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三人称代词

作者&投稿:枕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的三种人称代词都有什么

第一人称代词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

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彼: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

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彼、之、其

2.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其他人称

一,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下官,奴家,愚,小人等。

二,尊称

1、称人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如君,公,先生等。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称代词

3. 文言文第三人称

文言文中常用的第三人称有如下几个

1.“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

2.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彼,和“其”相似,也可作“他”或“他的”,为一般用法,用于尊长者或伟人较不礼貌。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也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厥,“他的”,如“大放厥词”、“厥功至伟”。

但也经常直接用名字,比如说:吾非庄周,安能梦蝶?

吾非卖桔者,实无警世言。

这样比较含蓄,或者含有其他的意味。

比如,张昭对孙权说,刘备不值得相信,不说:彼不可信。

而说:卖履者岂足信?

一个卖鞋的,怎么值得相信呢!

比说“彼”就要高明许多

看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指代,

可以说:吾非彼,吾非其,吾非**(他名字)

这种句式,若采用指代是最好的。

楼主根据前后语境,可以选用不同的说法

4. 文言文中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5.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越多越好最好是尊称】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例: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古文中表示“他”的词有那些啊?
答:第三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很不发达.严格地讲,上古汉语之中并没有与现代汉语“他”完全相当的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厥”、“彼”等虽然可以充当,但指示性仍很强.因此,先秦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很少作主语.现代汉语中需要用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地方,古人一般采用两种表达...

古文中“其”的全部解释。
答: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唐·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等人,他们的贤能不如孔子。)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宋·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他射箭十发中可以中八九发...

在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最...
答: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

初中文言文而表代词例句
答:5. 初中语文文言文代词表格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 第三人称代词有“其”“厥”“之”。 二、指示代词 常见的指代词有“是”、“之”、“此”、“斯”、“兹”、“夫”、“彼”、...

文言文中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答:第二人称尊称 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子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墨子·公输》公 :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 《三国演义》明公:老母妻子之存亡,皆在明公耳。--- 《三国演义》...

语文有哪些代名词,比如子曰,之乎者也,文言文
答: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等。“之”“其”都可以译为“他”“他们”等,但用法又有所不同。“之”主要作宾语;“其”主要作定语。如:1、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2、失其所与,不知。(同上)“他”在文言中一般不作人称代词,而是有“别的”“其它的”等意思的一类代词。如:1、无他,但手熟尔。(《...

文言文代词
答: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1、愿陛下亲之信之。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3、彼竭我盈,故克之。4、为伊消得人憔悴。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

古代文言文对自己的称呼
答: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公、君。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 *** 。 古文称朋友:朋、友、徒、知己。 扩展资料: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

古文的你、我、他用什么表示?
答:我: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孤、寡。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你: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公、君。他: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文言文称呼男子
答:2、“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 3、“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2. “恋人”在文言文中如何称呼 郎、夫 一、郎拼音:láng 释义: 1、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