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陈的革命英雄的世纪

作者&投稿:智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革命烈士姓陈的有多少~

姓陈的有十位:陈独秀,陈景润,陈三立,陈平,陈赓,陈中凡,陈策,陈乔年,陈嘉庚,陈毅

陈赓,陈毅,陈明仁,陈寅恪,陈翰章,陈嘉庚,陈独秀(也算吧)
知道的不多,就这几个了...

1.陈霸先,字兴国,小名法生。出生于长城县(今长兴县)下箬寺。《文苑英华》说陈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门第贫寒。《南史》和旧志言陈霸先“初仕乡里司。后至建康(今南京)为油库史。”南朝制度,县下有乡,乡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可见陈霸先年青时之艰难,其入仕亦从极低之职开始。后来任“中直兵参军”,参加镇压交州的农民起义,逐渐升迁。
梁天正元年(551),梁元帝遣大将王僧辨率军东下,与陈霸先会合,攻克建康,陈霸先功劳最大。梁绍泰元年(555),梁元帝投降西魏被杀,王僧辨、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梁王、“太宰”。北齐(鲜卑族)力量强大,竟扶植贞阳侯萧渊明为帝,糟糕的是大将王僧辨惧怕齐兵,同意迎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认为,如果萧渊明得立,建康的梁朝将成为鲜卑族的附庸,保存不了汉族政权,他与王再三苦争,不愿向北齐屈服,王僧辨不从。陈霸先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奋而起兵袭杀王僧辨,废贞阳侯,立萧方智为梁敬帝,方才把鲜卑人势力排斥在江南之外,这在当时是深受广大民众支持的。不久,齐兵侵犯梁朝,又被陈霸先率部击败,使南方民众避免了一次鲜卑贵族的蹂躏。不用说,民众视陈霸先为“民族英雄”,陈受封为陈王。557年十月,陈霸 先众望所归,在文武官员和民众的拥护下,梁敬帝把皇位禅让给了陈霸先,陈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
2.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后就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3.陈胜,又名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氏。是中国历史上首揭义旗的农民革命先驱,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著名领袖。汉太史公司司迁念其"首事"亡秦之功,故使其与王侯同列,为作《陈涉世家》以记之,他的英雄事迹才得以生动而翔实地保留下来。

陈胜自幼家境贫寒,"少时尝与人佣耕"。但他素有大志,不某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逐渐产生了改变现实,摆脱贫困的思想。一次劳动时,他"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和他一起干活的穷伙伴们觉得好笑,便应声问道:"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意思是说如此受人剥削,哪有什么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他的非凡志向。

公元前209年,即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用阴谋手段杀死其兄扶苏,夺得了帝位,史称秦二世。胡亥上台后,虽无乃父始皇帝的才略,可他的残忍暴虐却超过了他的老子。他一面大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面滥施酷刑峻法,横征暴敛,极尽残暴奢侈之能事。弄得秦王朝刑徒遍地,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如同布满了久晒的干柴,只要有个火星,就可以燃起燎原大火。

这年7月,为防守边疆,秦二世大规模征兵,在河南各县征了900个壮丁,陈胜和吴广两人被指定为队长。他们在秦朝派来的尉官司的监视下,一路晓行夜宿,准备奔赴长城边的渔阳(今北京密云县)去守卫边防。但是当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时,却遭到了大雨,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这场雨一直下了20多天,耽误了壮丁队伍的行程。从宿县到密云,迢迢三千里,在规定的期限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了。当时秦朝法令规定,去守边的兵士,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报到,如果超过期限,不管什么理由,一律杀头。面对这种处境,陈胜和吴广商量,决定起义,从死亡中杀出一条活路。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揭竿而起,于是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威武壮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起义后,响者云集,义军立即攻下了大泽乡,宿县以及宿县西南的苦、蘸等县城,从军者由起义初期的900人扩展到数万人。接着又攻克了陈州,在陈州成立了以陈胜为首的政权,国号"张楚"。

在陈胜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起义军遍及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农民军声势大振。

"张楚政权"成立后,陈胜即派出八路大军进攻关中、关东和淮南等地。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势如摧枯拉朽,最后形成数十万大军的队伍,声势浩大,军风凛凛,起义军给秦王朝以毁灭性打击。

陈胜起义军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数十万人,但由于武装力量在内部遭到破坏及内讧等原因,终于在强敌的进攻下失败了。公元前208年,陈胜在今安徽涡阳东南毫县的下城你地方,被他的车夫、叛徒庄贾杀死,后葬于砀,谥曰隐王。V 陈胜不畏强暴,心胸博大的反抗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他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的实践者。

陈毅(1901~1972年)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所以简介我不直接贴出来了,只给了连接,还请见谅,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10个比较好的出来,谢谢

1.陈独秀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752.htm

2.陈景润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125.htm

3.陈三立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9261.htm

4.陈平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641.html

5.陈赓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25.html

6.陈中凡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9244.html

7.陈策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5738.html

8.陈乔年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6587.html

9.陈嘉庚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5629.html

10.陈毅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31.htm

陈琳
陈叔宝
陈子昂
陈陶
陈独秀
陈白尘- 戏剧家
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陈景润
陈果夫
陈立夫
陈联寿
陈乃光
陈平
陈绍禹
陈胜
陈挺
陈宝箴 - 维新人物
陈三立 - 诗人
陈寅恪 - 国学家
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陈之佛 - 画家
陈师道
陈与义
陈亮
陈子龙
陈忱
陈维崧
陈恭尹
陈沆
陈衍
陈圆圆 - 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历史名人

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 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姓陈的革命英雄的世纪
答:不用说,民众视陈霸先为“民族英雄”,陈受封为陈王。557年十月,陈霸 先众望所归,在文武官员和民众的拥护下,梁敬帝把皇位禅让给了陈霸先,陈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 2.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陈姓抗日英雄
答:陈钟书 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少将旅长,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文杞 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黄埔五期,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少将参谋长,在1941年五月九...

陈大桂的英雄事迹
答:陈山村40多岁的村民桂成邦,至今指甲脱落、满手伤痕——那是她用手刨泥石寻找英雄留下的。陈大桂的同乡、战友杨麒说,英灵不死,他的英魂已留在了悠远的羌山碉楼、留在了神秘的导弹阵地…… 英雄走过的路北川县城,是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城。1935年夏天,为送红四方面军顺利西进,3000多名羌藏儿女冒死打通...

历史上有名的陈姓人都有谁?
答:陈文龙(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

中国有哪些革命烈士?
答: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吴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元老、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称其可与历代侠士齐名列传,并盛赞陈其美为“民国第一豪侠”。民国三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民国四年潜回上海策动武装反袁,11月在洪宪...

历史中陈真这个人物真的存在吗
答:其实清末民初时期,上海确实有陈真这个人物,只是他的故事不像影视剧和传说中的那样。2007年,倪匡在香港电台节目《倪匡看世界》中披露,陈真是他创作的虚构人物,写着“东亚病夫”的块匾同样出自他笔下。但据电影人陈嘉上所称,倪匡当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讣告,发现其中有一个弟子名叫陈真,结果写进了《...

陈姓历史名人
答:李政道,原姓陈,后改姓李,是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陈光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抗震救灾,展现了他的慈善精神。宋代的陈文龙以抗元英雄而知名,坚守民族气节。南朝陈的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建立了新的王朝。陈士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汉末文学家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学...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哪些人?
答:1、张定宇:宇定光自发 【人物事迹】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2、陈陆:男儿付...

姓陈的有哪些历史名人?
答:陈圆圆 - 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

历史上姓陈的名人
答: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陈文龙(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