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投稿:松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崩地裂后的实地核查壮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十三~

2008年5月,正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在各省市相继启动的时段。当时,四川省在全力抗震救灾,无暇他顾,直到一年之后,在依然严峻的地灾形势下,四川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为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勇敢担当!
震区迎难而上启动核查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在各省(区、市)相继启动之时,四川正经历着撕心裂肺之痛,抗震救灾已是压倒一切的燃眉之急。全省的地勘和测量队伍,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同行们,踏着余震的颤动,为了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给群众带来新的危害,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在灾区每一个地质环境脆弱的地方。救灾、防止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除此之外,四川已无暇他顾。

实地核查成果数据检查与数据库建设现场

转眼之间,时光已进入2009年6月,震区的灾后重建已初见眉目。6月15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果断决定全面启动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此时,距离国土资源部要求2009年12月底结束全部野外实测工作的时间只剩下6个半月,但需要实地核查的矿业权却有近万个。在这短短不到200天时间里,要完成资金筹措、组织队伍、培训人员、野外实测一系列工作,实在是紧张万分。
作为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的组织者,四川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重重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与参与实地核查的各支兄弟队伍一起,密锣紧鼓地开始了行动。
三个人挑起技术支撑重担
震后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支撑工作,省厅决定由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承担。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负责全省矿业权数据清理,确定实地核查基本数据,指导各市(州)开展实地核查;负责质量监督,实地核查成果验收,成果料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及更新全省探矿权、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编制全省实地核查工作成果及总结报告等工作。

四川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修改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会会场

承担如此繁重任务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由于震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只能抽出3人。而2010年5月后,因其中一人被省厅派遣赴阆中挂职,只剩下2人。这也许是全国最小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了。
省规划院负责具体工作的是地矿室主任李发斌,他毕业于兰州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硕士,而后又成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今年刚过不惑之年,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他的助手景明和方坤都是“80后”,分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专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前前后后,就这么3个人,硬是咬牙挑起了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组织协调的重担。
经费的申请和管理、培训和各种有关会议的组织,文件起草、工作月报报送、核查简报编写,市、县核查单位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监督检查……此外,还有地矿室的本职业务要穿插兼顾,如矿产资源规划、县(市)地灾调查与区划、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等,3个人每天都像上紧的发条,在加速运转。“5+2”、“白加黑”是常态,不能回家是家常便饭,以至于李发斌的老母亲最后也只好无奈地表示:“以后不能回家就不用给我说了,能回家时再告诉一声,好给你准备饭。”可李发斌说:“我们这点辛苦算什么?负责震区实地核查的队伍那才真叫辛苦呢!岂止是辛苦?每分钟都是在用生命挑战困难,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压倒一切的勇气,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
用生命和责任追赶工期

野外实地调查

德阳市的什邡、绵竹在全省180个县市区中,震前综合经济实力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两市又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受损十分惨重,是震区10个极重灾县之一。由于灾情极为严重,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市、县财政捉襟见肘,腾出资金支持矿业权实地核查十分困难。矿业权人震后目睹山河破碎,对身处断裂带上的矿山能否继续开采疑虑重重,失去信心,对矿业权实地核查冷眼相对,面若冰霜。加之龙门山地槽边缘拗陷带中南段之什邡——绵竹复式褶皱带,虽然给什邡和绵竹留下了二叠系石灰岩山体和深逾千米的大峡谷等地质奇观,地质作用造化了雄奇的险峰、峰林、断崖、峡谷及冰川遗貌,然而这些地貌却又给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灾区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可谓山重水复。但是,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41队和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却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甘愿承担零利润的压力,毅然挑起了什邡和绵竹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重担。
作为一支专业地质勘查队伍,141队震后已经承担了大量的地灾巡排查和地灾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在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为了完成什邡市的矿业权实地核查,仍然抽调了一批技术精湛、思想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实地核查项目部,深入什邡山区进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

