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介词和现代文的介词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芮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的连词和介词怎么区别~

1.译成白话文,看译成连词顺还是介词比较顺
2.连词主要是用于连接前后两者的关系,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具有词性的相似性,或者表达方式上的承接关联性;至于介词,多用于补充说明一种状态或者方式,在应用上多具有状语的意味,另外介词以字前后的词句往往也没有承接的关联,反而是一种使用于被使用的感觉
例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处如果用介词是不能解释的,由于介词没有承接(包括顺接和转接)的意味,只能把“物喜”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内容(动作),或者是一个切割开的两个内容,用以字表示一种行为的方式,以“物”作用于“喜”.相反,如果用作连词解析,就可以表示一种承接关系,译作:因为“物”而“喜”.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此处的以是介词,表示一种行为方式:“把,用来”的意思.若看连词,其前后的内容一般有相似或逻辑上的承接关系,这里把“以”字分情况讨论:
(1)以的前边是”必“,后边是”分人“,不具有相似或联系性,故没有连词性质
(2)以的后边为”分人“,是译作分给其他人的意思,是一个动作,不是两个内容的逻辑承接关系,因此也不能译作连词
综上,此处的以字是介词的意味,译作:把,用于.

介词、介系词(英语:ad+position),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扩展资料:
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 (表示时间);(在)家自修 (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 (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 (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词

  1,文言文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2,文言文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虚词,都是介绍名词或代词给动词或形容词的,都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短语才能充当句子成分。所不同的是文言文是靠介词使状语后置的,这是文言文的习惯用法,现代文则少见。另一方面文言文中名词可以活用作状语,译成介宾短语,现代文则没有这种功能。

文言文介词代词
答:文言中常用的副词有:“益、少、略、略无、但、方、几、既、既而、固、盖、乃、弗、非、未、毋、勿、莫、窃、谨、敬、请、幸、辱、愚、相、见”等;常用的介词有:“以、于、为、与、及”等;常用的连词有:“而、且、则、虽、然、然则、固”等;常用的助词有:“也、矣、耳(尔)、焉、乎、 欤(与...

文言文有哪些主要介词
答:文言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有的、表时间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使用...

文言问中的介词有哪些 要全部
答:题目不能这么问,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都可以充当介词,

文言文里什么叫做介词(请不要到百度上去
答:介词、介系词(英语:ad+position),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

文言文介词理解
答: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 状语。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③公...

初中文言文介词
答:文言文常用的介词有“于”(乎)、“以”、“为”、“从”、“自”、“在”等。 其中,“于”、“以”、“为”用 得最普遍。 文言文介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介词的特点是: 第一,文言文介词动作性较强。 除了“於”(于)字以外,几 乎都有动词、介词两类词性。 试举数例: ①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文言文的介词,连词,副词怎么判断最好能举
答:文言文介词最明的显特征是“介入”一个表示时间、地点、形式、条件、程度的名词,或第三方人物、事物、工具、途径、方式等,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用来限制或修饰谓语中心词,并且这种介宾结构状语后置。常见的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等。例如:拾于野(在野外捡...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
答:1. 文言文介词之的用法 解答:一、用作代词:①表第三人称。例如:吾得兄事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②这,这些。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①相当于“的”。②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吾妻之美我者。(佚名《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介词后加
答: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文言文词类和汉语词类的区别是什么,文言文词类有什么
答:汉语词类,是汉语言中词的句法功能分的类。在分类方法没有区别,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状态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文言文的词类与现代汉语最大的差别在于:1、“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