什么影响?如何评价汉中之战?
答: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之后,收复荆州各郡。刘备以荆州为根据,进而攻占蜀川。与此同时,曹操击败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攻占张鲁占据的汉中地。汉中与蜀中相接,曹操进军汉中给刚刚易主的蜀中百姓带来不小的震动,传蜀中一日数十惊。司马懿劝谏曹操可趁机攻占...

汉中之战,曹操是故意输给刘备的吗?
答:而只是在表面上跟刘备打了一仗,倘若不是杨修闹出“鸡肋事件”,估计曹操都不会跟刘备交手,换句话说,曹操之所以在汉中战败,他其实上是故意的!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故意输给刘备呢?汉中之战,曹操为何故意输给刘备?汉中之战,乃是刘备、曹操、累积多年的一场大规模交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曹操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呢?

汉中之战:刘备用“全明星”阵容治好“恐曹症”,却还是棋差一招_百度...
答:汉中之战持续两年多,最终以刘备成功据有汉中,进位汉中王为终点,他还顺便治好了自己几十年的“恐曹症”。 但是,刘备还是棋差曹操一招,为日后蜀汉国力不振埋下了隐患。 一、汉中之战的必然性 汉中是益州最北方的一个郡,它地处秦、陇、蜀三地咽喉,北横秦岭,南亘巴山,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中出发,...

汉中之战,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曹操会惨败给刚刚崛起的刘备?
答:而对于刘备来说也确实,他的所有家底都不够曹操看的,或许能和孙权打的不相上下,而孙权可以利用地形和曹操正面刚,但是同时平原的曹操军队和刘备军队,实力还是比较悬殊的。刘备虽然占据着益州的广大地区,但是由于他的来路不正,所以本地的一些士族根本不想接受他的管理和统治。而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为了...

汉中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何最终惨败于刚刚崛起的刘备?
答:夏侯渊依靠着天险而疯狂抵御刘备,一直坚持了一年多,刘备发现这样下去效果甚微,采取了法正的计谋,将夏侯渊引出来之后将其杀死,取下了汉中。可见刘备对这次的攻取大战非常重视,而且武将、谋士的阵容也可以说是非常豪华。而且刘备所驻扎的地方背靠益州,粮草又是由诸葛亮管理,可以说粮食是源源不断的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