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推理中理由的叙述

作者&投稿:仉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逻辑学的方法推理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两个都是犯了相同的错仔细看看下面~


1.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

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

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2、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

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

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比如:

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

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所以,塑料是金属。

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可塑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金属”、“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对象),因而“塑料””和“金属”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的推理就是不合逻辑的。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比如: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我不是运动员;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个推理从逻辑上说错在哪里呢?主要错在“需要努力锻炼身体”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即“运动员”只是“需要努力锻炼身体”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因而在这一推理中,结论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证结论的真。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如果小项扩大则称“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如果在前提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那就表明,大、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大项与小项通过中项就不能形成确定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而确定地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确定的结论,即不能推出结论了。比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某人不是有神论者;

所以,?

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另一个则必然是肯定命题(否则,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样,中项在前提中就必然与一个项是否定关系,与另一个项是肯定关系。这样,大项和小项通过中项联系起来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种否定关系,因而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了。例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

某人是有神论者;

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因为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于前提中的大、小项有一个和中项结合,而另一个和中项排斥。这样,大项或小项同中项相排斥的那个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5.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例如:

有的同学是运动员;

有的运动员是影星;

所以,?

由这两个特称前提,我们无法必然推出确定的结论。因为,在这个推理中的中项(“运动员”)一次也未能周延。又如:

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

有的运动员是影星;

所以,?

这里,虽然中项有一次周延了,但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因为,在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按前面的规则,如果推出结论,则只能是否定命题;而如果是否定命题,则大项“影星”在结论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项扩大的错误。

因此两个特称前提是无法得出必然结论的。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呢?例如:

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

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

所以,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这个例子说明,当前提中有一个判断是特称命题时,其结论必然是特殊命题;否则,如果结论是全称命题就必然会违反三段论的另几条规则(如出现大、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等)。

演绎证明的特点就是:如果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
利用演绎证明可以把数学各个定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写理由就是写出推理中每一步你所用的有效的推理形式。此题中,或A或B或C或D,并且非A,非B,所以,或C或D。此题可以一步直接得出结论,运用的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什么是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类比、归纳和演绎?
答:逻辑推理不仅限于理论,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通过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掌握逻辑,让思维飞翔,拓宽知识边界)。探索逻辑,就是探索世界运行的逻辑,让我们一起在逻辑的海洋中探寻真理的奥秘。愿这些知识对你的思考旅程有所启迪(参考资料...

求教这题逻辑学答案!! 1、下列推理是什么类型的?写出它的推理形式,并说...
答:只是三段式逻辑。大前提:优秀的作品能如实反映生活 小前提:这部作品如实反映生活 结论:这部作品是优秀的。简单来说就是:D有AB特征,C有B特征,且C和D外延相同,所以C有AB特征。形式逻辑上说,这个推理的因果是合理的,内含前后无变化。而从实用逻辑的角度说:这瞎BB啥呢,还有好多不反应现实的作品...

推理的逻辑学
答:思维形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指思维形式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即用概念组成判断,用判断组成推理的规律。它有4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简单的逻辑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的简单性质和关系的过程中,运用...

逻辑学推理形式有哪些
答:逻辑学推理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或前提推导出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的关键在于确保前提的真实性,从而通过逻辑演绎得到可靠的结论。例如,如果已知“所有鸟类都会飞”,那么可以演绎出“这只鸟会飞”。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实例中...

形式逻辑 1逻辑学 推理 概念内涵外延 归纳与演绎 5悖论
答: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到现代符号逻辑,逻辑学家们发展出了四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些是逻辑推理的黄金法则。同时,逻辑学还探讨了逻辑谬误和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思维的陷阱。深入探索 模态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与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什么是逻辑推理?
答:说某人逻辑性强,就是说他善于推理,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某人说话不合逻辑,就是说他的推理不正确,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逻辑有时也指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逻辑又有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逻辑推理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

《学会提问》3-逻辑推理的类型
答:相较于简单的归纳三段论中,大多数X是Y这个前提,我们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把这两者的相关关系可以建立起来,即如何找出相关因子,确认哪些特征属于那个类型中。而找出相关因子进行归类,针对这个问题,哲学家密尔在《逻辑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 密尔五法(Mill's Five Canons) ,即 求同法:考察几个出现某...

在逻辑证明中,应该遵守的规则是怎样的
答:在逻辑证明中,应该遵守的规则是根据逻辑学原则进行推理和证明。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的科学。逻辑学中证明的基本规则总共有四种,分别是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充足理由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逻辑证明规则:1、假设规则(Assumption Rule):可以假设一个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

导读一百一十二|逻辑学是什么 【2】
答:第四个思想要点,推理形式,是指在一个推理中抽掉各个命题的具体内容之后所保留下来的那个模式或框架,,由逻辑常项(如命题联结词“或者”、直言命题中的系词“是”和“不是”,量词“所有”和“有些”等)和逻辑变项(如命题变项,词项变项,个体变项等)构成。 其中逻辑常项代表推理中的结构要素,常项的不同决定了...

逻辑学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推理属于逻辑,推理是否有效取绝于其推理的过程和依据,如果不能考察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只根据部分对象作出的推理,不一定完全可靠。推理是一个大项目。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文化、军事、宗教、科技、心理、医学、历史等。甚至是说,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在学术上,可能包含了整个人类世界已经、或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