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作者&投稿:沙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佛后如何维持夫妻感情~

夫妻双方要沟通好,学佛的要么劝说对方一起修行,这样最好,如果劝说无用,就商量好不要反对排斥,另外,学佛了更应该珍惜夫妻之间的因缘,在一起就好好关心照顾对方,要对爱人有慈悲之心,佛弟子发愿度化众生,当先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开始。最后,学佛了并不是要学成个石头,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也是不能少的,但不能沉浸于其中。

出家之人:戒淫,包括身、口、意。
在家之人:戒邪淫:合法婚配的正常行淫不是邪淫。
非时(月经期、产褥期)、非地(不是自家卧室或暂时属于自己的卧室)、非愿(一方不愿)、非法(未婚同居、嫖娼卖淫、通奸)都是邪淫。

扩展资料:
如果遵从佛法基本教义,那怕是只做到了大部分,居家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现实的幸福与安乐。
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反而不理想的状况甚多,城市背景的中青年似乎更为突出。不少人学佛学得很辛苦,不少学佛青年,都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不仅使人想起“邯郸学步”的成语,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
在台湾弘扬佛法数十年的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法唯绝顶聪明的上士和一听就信的下士好学,中等人最不好学,一些人不学佛还起码是个正常人,一学佛便弄得神经兮兮的,连个正常人也做不成了。”这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佛法的修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次第的,若不善学,难得实益,反而会受损害。

对于婚姻,我也是经历过很多次争吵的,也曾经觉得自己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这里我要感谢上师的加持,让我度过生活中的难关,挺过了在生活中修行的风雨历程。同时我对那些为家庭生活而痛苦的人深感担忧,因而才斗胆谈一谈我个人对家庭生活特别是夫妻关系的一点体会和想法。
曾经有人说,自己身边的人是最难度化的,尤其是自己的配偶。一些师兄都深有同感。师父曾说,如果你工作和生活中的关系处理不好,是你的佛没有学好。然而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习惯于找对方的毛病,而不去反观自己的内心,这是永远都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除了佛之外,世间凡夫都不圆满(连等觉菩萨的修行都尚未圆满),要找缺点,多得是了。我们遇到这样的姻缘,都是自己的果报,是自己应该了结的缘分。如果我们看别人的不是,是自己修行不够;如果我们视众生为菩萨,则能避免很多烦恼。
对于我们修学密法的行者,最终目的是为成就佛果,然后度化无边有情。如果我们对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能够容忍,还能够谈对其他众生的慈悲吗?我觉得这是假的,不是真正的慈悲,至少是有分别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的慈悲,是冤亲平等的。如果夫妻都是学密法的,生起了嗔恨心,则违犯了“对金刚兄弟起怨嗔”的戒条,后果是很严重的,必须极力忏悔。如果认为对方不如自己,觉得实在难以忍受,不可教也,无法度化,而去舍弃,则违犯了“畏难不度退失菩提心”的戒条。师言,嗔心不除只能够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就亏大了。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连法喜都没有证到啊,活得真苦真累!所谓的苦和乐,都是自心分别执着造成的。若能放下而生起出离心,则能离苦;若能悲悯而生起菩提心,自然能够包容众生,也就自然能够扫除修行路上的障碍了。
我们的修行不被自己的家人所拥护,不能够归罪于别人,不能够一味去责怪他们愚痴、业障深重。作为真正的行者,是不见世间过的,而应该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如法的行为。所谓不如法的行为,是相对来说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作为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在生活在修行,必须抱着大乘观点,绝对不能够走小乘路线。所谓大乘观点,即人间佛教精神,这是师父开示的精华之一。而作为密乘学子,更应秉持密乘观点,不仅仅是大乘观点。何谓密乘观点,我的理解是,视上师为佛,众生为菩萨,娑婆为极乐。为何我们不见极乐,皆因我们自身业障之故,这一点在《法华经》中有依据,本师释迦牟尼佛能够当下让大家见到娑婆世界如极乐世界一样的功德庄严。
如果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没有按照师父说的走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的道路,佛法是不利于弘扬的。首先是不利于我们自身的修行,由于我们的修行与社会格格不入,得不到众生的拥护,我们的修行处处碰壁。如果我们再生起嗔恨心,嗔火烧毁功德林,修行不退转才怪。如果我们的修行得不到众生的拥护,那么我们想要去弘扬佛法,肯定也是障碍重重,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愿意听。你说佛法再好,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够解决自己的烦恼痛苦,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都是一团糟,谁还会拥护学佛的人,谁还愿意拥护佛法?我们自己的烦恼重重,自心没有调服,如何调服他人?
儒家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关系不好,说明修身不够。作为佛子,一定要做好和谐社会的楷模。只有家庭和谐了,国家才能够安定,天下才能够天平。退一步来说,夫妻之间即使是分手,也应该在无嗔心的情况下好说好散,才是真正的缘分已尽,否则继续轮回偿报,下一次的嗔恨将会变本加厉、更加猛烈。其实我观察到,每当我自己对妻子生起了嗔恨心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我执和法执造成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心量不够造成的。当我放下自己的我执和法执,把心量放大时,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菩提心时,嗔心自然转化了,并不是强行的压制,那样是会伤肝伤肺伤身伤心的。嗔心转化之后,智慧自然生起,我会觉得刚才我在意的那些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有时我会在嗔心生起的时候反观自心,觉得不过是真如的妙用而已,我完全有信心降服自己的烦恼,只是自己不够精进而放纵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习气,如同条件反射。但是我能够照见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可是如果还没有照见,那就要继续在痛苦中煎熬,如绳未断的牛一样急得团团转了。我希望这样的师兄及时回光返照,不去死揪别人的缺点不放。师言:“只观照别人,永不见自性。”我为什么总是听到你说别人的不是,而没有剖析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找对了,修行必然进步。见地一到,修证就很容易过去了。关键是见惑都没有改正,思惑就更难了。
我最喜欢的是弥勒菩萨的胸怀,整天都是笑嘻嘻的,能够容下一切人和事,这是师父说的无量无边的胸怀。如果我们的心胸能够包容整个法界,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障碍我们呢,这就是佛的境界,我想这可以称为法界一心,不知合适否?我们的福报不够、智慧不够,都是因为我们的心量不够造成的。只有具备无量无边的心量,才能够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和福报。我们连自己最亲的爱人都容不下,我们还有资格说普度众生么,我为自己感到惭愧!

