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得”“地”三字可以通用了吗?

作者&投稿:粱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的”“地”“得”三个字现在可不可以通用,在什么情况下,有没有权威的法规或说明?~

三词都是结构助词,但不可以通用!

“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他的女人!(界定中心语“女人”的属性,是他的,不是别人的)

“地”用在副词与动词之间。例如:他高兴地走开了。(说明动作伴随的状态,他离开的时候是高兴,“高兴”就是离开时的状态)

“得”用在谓语(动词)和补语(副词)之间。他高兴得很!(补充说明谓语进行的方式,程度,属性,“很”说明了他不是一般的高兴,高兴的程度极高)

现在经常有人弄混乱这几个词,这是口语中的音误带来的书面表达中的笔误!楼主慎戒之!


——————————————————————————————

上面是我的辨析,然后再查了些资料作补充。
下面是网络上有关之一问题的解释,楼主看看: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不可以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不可以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不能通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不可以的,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不可以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

“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作为现代汉语的虚词,有哪几种用法
答:“的”作为结构助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方式也较复杂。1、在书面语里,有时仍然会沿用古汉语的结构助词“之”。用双音节定语修饰单音节中心语时会这样用,例如“星星之火”。要是用“的”,就得说成“星星点点的火花”才顺口。2、“的”还可以用来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相关的短语的后面组成...

“的”、“地”、“得”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答: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de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三、得拼音:dé 、 de 、 děi 释义:[ dé ]1.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

解释一下 “的得地” 的用法
答: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

“地”、“的”、“得”这些字该怎么用?
答:“的”用在形容词后,一般用来表示偏正关系,指后面说的是重点 “地”用在动词前,一般表示动作的程度等 “得”表示补充,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一般来说...

如何区分现代汉语中两个不同的“的”
答:“的”在现代汉语里兼属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二者同形,很容易混淆不清.要弄清楚什么时候“的”是助词,什么时候“的”是语气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看“的”后面能否加上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结构助词“的”;如:1、他是个卖菜的.此句的“的”后面可以加上名词“人”,判断动词“是”...

现代汉语中“是...的...”结构中“是”和“的”是什么词,有哪些判断...
答:“……是……的”结构中,“是”和“的”要么是判断动词(是)和结构助词(的),要么是语气副词(是)和语气助词(的)。他是新来的(判断动词+结构助词)这样说是正确的(语气副词+语气助词)判断方法:1.是否可以在“的”字后面补出中心语,能,就是判断动词+结构助词,不能,就是语气副词...

现代汉语中"的"字的语法含义
答:[口语]∶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这是汉典上对助词”的“的解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满意望采纳,谢谢 ...

文言文介词包括哪些
答:《国语·句践灭吴》 这 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在”、“到”、“从”等。 除“乎”字外,现代汉语书面语还一直沿用,如“写于北京”、“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但在古代汉语里,表示处所的“于”字有时可以不出现,该处所名词直接用在谓语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作补语,这体现了古今汉语的...

(做)与(作)有什么区别
答:1. 语体色彩的差异: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作"和"做"分别带有不同的语体色彩。"作"常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言文的传承用词,而成语几乎都使用"作";"做"则更倾向于口语语体。例如,"当牛作马"和"敢作敢当"中的"作"字,以及"做鬼"和"做媒"中的"做"字。2. 动作性与抽象意义的区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