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汤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军”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动】

1、会意。金文字形如右图,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

2、围成营垒。

3、攻杀。

4、指挥作战。

5、驻扎。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6、从军。

【名】

1、军队。

2、军队的编制单位。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3、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4、士兵。

5、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6、营房,军营。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7、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8、唐于设兵戍守之地,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9、阵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 文言文中“将军”的“军”是什么意思

jūn

【动】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encircle〗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攻杀〖attackandkill〗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指挥作战〖mand;battle〗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饶阳。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驻扎〖bestationed〗。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从军〖jointhearmy〗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明·徐渭《雌木兰》

jūn

【名】

军队〖armedforces;army;troops〗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军队的编制单位〖corps〗。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armsoftheservices〗。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士兵〖soldier〗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营房,军营〖barracks〗。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prefectureintheSungdynasty〗

奉化军节度。——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placeguardedbyarmymen〗,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阵地〖position〗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3.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



文言文国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
答:1. 文言文中“国”是什么意思 国的意思:【本义】:1)形声。字从囗从或,或亦声。“囗”指“四境”、“范围”。“或”义为“边境巡逻”。“囗”与“或”联合起来表示“边防军守卫的范围”。本义:领土。领域。封土。封域。封建邦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领地或诸侯国的封地称为国(或...

以字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5. 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答:文言文中的“之”有多种词义,如:动词。到……去;生出。代词。他、她、它;这个、那个。助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的”;改变主谓结构关系,取消句子独立性。下面就你问到的《吴起守信》中的“之”做具体解释。《吴起守信》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文言文循是什么意思
答:3. 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 在古文中“前后”是什么意思,如“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答:“前后”是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意思是冬至的前前后后,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出自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原文: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译文:在冬至这天的前前后后,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不从事政务。

文言文国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1. 文言文中“国”是什么意思 国的意思: 【本义】: 1)形声。字从囗从或,或亦声。“囗”指“四境”、“范围”。“或”义为“边境巡逻”。“囗”与“或”联合起来表示“边防军守卫的范围”。本义:领土。领域。封土。封域。封建邦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领地或诸侯国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

文言文率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
答:3. 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有何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

文言文里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

衔文言文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2. 精卫填海文言文衔文衔是什么意思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

纵横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答:1. 文言文中的 纵横之术是什么意思 纵横术 : zònɡ hénɡ shù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纵横术是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玩的(有可能“玩”这个字用的不是很好,不要介意)。纵横:合纵连横。 《新语·辩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 纵横术,也名钩距之术,又名长短术。 这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