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性本体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投稿:并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最大的差别在于本体感觉传递的路径与目标不同。

意识性本体感觉是从薄束至楔束再传递至大脑皮层的;而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只传递到小脑。比如说你不小心踩到了小球,脚底会同时传递,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会传递至小脑并自动矫正脚的位置以防止摔倒,就像膝跳反射一样,在这之后,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本体感受也称深部感受,传导来自肌、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冲动传至小脑产生的本体感觉,称非意识本体感受。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简而言之,非意识性本体感受就是我们的机体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维持着我们的存在。这是一种非条件性的先天性的反射。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另外,本体感觉可分为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第一,意识性本体感觉: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2,其中,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 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 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 延髓的薄束核和 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 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 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

3,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脑干)损伤,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1,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2,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 脊髓小脑前束,经 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 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3,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 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

4,本体感受器还包括肌肉、腱、关节内的感受器。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于骨上的肌腱的伸展,还有关节感受器能感受关节韧带的运动。这些感受器主要在于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简单的说,我们闭着眼睛能够吃饭、穿衣就与我们的这些本体感受器有关

第三,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本体感觉的下降,不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一样,是哪个肢体受伤哪个肢体有问题。因为本体感觉包括了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的传入传出和整合调控功能,所以即使只是一条腿受伤造成活动减少,本体感觉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就是说没受伤的胳膊和腿的本体感觉也下降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本体感觉



物质是意识的起源吗?
答:从意识的起源讲,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是没有问题的。

意识的本能性?
答:备注:意识研究,以往的视角,在于对象化。比如,意识,相对于物质的存在。意识,还有一个研究视角,那就是自我意识。这也是意识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清晰的原由。 意识,是人的主体,是人有意识的核心。意识的概念,具有存在的本体性,也具有人有意识的个体性,更具有人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的主体性。

意识的特征是什么
答:问题一:意识的特性 心理学上的意识,通常是特指人的意识,尤指人类个体的意识。与哲学上“意识”含义不同,这种通常意义上的“个体人的意识”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个体人的意识,是个体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人躯体的物理感知,基本分为“所感知的特征总和”即本体感知和外部感知...

宇宙和意识的起源
答:陆象山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坛经》中说,“自性”,《圣经》中的上帝,《老子》的“道”和“一”,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元”。“元”之说,可以说是一种本体论,但是和非本体论并不矛盾。一种合理的学说,必定同时包含本体和现象。但是,现象归现象,本体归本体,现象依托本体...

生命、意识、存在、本体的现象与解释?
答:所谓意识,即别人所认为的操纵肉体的灵魂(它是不存在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存在的,之所以有意识,是因为所有单元的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活动的系统,就好比你说的电脑由硬件组装起来,人们熟知他的特性和原理,而设计出了操作系统。意识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它是和生命的躯体有严格的因果关系才能...

什么是意识性本体感觉 什么又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不要百度百科...
答:意识性本体感觉是薄束 楔束 传递至大脑皮层的 而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只传递到小脑 比如说你 不小心踩到了小球 脚底会同时传递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会传递至小脑并自动矫正脚的位置以防止摔倒 就像膝跳反射一样 万事了 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自己理解的 可以讨论一下 ...

人的思想和精神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的怎样形式存在的?
答: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元的本体部分,大量神经元组成及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就是人脑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人脑怎样产生意识? 人脑通过反射活动产生意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根据引起的信号,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有哪些差别
答:1. 意识性本体感觉的路径和目标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不同。2. 意识性本体感觉的路径是从薄雀弯销束至闹悔楔束,最终传递至大脑皮层。3.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仅传递至小脑,不直接到达大脑皮层。4.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至关重要。5. 例如,在踩到小球时,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会迅速传递至...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吗?
答:第四个方面,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在癌症面前,态度积极的人的的确确比态度消极的人治愈可能性大,别的病症也是一样。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们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

【分析题】股四头肌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
答:股四头肌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也位于脊神经节内,其树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及关节内,轴突随脊神经根进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内上行组成薄束和楔束,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后,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内侧丘系。再上行经脑干到达丘脑,并在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