四川省召开矿业权实地核查市(州)成果验收会

此次实地核查地点均在大山深处,受灾情况尤其严重,大面积的山体滑坡,随时可能袭来的泥石流和山洪不仅让实地核查工作步履维艰,更时刻威胁着核查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震后交通断绝,只能背着仪器步行,头上是松动错位的巨石,脚下是坎坷不平的碎石小道,身边是枝条横斜的刺丛,每到一个工作地点,都要在非常险恶、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环境中走上六七个小时。
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物资缺乏。往深山里运送粮食和饮用水十分困难,在最艰苦的时候,缺粮断水是常事。但大家充分发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同吃同住,合理分配补给,以惊人的毅力支撑了过来,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实地核查任务。
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承担了绵竹市的实地核查任务。他们同样是每天都以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争分夺秒地加速工作。一次,一个作业组在清平乡一把刀附近进行测量,忽然发生了余震,身边的山体上石头哗哗地往下滚落,一块碗大的石头“砰”地砸在了作业车的顶棚上,所幸人员都有惊无险。还有一次测一个地下矿山,为了当天干完工作,早上9时就下井。井下巷道弯弯曲曲,由于震后一年多没有开采,支撑松动,危石高悬,每走一步都需要仔细观察;坑道坑坑洼洼,许多地方积水,冰凉刺骨,不知深浅,走在里面,如行鬼城。那天也遭遇了余震,地面晃动,顶板直掉石头。但大家依然坚持测完,到下午6时多才上来,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大家又累又饿,才想起整整一天,竟然没顾上吃一口东西。
正是这些同志的艰辛付出,使四川省的实地核查工作全面启动虽然晚于全国一年,却依然按时完成了全部任务,谱写了一曲天崩地裂后的实地核查壮歌。

彩云之南不全是美丽
提起美丽的云南,人们立刻会想起香格里拉,想起大理和丽江古城,想起风情浓郁的西双版纳……
然而云南不仅仅有美丽的景色,它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矿产勘查,截至2008年,全省已发现矿产142种,探明矿产储量的有86种,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地(矿区)1265个,其中大型矿区113个、中型矿区278个、小型矿区874个;有6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24种居全国前三位。因此云南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采也极其繁盛,全省共有矿山企业8800余个,从业人员达40.5万人,加上间接从业者,矿业从业人数已上百万,约占全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左右。截至2008年,全省已颁发矿业权11046个,其中探矿权2737个,采矿权8309个,矿业权数量为全国之冠。

2010年4月,云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省级成果验收会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气温早凉午热,日温差可达12~20℃。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的6~9月份,可达全年降水量的60%。大雨往往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山洪、泥石流、滑坡都是野外工作的隐形杀手,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再加上以往的测量标志几乎全部灭失,其困难可想而知。
十个人撑起一片天空
云南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如果从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3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云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算起,已经比绝大多数省份晚了七、八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承担单位因为机构改革迟迟没有到位。
根据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原则,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2007年底决定将省地矿局原所属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划出,与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一起组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为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的副厅(局)级事业单位。同时还批准省地质调查局下设4个直属事业单位,其中就有就是后来负责承担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云南省地质技术信息中心。
省编委的文件确定规划设计研究院50名事业编制,但文件下达的一年之后,在2009年初,研究院才陆续到位了一名院长、一名副院长、4名中层干部和3名技术人员,一共只有9人。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开始启动后,从地矿局测绘院调来测量专家张述清任总工程师,并具体负责有关核查工作,至此十个人开始撑起一片天空。
有了技术支撑单位,项目开始紧张有序地展开。

室内数据检查与验收

2009年3月底,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方案。项目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由杨广全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还兼任项目指导组组长。项目办下设野外实测验收组、信息工作组、项目专家顾问组、综合验收组。
4月20日,省项目办在昆明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培训,来自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项目作业单位的500多名相关人员参加,规模蔚为壮观。教材都是研究院的专家们根据全国项目办的总体要求,自己学习钻研后亲自动手编写的,深入浅出,合符云南实际,大受学员好评。此后又陆续展开了地州一级的培训,院里几位同志包括杨广全院长,连轴转地奔赴州县授课。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林耘(主席台左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暨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座谈会
以全省培训会议为标志,云南省的矿业权实地核查进入了实质性开展阶段。
副厅长轶事
云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在落后于全国之后快速启动并快速赶上,和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副厅长林耘埜大刀阔斧、果敢干脆的作风分不开。
林耘埜思维缜密,说话快人快语,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关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会议,他都会到场。用他的话说,“困难太多,就要靠领导去推动,不然要领导干什么?”
任何项目的启动,首先都要有资金保证。林耘埜到省财政厅去要经费,但云南省财政厅经费运转有一套固有的程序。林耘埜等不及了,他说:“矿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实地核查若不能如期完成,国土资源部到时停止云南的矿业权配号,矿业权大量减少,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大幅减少!”寥寥数语,直击要害,于是1200万元的财政资金很快预拨到位。
当项目开展的进度不很理想时,林耘埜召集厅属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下了“最后通牒”:“我是向国土资源部立了军令状的,不能按时完成核查任务,我会向厅党组申请不再管矿,同时会建议厅党组对你们的工作进行调整。”在场的人无不肃然。
进度追上去的同时,林耘埜始终关注着项目质量。他说:“要特别注意质量,把工作做实在,不能片面强调进度。家底是自己的,糊弄别人就是糊弄自己。”
香格里拉的严酷
迪庆,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名称,在云南省以外,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听得更多的是香格里拉,一个风景如画,令人向往的神奇地方。恰恰是这里,在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矿业权实地核查作业组的眼中,它却代表的是困难和艰辛。

