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郃为何会选择跟随相对弱小的曹操呢?

作者&投稿:延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之间,自然到了要一决雌雄的时刻了。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10万大军,而就曹操来说,则只有3万兵马。所以,在官渡之战爆发时,无疑是袁绍一方更让人看好,所以曹操在前方征战的时候,许昌一带的文武百官,已经有不少人和袁绍暗自联系了。不过,对于袁绍麾下的武将张郃,却选择离开强大的袁绍,转而投奔当时相对弱小的曹操。因为一旦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张郃显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时,张郃为何会弃袁绍而投曹操?他到底怎么想的?

首先,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派张郃、高览带领着重兵攻打曹军大营。当时,曹军大营是以曹洪为主将,荀攸为谋士。由此,在荀攸、曹洪的配合之下,曹军阵营可谓坚不可摧,这让张郃、高览无法攻下曹洪据守的曹军大营。同时,乌巢粮草也被曹军烧毁,郭图因为自己的计谋失败而感到惭愧,于是诬陷道:“张郃对我们的失败感到高兴,并且出言不逊。”
在得知郭图诬陷自己的消息后,张郃、高览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烧掉了攻城橹,投降了曹洪。在张郃投降曹洪的时候,曹操还没有回到大营。等到回营后,曹操听说张郃已经向曹洪投降,非常感到高兴,对张郃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对此,在笔者看来,郭图的诬陷,无疑是张郃等人归降曹操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郭图的诬陷,张郃等人回到大营的话,很可能不会受到惩罚。

但是,在郭图的谗言之下,张郃等人可谓百口莫辩,毕竟自己确实没能攻下曹洪镇守的营地,这给了郭图攻击自己的借口。进一步来说,郭图作为袁绍的心腹谋士之一,在地位上自然是要高于张郃等人的。初平二年(191年),辛评、荀谌、高干、张导及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袁绍成为冀州牧之后,郭图受邀正式加入袁绍阵营。对于张郃来说,明白自己不是袁绍的心腹,即便自己回去和过于争辩,也很难打动袁绍。
于是,张郃选择离开强大的袁绍,投奔相对弱小的曹操。另一方面,袁绍不听从自己的劝谏,一意孤行,应该也是张郃离开的原因。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派遣淳于琼督粮草于乌巢。曹操亲率精锐袭击乌巢。在此背景下,张郃劝谏袁绍说:“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众所周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粮草对于大军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张郃看来,一旦粮草出现问题的话,袁绍的兵马越多,反而危险也就越大,因为没有粮草补给,袁浩麾下的将士很可能要就内乱了。但是,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们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操的大营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必然都要被俘虏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张郃的主张和看法,无疑是真知灼见的,如果袁绍可以听从张郃的劝谏,官渡之战的失败,显然是完全有机会避免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袁绍没有听从张郃的劝谏,反而对郭图言听计从,派遣轻骑救援淳于琼,而派张郃、高览带领着重兵攻打曹军大营。结果,事情朝着张郃预料的方向发展,袁绍大军的粮草被曹操烧毁,而张郃也没能攻破曹操的大营。

最后,在笔者看来,袁绍不听劝谏,是非不分,无疑让张郃感到失望,甚至让张郃不看好袁绍势力的发展。于是,尽管当时袁绍的实力依然强于曹操,可是张郃依然选择弃袁绍而投曹操。在来到曹操大营后,张郃立即受到了曹操的优待,也获得了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大舞台。在袁绍麾下作战多年,张郃却只是一个中郎将。但是,投奔曹操后,张郃立即获得了偏将军一职,并且被封为都亭侯。对于这一待遇,无疑和斩杀颜良后的关羽相提并论了。公元200年,关羽斩杀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对此,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关羽册封为偏将军,汉寿亭侯。虽然偏将军也不是较高的武将官职,但是,和中郎将比起来,偏将军意味着张郃终于拿到了晋升高级武将官职的入场券。
由此,在笔者看来,曾经在袁绍麾下郁郁不得志,也可能是张郃选择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官渡之战后,张郃跟随曹操攻取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张郃随曹真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因此,来到曹操麾下,张郃不仅屡立战功,在官职上也是平步青云,最终成为曹魏的车骑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已经可以称之为武将的巅峰了。

