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种种活用

作者&投稿:曾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句式特点:
一、“者也”句式
南冥者 ,天池也。
者也判断句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曹公,豺狼虎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二、“皆”“乃”句式:吾乃常山赵子龙
三、“为”“是”句式:余为伯儵
四、“非”“否”“莫”否定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语意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

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

判断句句式定义

从战国末期开始,系词“是”已经产生,这时开始就是中古汉语判断句。但是汉代用“是”构成的判断句还不是很多,结构也比较单纯,主语和表语大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往往同时用语气词“也”煞尾。

晋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字句大大发展起来。唐代起,应用更加普遍,而且大都不和语气词“也”连用。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判断。以下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种种活用的一些例子:
1. 用“乃”表示判断
如:“吾乃齐人也。”(我是齐国人。)
2. 用“即”表示判断
如:“彼即佳人,尔乃丑陋。”(她是个漂亮的人,你却很丑陋。)
3. 用“即非”表示判断
如:“即非圣人,勿轻之。”(如果不是圣人,就不要轻视他。)
4. 用“即是”表示判断
如:“即是吾师也。”(那就是我的老师。)
5. 用“为”表示判断
如:“非我也,兵也。”(打仗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因为战争的形势迫使我这样做的。)
6. 用“所”表示判断
如:“非我所欲也。”(这不是我想要的。)
7. 用“即是”表示判断
如:“将军即是朝廷命官。”(将军就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总之,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活用很多,以上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理解这些句型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省略句
成分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 "、"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哪几种
答:一、主语+者+谓语+也 古汉语的判断句,直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在主语的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可译为现代汉语“……是……”。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2.陈胜者,阳城人也(《...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答: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谓之间加“是”。2.主语后面...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种种活用
答: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4、主语,谓语。(“兵,凶器。”)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5、主语+“...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表示方式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多种表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者,……也”式:这是古代汉语中最典型的判断句式,表示肯定意义。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2. “……,……也”式:这种形式往往借助系词“是”来表示。如:“此爱而知其恶也。”(左传)3. “……者,……”式:这种...

古文判断句有哪些怎么写
答: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夫执舆者为谁?”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

判断句的五种基本类型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滕,小国也。”白话文:“滕国,是个小国家。”2、 表示等同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白话文:“过去的九侯、鄂侯、文王,纣王的三公的。”3、 表示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白话文:“你的人,船啊;平民的...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 “……者,……也”式:这是古代汉语中最典型的判断句式,表示肯定意义。如:“夫战,勇气也。”(孙武《孙子兵法》)2. “……,……也”式:这种形式在语义上与“……者,……也”式相同,只是把句末语气词“也”换成“矣”。如:“...

文言文之判断句
答:1判断句 而古汉语的“是”通常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者,……也”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即句中主语之后用“者,谓语之后不用“也”,如: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1. “……者,……也”:这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判断句式,表示肯定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也”:这种句式除了表示判断外,还兼有解释的功能。如:“孔子,儒家之祖也。”3. “……者也”:这种句式多用于对话中,表示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几种形式?
答: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