云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验收会

迪庆州矿藏资源丰富,分布较广,但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最低的金沙江、澜沧江边,海拔约为1800米,而最高的普朗、通力格、赛坡等矿区,海拔近5000米。大多数的探矿权,特别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公路都只能通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余下2000多米的高差,全部只有靠步行。空身往上走,最快也要6小时,而山上吃住又很困难,去的人不宜太多,所以往往需要自己背仪器设备,还要背上干粮和行李。海拔高的地方,夏天山上也会下雪,而且毫无征兆。2009年8月17日,一个实地核查作业组共4人去德钦县通力格铜矿进行实地核查,由于当天无法返回,他们不仅背上测量仪器,还要背上旅行帐篷和一应生活用品。从早上8点钟出发,一直到下午5点才到达矿山住地。本想第二天用一天时间完成控制网联测后下山,不料夜晚风雨突变,漫天大雪不期而至,才到半夜,帐篷就被大雪压垮,大家只好团团围在篝火旁过夜。天亮后才发现满山的积雪都快有一米深了,根本无法工作。而雪却还在纷纷扬扬地下,不知何时才能停,只好冒着大雪撤离下山,一直等到一个星期后天晴雪化再次上山才完成了该矿权的实地核查工作。
高海拔地区大部分矿区荒无人烟,交通、通信不便,需联测的GPS点附近无手机信号,由于山高谷深对讲机也联系不上,给GPS的同步观测带来很大困难。在埋设GPS点时就要对其进行实地考查,考查通讯、交通等情况,特别需要考查好住地到点位所需时间,在观测时约定开关机时间,才能保证GPS的同步观测和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因此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大部分矿山都在高海拔地区,山高路险,气候变化无常,部分作业人员高山反应强烈。为了顺利完成实地核查工作,除了让外业人员备足食品、药品、劳保外,还通过大量的人员轮转来尽量减少环境对人体的伤害,有人出现高原反应,马上往回撤,然后再换其他人上,无反应的人员也按一定时间进行轮换,以保证大家的健康。
美丽的风景后面是常人想不到的艰辛。
每一个点之记都是汗水的结晶
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是由云南省地质技术信息中心承担的。
建库工作组多次深入基层一线,与野外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上到海拔4000余米的香格里拉,下到海拔几百米的元阳河口,均留下了建库工作组的身影。为了能随时随地与作业单位交流、指导,建库技术负责廖志坚、技术骨干杨静远等同志的电话均为24小时开机,周末也坚持对数据进行处理,多次在深夜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作业单位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后期攻坚阶段,他们又与昆明市国土规划勘察测绘研究院、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等作业单位的同志一起,连续奋战4个通宵,攻克了建库工作的难题。同时为了提高建库工作效率与质量,信息中心认真研究全国项目办《数据实施细则》等技术要求,自主开发了云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检查软件,并与后期全国项目办下发的部级检查软件实现了完美衔接,保证了数据质量,最终在部级验收中获得数据优秀的评级。可以说每一个点之记都是他们汗水的凝集,每一幅图件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每一张表格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他们为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顺利完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说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最关键要看内行权威的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成就和意义如何?记者特别走访请教了业内著名老专家傅鸣珂和曹树培先生。

老专家傅鸣珂在矿业权实地核查座谈会上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老专家曹树培(中)与全国项目办人员在讨论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

