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禅的诗句有哪些?

作者&投稿:窄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悟禅的诗句有哪些~

神秀示法证悟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华开,花从何处来?
灵云婵一见,回首舞三台.
何山守旬开悟诗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亦复如是者、是标明、受想行识、与前色字、合为五字、一体也、五字者、五蕴也、五字、五则者、亦名五阴。亦复如是者、五蕴、五则、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蕴、五则、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识、五则、五义也。非二者、其五蕴、五则、即是一体也、一体者、喻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也、所谓一体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参者、理当、一体皆空也、方为、五蕴皆空也。集句。亦复如是者、如是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证、如是本末一体、即无有不清净、之处。清净者、空五蕴也、能空五蕴时、其他诸行、不空亦空尽矣。——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缘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虽然总共只有260个字,它却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经的核心,因为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教的任何一部讲修炼的经书都不能出其右,更无法超越它,所以它被佛教列为每天早晚必诵的经典,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乌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 下面找了些僧人流传的诗句 供参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神秀示法证悟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华开,花从何处来?
灵云婵一见,回首舞三台.

何山守旬开悟诗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之前写的文章《禅与诗》希望对您有帮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cb1270100ezyo.html             文/槛外白衣      作诗与禅境悟禅拉在一起自古以来有之,特别是在唐宋两代禅宗极盛时期,诗作为悟禅的一种表达方式更为突出,时文人雅客在作诗中写妙语禅意之境别具风格。               禅对诗的渗透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禅入诗、二是以禅喻诗、三是以禅论诗。其实不论怎样都是诗家借禅来写诗。
  以禅入诗例: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以禅喻诗例:
  《五灯会元》卷六:     
     “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涛天。” 
  又例: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 苏轼          
  以禅论诗:
  韩驹在《赠赵伯鱼》是诗里说: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又例:
          《学诗》
         --宋 吴可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
    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苏轼以其对禅学和诗学两方面的深刻造诣,曾提出“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看法。其后,引起诗坛的普遍注意,渐成一时之风气。吴可在其《藏海诗话》里就说:“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他并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写成诗,开了宋代以这种形式论诗的先河。第一首认为诗人由模仿到新创,亦如禅家由渐修而顿悟;第二首认为诗人应勇于跳出前人窠臼,亦如禅人所富有的自我作古的精神;《学诗》第三首认为自然而然是最高境界,诗禅皆然。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读书与作诗之关系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所论者,是作诗之道,亦是悟禅之道;诗禅之相通,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而禅悟与文本的矛盾在这里也揭示得最为醒目。
  这里所举例说明的一些禅诗,不论以禅入诗还是以禅喻诗,或者是以禅论诗,都是想借禅为作诗之途径。我在这里谈的主要是诗。然而在禅家则是以诗说禅,以诗悟禅,以诗论禅。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论。如能融会贯通禅诗则是真正的悟禅之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求有弥和渡两字的诗句!
答:分付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送益上人南归(明·王立道)苦行不求知,清吟祗自怡。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弟子邀升座,山人觅赠诗。还思渡杯处,明月满须弥。夜闻吴女诵经(明·徐熥)佳人何意悟禅那,夜诵金经数百过。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

关于藏寺的诗句
答: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2.关于寺庙的诗句 【年代】:唐【作者】:常建【作品】:破山寺后禅院【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寄情山林的隐士的诗句
答:关于隐士的诗句 1. 关于隐士的诗句有哪些 如下: ①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 ②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⑤独坐幽篁里,弹琴复...

诗词中的禅茶一味
答:诗词,是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形式各异,博采众长,体现着先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有奢华富丽的词藻,又可以浸润在普通的一茶一饭中,千百年来,诗词以独特的韵律和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诗词更是从各个维度全方位的展示了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接下来,我将就...

关于浦城的诗句
答:2.描写“武夷山”的诗句有哪些 《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一、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二、武夷山非常美丽,峰...

内心释怀的古诗句
答:4.指对过去的一切都已经释怀的诗句有哪些 1、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宋代: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 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

带隐的诗句比较文艺
答:5.含有“隐”字的诗句有哪些 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2.《招隐二首》魏晋: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3.《咏归堂隐鳞洞》宋代:王汝舟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4.《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

关于隐者的诗句
答:2. 描写隐者的诗词有哪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

关于隐市的诗句
答:6.含有“隐”字的诗句有哪些 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2.《招隐二首》魏晋: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3.《咏归堂隐鳞洞》宋代:王汝舟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4.《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

关于形容隐逸的诗句
答:2.描写“闲适隐逸”诗句有哪些 《游山西村》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清平乐》唐 晏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