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孙膑,和孙子他们3个什么关系啊?我搞不清。

作者&投稿:歧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武、孙膑和孙子这三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孙武和孙子是同一个人,孙斌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
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
孙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国到吴国,经过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孙膑:孙膑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到庞涓迫的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扩展资料:
孙武悟棋:
孙武在实战中不断地总结对弈的经验,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地推敲,并陆续地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后他写成了《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以齐国流行的阴阳说为基础,运用辩证的观点,把对弈中双方攻守的转换及其开局、布局、定势、谋算等技巧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将军事理论融入到对弈之中。
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田忌使之对等竞赛,又输给了齐威王。
孙膑知道了,就对田忌说:“下一轮比赛的时候,你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肯定能赢得比赛。”
田忌照孙膑所说的做,虽然输了一场,但却赢了两场,全局来说是赢了。齐威王从来没有输过,当然很惊讶,于是就询问田忌原因,田忌便将孙膑引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看到孙膑是个残疾人,脸上有犯罪的标志,对他并不看重。当孙膑开始阐述自己对兵法的简介时,齐威王放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便问他:“那么在你看来,如果不用武力,能征服天下吗?”
孙膑回答说:“这当然不可能,只有通过打胜仗,才能让天下归附。”有理有据地向齐威王指出: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的,胜仗是实现天下归顺的基础。
齐威王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于是就询问孙膑关于兵法的事情。这是孙膑最擅长的地方,当然讲述得更精彩,齐威王都听得入迷了,当即尊称他为先生,并敬他为老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1、孙武与孙子是指同一个人,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2、孙膑,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扩展资料:
孙武的政治成就:
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
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错误的东西,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候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也”。

孙武和孙子是同一个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或惠民),今广饶县建有孙武祠和孙子故园,而惠民县建有孙子故居和孙子兵法城。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676.htm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11.htm

孙子就是孙武.孙子是我们后人对他尊称为孙子而已.至于孙膑是孙武(孙子)的后代.是鬼谷子的学生.是鬼谷子的门派--纵横家的军事杰出人物.

孙武孙子是一个人,孙武是春秋吴国的军事家,后来写了《孙子兵法》一书,另外,“子”是古代对有成就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墨子”。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因受过“膑”刑(即挖掉膝盖)被后人叫做孙膑,他是孙武的后代。另外,孙武被称为世界“兵圣”,孙膑指挥了著名的“围魏救赵”等经典战役,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孙武就是孙子啊,春秋活期人,而孙膑呢,其实是孙子的后人啊,是战国时期的人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答:总的一句话,孙子就是孙武,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人,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称为兵圣,是武庙十哲之一,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是孙武的后代,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我们分别来介绍。孙武祖上姓田,是陈完(田完)的后代,田氏代齐者就是田完的后代,田书在公元前521年,为齐国伐莒有功,被封为孙氏,...

孙子,孙武,孙膑这几个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以上那个可以看出,孙子和孙武是同一人,而孙膑则和孙子没有一点关系。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答:▲兵圣孙武雕像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孙子和孙膑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坚持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两书作者不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孙膑兵法》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孙武和孙膑其实就是同一个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经亡佚,因此史学界始终无法拿出实证对...

吴孙子、齐孙子,分别是谁?
答:吴国的孙子孙武,齐国的孙子孙膑。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

孙子、孙武、孙膑是不是一个人啊?
答:孙子和孙武是一个人,他编著了《孙子兵法》,战国时期齐国孙膑的编写了《孙膑兵法》,它是在孙子之后,孙子是春秋时期的,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可能是人们都把他们两个搞混了吧

孙权孙策孙子孙膑,这几个人都有什么关系没?
答:”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孙膑中国战国中期军事家。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 。 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

孙权孙策孙子孙膑,这几个人都有什么关系没?
答:(吴国太)所生,吴夫人被称为吴国太 至于吴夫人的妹妹孙坚的次妻:被称为(吴氏吴国太),和她姐姐吴国太还是有区别的 孙权和孙朗,孙仁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和兄妹关系 孙子和孙膑是祖孙2人~~~孙子原名孙武~~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

孙子,孙膑,鬼谷子之间的关系,最有权威最详细的答案
答:孙子一般是指孙武,孙武是孙膑的爷爷辈分,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鬼谷子是孙膑的老师。孙武是鬼谷子的前辈,鬼谷子曾经抄录孙武的孙子兵法传给孙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安康叮当 2012-09-09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