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翻译时经常出现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池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明,书写更简便,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呼东西 ”中“悍吏”为名词,作主语,“来”为动词,是“悍吏”发出的动作,作谓语,所以这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谓结构,但现将“之”插入“悍吏”和“来”之间,则使这个主谓结构遭到了分解,从而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这就是所谓的取消句子独立性。
被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后的主谓短语在句子中可以做以下成分:
做主语: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之”放在主语“吾妻”和谓语“美”之间,从而取消“吾妻美我”这个句子的独立性,成为“……者,……也”这个判断句的主语。
做宾语: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后凋”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之”后就变成这个句子的宾语了。
做状语: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壮”本是一个主谓句,但加了“之”字后,“臣之壮也”便应译成“我年轻的时候”,成为整个句子表时间的状语,它就不能单独成句了,整个句子另有主谓宾。参考资料
文言文字典.汉文学网[引用时间2018-1-25]

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我爱香山。但是,如果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之”字,成了“我之爱香山”,本来意思完整的句子却变得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了,必须说出爱香山的理由以后才算完整了,这里的“之”的功能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让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能成为句子,而只能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之”,让这个本可以成为主谓句的变成一个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

希望可以帮到你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来一个句子,拆成词组,使之不能独立作为一个句子,而需要和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表达完整意思。
我们可以先从现代汉语来举例,再延伸到古汉语。

比如:姚明盖帽 这本是一个主谓结构,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句子。但是在它们之间加入一个“的”字,即变成“姚明的盖帽” 这个句子就变成了定语+名词的名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无法独立成句。
因此我们说,“的”字取消了原来那个句子的独立性。

再看文言文里面的现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这个句子里面
原本 莲出淤泥而不染 可以独立成句,即主语为“莲” 谓语为“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加了一个”之“字后,就不能独立成句了。

因此,在文言文里面,在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字,就能使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变成词组,变成一个句子的一个成分。

你好:
我先从现代汉语说起,现代汉语里有主谓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句子,比如:
我认为他今天不回来。
这个句子是由主谓结构充当宾语,“他今天不回来”作整个句子宾语。如果在古汉语里出现这种情况,要在充当句子成分的主谓结构,好比这个句子中“他今天不回来”的他之后加之,表示“他今天不回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一个句子的部分。
注意:这个句子不是整个句子主谓之间,也就是说上面的例子,“我”的后面是不能加“之”的。
上面说的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同样在复句里作为一个分句也是这个道理。。
举几个文言句式看看:(来自网络)
先说第一种情况:作单句的一个分句。
(一)作单句的宾语。例如: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这个单句就是“(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例如: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再如: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例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句子译为“我得到孔明,好像鱼得到水一样”。再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
这个句子译为“后世的人们看待现在的事,也像现在的人们看待过去的事一样”
第二种情况:作复句的一个分句.例如: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语“父母”和谓语“爱子”之间,取消了“父母爱子”的独立性,作假设关系的复句的一个分句。译为“(如果)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替他作长远的打算”。
有时,复句的两个分句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法.例如: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前后分句中的“之”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译为“(如果)邻国的土地增加了,(那么)您的土地就会减少”。

加入这个字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一个词语。 他魁梧 就是说他很魁梧 。 他之魁梧,就是他的魁梧,后面可能接的是,让人羡慕。(他之魁梧,让人羡慕)。

语文初一上期所有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及翻译!!!
答:童趣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意思: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意思: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叫,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

高中文言文怎么翻译
答:3.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

高中语文文言文运用提宾结构
答:1. 高中语文文言文,像什么宾语前置还是后置什么这中类型 (1)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 :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有时...

语文的文言文翻译技巧ppt
答: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答: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语文文言文以字的表修饰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翻译中表修饰的词是什么意思,怎么翻译 我想你所谓的文言文翻译中表修饰的词应该指的是文言句中的定语、状语等等句子成分吧,这些修饰成分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很重要。例如“夫人将启之。(左传*...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译文
答:4. 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

语文一些文言文的翻译
答: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

速求一个字的文言文翻译。(初二语文作业中)
答:只,仅仅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解题方法
答:语文里可能一些学生除了 作文 后就头疼文言文,毕竟,文言文里的知识点太多,而且涉及的面也较广,所以同学们在遇到文言文的时候会打退堂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解题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解题方法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