《学佛》是“玛哈学舍”推出的小说。内容来源于学堂禅修中的实录:真实记录都市青年学佛历程,时代人文视角解读佛法大义,直心修行故事再现修学实践,传统文化利益当代人文身心。



中华佛教网:佛弟子怎样处理夫妻关系
答:所以佛弟子对夫妻关系处理的最好方式是:愿转夫妻为道友,愿转情缘为法缘。一起恩恩爱爱,一起精进学佛最好

学佛人怎么处理夫妻生活 谢谢各位
答:只要不搞婚外情,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可以的。佛教对于夫妻生活,与儒家很相似,就是提倡互敬互爱,互相尊重。房事方面提倡有节制,不过度。

学佛人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答:儒家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关系不好,说明修身不够。作为佛子,一定要做好和谐社会的楷模。只有家庭和谐了,国家才能够安定,天下才能够天平。退一步来说,夫妻之间即使是分手,也应该在无嗔心的情况下好说好散,才是真正的缘分已尽,否则继续轮回偿报,下一次的嗔恨将会变本加厉、更加猛烈。其实...

净空老法师:夫妻如何相处才能百年好合
答:从自己本身做起,从内心做起。我在内心裏面,把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我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绝对不对立,这矛盾化解。你自己有成见,你们夫妻两个就对立,对立就麻烦了。你要把自己对立化解,不要问对方,对方对我不好,我对他好;他跟我对立,我跟他不对立。你要晓得这两面有一面不对立,他这一面...

在家修行之夫妻如何相处
答: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

在家佛弟子如何正确应对夫妻生活?
答:学佛 一定要明白道理 您不能因为你学佛就强制别人这样反而让您的家人排斥佛法了我建议您 读法华经 明白佛理 然后再去解决您家里的事情学佛 先把您自己的生活过好 佛弟子一定是时时事事处处都是别人的榜样这才是真佛弟子。。。阿弥陀佛

作为一个学佛之人应该如何对待夫妻房事生活
答:出家之人:戒淫,包括身、口、意。在家之人:戒邪淫:合法婚配的正常行淫不是邪淫。非时(月经期、产褥期)、非地(不是自家卧室或暂时属于自己的卧室)、非愿(一方不愿)、非法(未婚同居、嫖娼卖淫、通奸)都是邪淫。

学佛的人能结婚吗?能做男女之事吗?
答:1.《善生经》里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妇之间该如何相处。介绍给大家: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丈夫对待妻子、尊敬妻子有五件事情。第一就是以礼相待。尊重妻子,...

一个学佛 一个没有学佛的夫妻,要怎么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建议:第一、首先要共同努力积极寻觅最佳的中间地带协商出共同都能接受的方式,致使双方同化疑忌,趋于顺达零距离并共同维护遵守。第二、相互尊重各自的信仰·学佛是一种信仰不学佛亦是一种信仰,犹如男人和女人不能改变,但却是在一起的恩爱夫妻;学佛和没有学佛亦复如是。应该没有什么障碍理应如此。

学佛后要如何把握夫妻感情
答: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必须从自己内心下手,淡薄欲望,真正看破放下,平时从外缘上也要注意,如不要穿得太暴露或有诱惑的嫌疑(行为、言语挑逗),自己更不要看、听、说、想各种图片、视频、新闻、小说……你真正打心眼里淡薄了,他一定会有所改变。普门品不是教人至诚念观音菩萨可淡薄甚至放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