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目标九年级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墨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目标,九年级物理《浮力》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

  教学媒体设计

  1. 利用网上资源录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 利用课件展示教学板书结论小结等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2、演示: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投影)板书:第五节 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学生体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乒乓球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板书: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演示: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把石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计划,明确以下问题:

  (2)明确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 等。

  (3)明确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

  (4)确定整个实验是否设置对照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

  (5)选择实验记录表格。

  参考表格:

  项目

  次数

  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石块所受浮力F0 小桶重G1 水桶和水总重G2 比较F与G0的关系

  1

  2

  3

  (投影)结论: 浮力的大小 F浮=(G-F)

  教学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投影)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投影)(实验报告的格式)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并不断的思考,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板书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学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投影)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三、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物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四、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F浮=(G-F)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目标九年级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投影)板书:第五节 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2,浮力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知识,请你写出本节内容的课程目标.
答:1、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初步了解,并逐渐熟悉浮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3、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楼主加分啊,不许赖皮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浮力?
答:1.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浮力之前,要先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力的分类、重力、压强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浮力的基础。2.理解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压力差。要理解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加深理解。例如,可以观察一个放在水中的木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会感受到一个向上...

初中物理的浮力怎么学?
答:学会计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首先需要知道物体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然后根据公式F=ρVg计算出浮力的大小,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分析浮沉现象:通过分析物体在流体中的浮沉现象,可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当物体受到的...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计划
答:本期执教初三41、42两个班,力争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初中物理主干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及科学素养,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

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答: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生对物理的概念,规律要有好的掌握,要能熟练的操作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对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3、经过初三下学期的三轮强化复习,学生能有好的状态,充满信心的决胜中考!工作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
答:=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浮力的方向与产生的原因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

初中物理教学2022工作计划
答:九年级授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至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 一、 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

九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答:九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务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任务是中考复习。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是...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答: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