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赵德汉都穷怕了,你还敢“穷”养男孩吗?

作者&投稿:庄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人民的名义》,目前正在热播中,全民都在热捧追剧,闲暇时间,我也看了几集。

隐隐感到,越是内心极度恐惧贫穷的人,越容易贪腐。

赵德汉就是个典型代表。

他三代贫农。母亲含辛茹苦供他读大学,从农村走向了城市,看似光明前途一片大好。

这样没背景没靠山的人,官场迟迟得不到升迁,也得不到重用。有个苦差事,自生自灭,了此一生也就罢了。没想到,临老了,却得到一个有实权的活儿,年纪摆在那里,以后的仕途再也没多大发展。

以后不在这个位置上,缺钱花了,怎么办?老婆孩子要养,家里老娘要养,穷怕了,再也不想去过穷苦日子了。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他幼年时期的极惧贫穷感,就出来作祟。这种惧贫感创造出越来越大的欲望,一有机会就会爆发出来。

他贪污两亿三千多元的巨款,打开冰箱,拉开被子,全部是人民币,此外一面墙都是人民币。

但他平时表现的很老实,老实就是他的保护色,居住简陋,平时骑自行车上下班,晚饭是一碗炸酱面,每月只给老母亲300块钱的生活费,这与他贪污的数额形成巨大的反差。

心理学上讲,曾经经历过的物质匮乏感会造成强大的心理匮乏感,心理匮乏感会让自己产生自卑感,长期的自卑感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他会用一种叫做欲望的东西来填满,给自己表象的安全感。

他第一次收下丁义珍向他行贿的50万元银行卡,开始时内心极度不安,最后也收入囊中。

虽然他有那么多钱,但不敢正大光明的把钱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人,不敢吃不敢穿不敢消费,就守着这堆钱,如同看秋后丰收的庄稼,他就喜欢闻钱的味道,因为穷怕了。这种现象在有些有钱人身上可以看到,不管赚了多少也不满足,自己对自己也特抠门,分钱都舍不得花。

2.

我们都说“穷养男孩富养女”,男孩一定要“穷”养,以至于网站上、书店里到处可见这种畅销书。

赵德汉也是被“穷”养大的,但我们没看到他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看到他的担当大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将灵魂玷污卖给权贵,来满足自己贪欲的一个人!

现在的孩子吃穿都不愁,“穷”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内心世界的“穷”。

电子产品的横行,使我们变成了“低头族”,孩子几乎也是手机不离手,不是玩游戏就是看动画片,读书很少。尤其是孩子越大越难教育,有的家长天天看手机,却让孩子多看书,孩子不听,说,你们天天看手机,为什么就不允许我看?

我一个朋友,对上小学的儿子,温和教育,润物细无声:你不要那样做,要这样做。你那样做不对,这样做才对。

时间长了,孩子耳朵起茧了,跟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她又重复唠叨,孩子很快烦透了,她说什么都不听了。最后上演一场谁都不动口,双方各动手的抬拳道场景,不欢而散。

后来,她愁大发了,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快到叛逆期了。她与儿子“作战”的日子继续僵持着。

3.

过了2个多月。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用国学照亮孩子的天空”的讲座。抱着试听的态度,我们前去听课。

现场老师是斜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精彩的国学课。他讲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我们听了,不以为然,想着老师是以出售国学机为目的,就没当回事。

后来,在孩子班主任老师的一再推荐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们各买了国学机和教材,开始引导孩子读国学经典。

回家后,面对十几本精美的国学书籍,怎么指导孩子听读?从哪一本开始读?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万一孩子不愿读了,怎么办?层层疑惑,当时给我带来很大压力。同时,我也在思索,能不能先给孩子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时间太长,不敢定。先给孩子制定一个月的听读计划。一页A4纸,四个小表格,每个小表格画分七天,代表一周的读书内容。每天中午或晚上,吃完饭,按照小小的格段,读完当天的内容。读书结束后,在上面划个红对勾。然后再放国学机,让孩子听。

我们与孩子一起学,有时孔子说的话读不懂了,就上网查查。如果孩子很想知道一段古文的含义,我便解释给她听,她不问的,我就不给她作过多的解释。

偶尔,遇到孩子不愿读的时候,她不止一次的问我:妈妈,读这些国学经典到底有什么用啊?我说读了这些,你以后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一个快乐的人,不理解句意没关系,不用去理解,也不要求你去背诵,现在我们只要每天朗诵一些就够了,孩子仰着小脸,边听边点头笑了。

就这样,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我们和孩子跌跌撞撞的坚持了下来,就为了每天睡觉前能画上那个红对勾。

在“读书计划”的牵引下,孩子已累计坚持读经2年多,有时我说上句,孩子会马上说出下句;有时听到国学机里刚起头读,她也跟着读了出来,因为这些知识都熟记在孩子的大脑里了。当我把那盛着满满红对勾的20几页A4纸,拿与孩子看时,她也惊叫了起来,想不到,我们已经读完那么多内容了。

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通过诵读,孩子内心是丰盈的。我们种下经典的种子,终有一天,这些圣贤深刻的种子会发芽,会在孩子的心灵开出奇异芬芳的花朵,继而长成参天大树。

朋友的儿子,自读经以来,越来越喜欢看书了,偶尔也玩玩手机游戏,但都在可控时间内。朋友看到了读经的好处,开心起来,向周围朋友做起了读经的宣传。

另外,在“钱”的方面,平时给孩子适当零花钱,让他自己去买学习用品,自己支配小额开销,从小学会打理自己的“小金库”,不再未来的日子里,见“钱”眼开。让孩子懂得,这世上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4.