两位专家都是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傅鸣珂还是中国矿业联合会顾问,他们曾经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起草的全过程,分别主持和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务院行政法规;都参加了对《矿产资源法》修改的讨论和论证,是矿政管理中最早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研究的司局级领导干部,是矿政管理中为数不多的权威。两位专家也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的顾问组成员,以他们70多岁的高龄,多次不辞辛苦,沐雨栉风,奔走在崎岖陡峻的山道上,亲临核查现场调研、指导。

两位专家用他们缜密的思考、丰富的经验、权威的眼光审视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全过程,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到1987年实施三个《暂行办法》(即《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开始用法律手段管理矿业权。但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当时有个提法叫‘有水快流’,形成一哄而上,大规模的群采造成矿业秩序混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刚刚建立起来的矿政管理机构五花八门,隶属关系各异,发证权限不一,统计出处不一,工作程度不一,授予矿区范围使用的坐标系不一,这种历史情况造成矿业权的基本情况严重不清。矿政管理的核心基础就是矿业权管理,矿业权底数不清,怎么会有规范有序的矿政管理?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公布,承认矿业权是用益物权,那么就需要确权,就需要保护,因此,矿业权管理面临一个新的重要日程。这一年我们又启动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利用调查,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矿业权的基本情况、范围和基本数据,因此,矿业权实地核查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适时的。”首先,两位专家通过回顾矿政管理的历史进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重要性。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7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专家评审论证会。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时任司长贾其海、副司长杨璐出席会议

两位专家对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机制和取得的成果非常赞赏。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7月25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司长刘连和(左二)在重庆南川成果验收会期间现场查看成果系统

“在三大调查中,矿业权实地核查是最早完成的,受到了全系统上下的普遍好评,和这项工作的组织者、承担者、技术支撑者有极大的关系。三者之间齐心协力、步伐统一,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部开发司及时为项目工作指出方向和要求,主动协调处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根据项目组的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实地核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其中最重要的有每月一次的调度会制度、月进度零报告制度、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实地核查与矿政管理相衔接的矿业权配号制度、发现问题的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及处理程序等。部开发司刘连和司长、王昆副司长多次出席现场交流会、多次亲自带队赴外省(区、市)检查指导,为了节省时间,来去都选择当夜末班的“红眼航班”;刘连和司长在实地核查最关键的阶段,还亲自给当时进度相对较慢的7省(区、市)国土厅长写信督促鼓励;顶着巨大压力,将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工作的完成与矿业权统一配号相挂钩,明确规定2009年底未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工作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将停止该省(区、市)的矿业权配号,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王昆副司长今年才40岁,不但年轻热情,朝气蓬勃,不辞辛苦,而且考虑问题周密,办事雷厉风行,他自2009年5月分管负责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月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核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导推进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顺利开展。他还多次放弃了节假日与两地分居的家人团聚的机会。开发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都是这个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9月22日,王昆副司长(前左二)在湖北省简城磷矿井下检查实地核查工作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7月25日,部开发司刘连和司长、王昆副司长和傅鸣珂、曹树培等专家在重庆煤矿区检查实地核查工作

“核查成功的保证还在于部开发司找准选对了项目承担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共同组成的全国项目组,是一支非常精干、善于动脑、勇于实践、敢于吃苦的优秀团队。项目开始之初,可以说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白手起家,但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拓进取。这个团队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的带领下,集合了一批业内的地质专家、测量专家、矿政专家,树立了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很完善、很合乎实际的技术路线和保证措施,顶层设计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不是边干边摸索,而是深思熟虑想好后再干,因此少走很多弯路。这个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很有特色,领导者非常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不同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强迫命令,没有物质刺激,但大家从心眼里愿意为这项工作付出心血、贡献力量,包括我们这些老人也都一样。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协调一致、敢于奋斗的先进群体,就不会获得这么好的结果。”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8月19日,王昆副司长(中)和浙江葛送来(右)等专家在野外讨论实地核查成果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最后成果很丰硕、很实在、很真实,科技含量很高,完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些成果包括核实了矿业权权属的基础数据;推动了矿业权交叉重叠等问题的全面解决;建立了覆盖全国矿山的地测基础设施;完善了矿业权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探索了‘一张图管矿’的科学模式;开启了矿政管理由‘被动整治’到‘科学精细’的历史进程;树立了一批矿政管理的优秀典型;促进了矿业权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拉近了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矿政管理水平的差距,为实现动态化、公开、公正、公平管矿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保证,矿政管理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概略性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不仅为领导决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定纷止争’,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和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两位专家也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期望:

