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作者&投稿:尤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历届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

你搞什么 没地址我怎么发给你
留下地址 我有一套

已发 记得给分

首先声明:全部手打原创,比较多,每个时期的内容按重要程度依次展开。供参考:
一、隋唐:
1、政治: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隋的统一灭亡与唐朝的强盛等
2、唐朝的民族关系如文成公主入藏等
3、唐朝对外交往如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4、科技与文艺:火药与印刷术的出现以及赵州桥,唐诗、乐舞和敦煌艺术等等。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
1、各个政权的概况如建立(时间人物和都城)和灭亡如靖康之变标志北宋灭亡等。
2、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如澶渊之盟、宋金和议等。
3、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如辽西夏金和元统治者的一些改革措施,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4、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原因
5、科技文艺: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资治通鉴、宋词元曲等等
三、明清
1、 君主专制或皇权的强化措施
2、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3、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边疆的巩固
4、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还是很重要的)
5、科技文艺:四大古典小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等
一般科技文艺知识易考选择题,但也不能太大意。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最期的资本家 最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答: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简述《尼布楚条约...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答: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就像熬粥,熬熬就过去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一、单 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

七年级上下册历史试卷_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答: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时要眼睛盯着试卷,不要东张西望的。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 A.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 B.否认了开凿大运河是...

求初一下历史考卷,附答案!
答: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答:初一学习任务加重,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 七年级历史 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空l分)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2....

初一下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答: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要好外里。。、、、
答: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 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D、辽和南宋 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

2020年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重点考哪几课,哪些单元?
答:容易考哪几课?急!! 101 2010-08-10 初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解答题的重点是哪几课 33 2014-06-26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提纲太多背不下来,谁能说一下初一下册历史那... 5 2013-07-13 初一下册地理、历史半期考试都爱考哪几个单元哪几课的重点? 7 2020-01-20 初一2020年厉史期末考可能考哪些? 2 ...

初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1分) 看了“初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3.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4.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答: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