《人民的名义》这部热播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近年来最大尺度的反腐题材剧,透过反腐事件,我们追溯根源,除了身体健康外,男孩儿小时候该怎么教育?

我们要教育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要教育孩子: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都穷怕了,你还敢“穷”养男孩吗?
答:赵德汉也是被“穷”养大的,但我们没看到他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看到他的担当大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将灵魂玷污卖给权贵,来满足自己贪欲的一个人!现在的孩子吃穿都不愁,“穷”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内心世界的“穷”。电子产品的横行,使我们变成了“低头族”,孩子几乎也是手机不离手,不是...

《人民的名义》中,农民的儿子赵德汉犯得罪有多严重呢?
答:赵德汉从小农民出身,爬了一辈子爬到处级由于穷怕了,实在是没抵挡住钱的诱惑,于是他购买了一栋小别墅,专门用来存放各种贪污受贿的钱,在别墅的一个房间里,有一张床和一整面墙都是用钱堆起来的。当被查出来之后,他能清清楚楚的说出了钱的金额:两亿三仟玖佰九十九万伍仟肆佰元。这么富有的他,...

《人民的名义》中,农民的儿子赵德汉,所犯的罪有多么的严重?
答:赵德汉通过贪污拥有两亿人民币的现金,却一分都没有花。其实赵德汉贪污2亿元人民币不是不想用,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不敢花!因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穷怕了!试想一个从农村走出来读大学、又到首都北京当处长的赵德汉,能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吗?就算他洁身自好,但是只要他在处长任上,手中...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贪污了两亿多,却一分都没花,这可信吗?
答:所以说《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的这种小官大贪事件警醒了我们所有人,现在很多人贪污受贿并不是自己缺钱,大部分都是心里面虚荣心的缘故。大家在社会中应该是追求真我的发展和个性的实现,而不是一味拜金、追名逐利,更不是像赵德汉这样努力奋斗只为弥补“缺失”的行为。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为什么敢贪不敢花
答:因为他家世代都是农民,穷怕了,真的是穷怕了,这个不禁让胜超想起那句”穷养儿子,富养女“,看样要改变一下育儿观念了,不仅要富养女儿,也要富养儿子,不然以后真的禁不起诱惑,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更要培养他花钱的观念。

反贪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最可怜、可悲的角色是谁?
答:陈老,公正无私的人民卫士(自带发光buff),抵不过赵立春一句话。易学习,人民为大的官员斗士,一样因为赵立春,几十年在县级打转悠。最后,陈岩石终老,得到省委隆重追思。易学习成为京州市纪委书记,只要进入常委班那就是正厅级。后面有省委撑腰,前途无量。可怜啊,当然可怜啊,现实中能坚持多年清白公正...

《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贪污了那么多钱,为何却说一分都没有?
答:在《人民的名义》的情节中,赵德汉的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没有具体体现。因此,2亿多现金赃款可能来自行贿,但只能说明行贿次数太多,不可能一一记录,赵德汉无法一一追忆行贿人,缺失的部分只能算是来源不明论。虽然他是一名董事和一名北京官员,但他的合法收入每年将持续数十万。然而,...

《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贪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既不花也不洗白?
答:赵德汉一个处级干部,出身贫寒,能坐上处长这个职位估计也是熬上来的,见识和有些“精明”的贪官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对于洗钱这种事,他估计压根就没接触过,不然他不可能把那么多现金像屯粮食一样放在家里。至于洗钱的能力,对于他来说,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丁义珍、赵瑞龙等人肯定是知道怎么洗钱的,然而...

《人民的名义》中,贪官赵德汉的原型是谁?
答:剧里的小官巨贪赵德汉,侯勇饰演,是一位国家部委的新项目处长,尽管仅仅个处长,他手上把握着全国各地自然资源的审批权,副省级干部来见他也要排长队等待。而赵德汉在实际中的原形便是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被称作亿人民币厅长的魏鹏远,检察系统曾从魏鹏远家里搜察发觉现钱折算人民币两亿汪义,...

人民的名义
答:体现在《人民的名义》中,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权力帮派系,都让每一个人深深卷入其中,哪怕侯亮平这种从北京空降而来,也被烙印上“汉大帮”标签。当下我们看到很多的政治领域的改革与尝试,举步维艰,很多程度上也与这种文化“内卷化”的存在有关。官场文学背后也凸显了文化困顿,把这种社会病症在文化创作场域深切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