“目前,矿政管理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和严峻的。如何从整顿、整合走向常态化的依法、科学、高效、真实的管理,还有很多繁重的任务。首先是矿业权的登记统计管理,是物权管理的重要工作,必须搞好动态管理。现在强调建立探矿权的退出机制,矿业权的转让随时可能发生,登记统计要随时跟进,而且要更准确,因此,数据库信息系统的更新机制要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成为‘死库’。二是要推进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应用。核实矿业权的位置是矿业权实地核查最基本的目的,各省(区、市)还应该高度关注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深度应用,鼓励以县为单元将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到矿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去,用到‘矿政管理一张图’的建设中去,提高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利用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三是注意巩固核查成果。采矿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高效益的产业,在高利益的驱动下,仍然会存在大量无证非法采矿,核查过程中也发现了大量过期的矿业权,有的签了整合协议,但新的矿业权如何核定、变更登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务必要巩固核查成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加强基层矿政队伍建设。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理形势,基层矿政管理队伍的能力不适应、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凸现。除了要积极提高政治素质,抓紧制定人才准入条件,严把人员进入关外,还要建立激励机制,稳定管理队伍,同时采取短平快的措施培养人才,尽快改善现有人员的专业结构。”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11月15日,部开发司胡斌华在青海海南州裕龙铜镍矿区检查慰问实地核查人员



专家眼中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三_百度...
答:两位专家也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的顾问组成员,以他们70多岁的高龄,多次不辞辛苦,沐雨栉风,奔走在崎岖陡峻的山道上,亲临核查现场调研、指导。 两位专家用他们缜密的思考、丰富的经验、权威的眼光审视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全过程,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到1987年实...

矿业权实地核查问题的发现
答:(2)如果有风井、运输巷、人行巷等辅助性采掘井巷工程超出了采矿权边界,可视为采矿权人活动范围符合探矿权许可范围。核查承担单位需详细记录风井、运输巷、人行巷、石门等井巷工程超出采矿权边界的位置等。(3)如果有可确定的采空区超出了采矿权边界,则说明采矿权人活动范围与采矿权许可范围局部不...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总体思路
答:通过深入分析和反复对比,发现矿业权人反映突出的、事关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焦点问题是:矿业权实际位置与许可范围不一致,即矿业权空间属性数据存在问题。这一判断得到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基于此,确定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重点是实地核实矿业权的实际位置与法定许可范围的一致性。本...

什么是矿业权实地核查
答:但是,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部分矿业权证矿不一致的现象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国土资源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和《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59号),启动了全国矿业权实...

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特点分析
答: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我国实行矿业权管理制度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探矿权、采矿权实地调查工作。对于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队伍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比较,矿业权实地核查有很多不同的特点。系统分析该项工作的特点,是制定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方法和组织实施措施的...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按照重要程度,矿业权基本数据可分为重点核查内容和一般核查内容。探矿权的区块范围和采矿权的矿区范围、开采标高、主采矿种应列入重点核查内容(表2-1)。重点核查内容要通过现场实测进行核实。一般核查内容可通过现场查阅资料或询问发证机关、矿业权人进行核查。表2-1 矿业权实地核查内容与方法 以探矿权...

一路领跑的核查先锋——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十七
答:全国项目办专家在辽宁铁岭野外实地查看实地核查成果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高级工程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验收组专家孙炳旭,在评价辽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时,认为辽宁做到了“九个第一”:第一个在大连举办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培训班,培训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个在铁岭县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并获取...

为矿政管理的科学化奠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一
答: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为矿政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1年1月6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验收会在京召开。汪民副部长、部总工张洪涛、马宗晋院士、裴荣富院士、赵文津院士、翟裕生院士、莫宣学院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胥燕婴等领导和专家参加验收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已赞过 ...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总设计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五_百度...
答: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3月,谭永杰在福州会议期间解答矿业权实地核查有关问题 进入野外实测后,谭总组织专家先后对浙江省长兴县、辽宁省铁岭县、山东省平邑县、重庆市南川区四个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为充分展示试点的工作做法和核查成果,在验收试点成果的同时,还在重庆市南川区、浙江省长...

众口称赞说煤航——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六
答:煤航的总体工作任务为: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和制定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对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汇总全国成果,建设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接受任务后,煤航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办,由分管院长牵头,成立技术管理组、综合研究组、专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