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歌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薛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兰歌阅读答案~

  基本信息
  作品:木兰歌
  年代:唐
  作者:韦元甫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  内容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注释
  1.杼(zhù):织布的梭子
  2.戚戚:悲伤的样子
  3.隶:属于。这里意为在……写着
  4.羸(léi):虚弱
  5.秣:音(mo)第四声,喂牲口
  6.干将:代指宝剑
  7.渝:更改,改变
  8.灭:泯灭
  9.巾鞲:音gou 第一声,古时用于束衣袖的臂套
  10.抱杼嗟:握着织布的梭子叹息。
  11.嗟(jie,第一声):叹息。
  12.朔:北方。
  13.徒:徒自。

参考答案:
1.诧异(惊讶、疑惑等)、感动(触动)、惭愧

2.示例:结构角度:照应标题(或构成“层层深入”结构特点);

内容角度:强调桑岩的年龄小(或“他是个小男孩”);能够如此照顾他人的感受是难能可贵的;和文中已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作对比;体现桑岩的言行带给“我”的触动和改变。

3.示例:这一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病房安静的环境,表明邻床的“哥哥”不在场,为下文母子对话的展开做铺垫(使下文母子对话更加真实可信)。

4.(4分)D

5.示例:略。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内容:表示惊讶、疑问、揣摩、思考、议论、抒情均可。有相关内容,符合字数要求得3分;内容丰富或有细节,语言通顺,符合字数要求得4分,通顺且生动或有文采得5分。

1.戚戚:忧心 少:年少,年纪小 朔:北 易:换
2.早上停留在雪山下,夜晚在青海旁住宿。
如今看到的木兰,说话声音与过去一样,容貌却不一样了。
3.秣马厉兵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4.喜的是木兰回家了,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悲的是想到女儿在战场上历尽辛苦折磨,生死系与一线
5.木兰诗的结尾是运用比喻,以雌兔雄兔难以分辨来比喻木兰女扮男装,赞扬她的机智;本诗是直接赞扬,赞美木兰为国奉献、孝顺父母。

1.戚戚:忧心 少:年少,年纪小 朔:北 易:换
2.早上停留在雪山下,夜晚在青海旁住宿。
如今看到的木兰,说话声音与过去一样,容貌却不一样了。
3.秣马厉兵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4.喜的是木兰回家了,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悲的是想到女儿在战场上历尽辛苦折磨,生死系与一线
5.木兰诗的结尾是运用比喻,以雌兔雄兔难以分辨来比喻木兰女扮男装,赞扬她的机智;本诗是直接赞扬,赞美木兰为国奉献、孝顺父母。

“有子复尚少”的“尚”是什么意思?
尚且,还
“易却纨绮裳”的“易”是什么意思?
换,
“却卸巾鞲理丝簧”的“理”是什么意思?
整理
“十年共崎岖”的“崎”是什么意思?
崎岖,此处指征战途中的困难

请分别写出韦元甫《木兰歌》和课文《木兰诗》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
韦元甫《木兰歌》_________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______________
课文《木兰诗》_______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对木兰的征战生活都写得十分简略,为什么?

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课文《木兰诗》中的哪句话反映了《木兰歌》中的“秣马备戎行”这个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互文,写出了木兰为出征精心准备。
韦元甫在这首诗中高度赞扬木兰“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请你谈谈你对木兰的“忠”与“孝”两者关系的理解。
木兰从军,从小的方面说是孝顺父亲,为了父亲不出从军受苦,从大的方面说,是忠于国家,为了驱逐侵略者。这两者在木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题目答案对上了没,如果没有,抱歉 ,我能力有限。】

木兰歌阅读答案
答:1.戚戚:忧心 少:年少,年纪小 朔:北 易:换 2.早上停留在雪山下,夜晚在青海旁住宿。如今看到的木兰,说话声音与过去一样,容貌却不一样了。3.秣马厉兵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4.喜的是木兰回家了,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悲的是想到女儿在战场上历尽辛苦折磨,生死系与一线 5.木兰诗的结尾是...

木兰歌的题及答案
答:答案:(1)早晨 (2)只 (3)过 (4)有余 (5)扶持 (6)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参考答案:(1)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2)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4.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

《木兰歌》阅读题答案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答:1,伤心,悲切。2,年纪小,3北方。早上在雪山下扎营,傍晚睡在青海湖畔。现在看到木兰,声音虽然和以前一样但外貌却不同。-秣马厉兵。喜的是木兰没死,悲的是木兰不在和以前一样。木兰诗是木兰衣锦还乡,合家团聚的欢喜结局,本诗则重在表达对木兰忠孝的赞许。

韦元甫《木兰歌》的阅读答案(会追加分滴)
答: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处子之容。亲戚们举着酒杯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绝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惊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

唐朝人韦元甫的木兰诗的阅读答案
答:【答案】1.①记功 ②对着窗户 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3.“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关于<<木兰诗>>的题及答案 越多越好哦
答:《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 唧唧复唧唧 唧唧:___ 复:___2. 木兰当户织 当:___3. 惟闻女叹息 惟:___4.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思:___忆:___5. 昨夜见军帖 军帖:___6. 可汗大点兵 可汗:___ 大:___点兵:___7. 军书十二卷 军书:...

木兰诗拓展 习题
答:答案:1《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2我国宋代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法国抗击英军侵略者的女英雄贞德。3①替父从军木兰孝;驰骋疆场女儿心。 ②替父从军承孝道;驰骋疆场爱国家。4 略 拓展阅读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①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②,感激...

文言文 木兰从军
答:原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 木兰是...

初中文言文解析
答:《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或《木兰歌》。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 (“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

木兰诗 诗句赏析
答:一、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