名将张郃为何会选择跟随相对弱小的曹操呢?
答:于是,张郃选择离开强大的袁绍,投奔相对弱小的曹操。另一方面,袁绍不听从自己的劝谏,一意孤行,应该也是张郃离开的原因。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派遣淳于琼督粮草于乌巢。曹操亲率精锐袭击乌巢。在此背景下,张郃劝谏袁绍说:“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

三国的大将张郃,平庸的他是如何通过后期发育逆袭的?
答:然而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死在战场上,张郃也不例外,到了后期他和诸葛亮在对峙的时候,诸葛亮使用一些计谋将张郃引入一个峡谷,张郃觉得自己的军队已经是三国时期最为能打的了,因此就算有埋伏也不会惧怕,张郃边带领部队冲进了峡谷,结果诸葛亮并没有派兵和张郃的士兵正面对阵,而是派人在峡谷上方,扔下...

张郃的能力有多强?刘备为何如此忌惮他?
答:在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刘备却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这句话其实就是刘备对张郃的态度,也即相对于夏侯渊,刘备希望斩杀张郃这位武将。一定程度上,张郃可谓刘备一生中最忌惮的武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张郃的能力太强了。一 首先,在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刘备用“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让诸葛亮都忌惮的儒将为什么会被一箭射中膝盖而死?
答:究竟张郃是不是司马懿害死的,由于两部作为依据的史料各有说法,相对来说更偏向《魏略》一点;毕竟《三国志·魏书·张郃传》成书于晋朝,当然要偏向于司马家了。

乐进第一个跟随曹操,为什么官职反而不高呢?
答:对于张郃来说,作为车骑将军,在地位上要高出右将军不止一个档次。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五子良将中,乐进跟随曹操的时间最早,不过,乐进的官职反而不高,也即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点。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因为乐进的去世时间相对较早。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最早去世的一位,...

三国后期,张郃与魏延若单挑独斗不退,谁死?为何呢?
答:一、张郃简介 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归属袁绍后,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参加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军。跟随曹操攻取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

张辽和张郃到底谁更厉害?看看曹操是怎么评价的?
答:张辽和张郃其实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厉害的,他们在三国里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的高,而相对来说张辽在三国刚开始的前半段时间其实是非常厉害的,他是比张郃更加厉害,当然,张郃在跟随曹操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说后期张郃会比张辽更厉害。相信大家平常也经常会看三国,而且对于这些历史可能也相对来说...

张郃后期为何能成为无敌的存在呢?
答:(2)、司马懿领军回击上邽时,诸葛亮已尽取上邽之麦,从容退军。司马懿领军跟随,却不敢攻击。张郃认为:我们已经逼近敌人而不敢作战,必令诸将失望。但司马懿还是不敢打。果然,在诸葛亮在卤城扎营后,魏军诸将果然受不了了,给司马懿施加压力,要求出战。(3)、张郃力阻出击,认为应该袭扰诸葛...

张郃和马超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答:而在正史中,完全不一样,张郃和马超至少打过两次,而两次都是马超战败了,张郃取得了胜利。一次是,张郃曾跟随曹操到渭南,击败了马超、韩遂等人,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另一次是,张郃和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以及武都一代的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这...

张辽、张郃和张飞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答:甚至以优势兵力,都能被人打得到处乱跑,有点名过其实。张郃的能力也相对非常完善,先败给了张飞,后来又挡住了刘备的大军,可见张郃之败,有点纯属轻敌了。张郃吃过一次亏之后,张飞想要再赢张郃,应该很难了。因此,三人中张辽综合实力最强,张郃和张飞相差不多,但是张郃实际上要稍微胜于张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