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

作者&投稿:纳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什么局面~

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开放

1、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实行国有企业改革;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⒋、调整经济结构。(官方版本)
另外这些年来我们靠压低资源、劳动力价格来活得比较优势竞争。1990-2010年我们牺牲了大量的资源环境带来了GDP,农民工和打工者的低工资促使经济繁荣,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2008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紧密地结合。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开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内地,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发,中国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已赶超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2011年初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9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为中心,向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辐射,形成“一心三点”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

1995年10月天津机场正式被命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1995年9月《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提出滨海新区最终向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发展。

1997年4月国家“九五”重点技改攻关项目一天津港口EDI中心开通。

1998年1月滨海新区1998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议计划》。

1999年11月经滨海新区十五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市领导审阅同意,《滨海新区前五年建设成就及后五年发展思路》印发。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历史作用

中国的国际市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执政期间,汉武帝派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来往密切,通商不断,因此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的经济迅速提高。

一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中国境内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中国和外界的通商属于低下阶段。到了中国唐贞观年间,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阶段,唐朝廷迅速发展国内经济,与邻国日本、越南、印度、高丽(隋唐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封建强国)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友好,商业来往不断,达到了经济贸易的鼎盛时期。

直到清朝末年,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德国等国都跻身于侵略中国的行列,但他们的根本目的仍是与中国通商,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占据中国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国政府在进一步巩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相继开放了一批沿边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城市,设立了三峡经济开放区由此形成了沿海、沿江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的韶关、河源、梅州三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2月和3月,又分别批准福建省的三明、南平、龙岩、福安福鼎5县市,以及辽宁省的营口市和山东省的东营市(不包括所辖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在适当扩大了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基础上,1994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了三峡经济开放区,其范围包括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县、恩施、巴东以及四川省的万县等十多个县市。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关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
答: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开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内地,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发,中国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已赶超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2011年初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9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

中国经济90年代走势及分析
答:90年代以来,我国的物价走势——通货膨胀,可明显的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6年的高通货膨胀时期;二是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时期。1992年小平的南巡讲话,是我国全面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已经持续两年低迷、而且中央政府也缺乏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灵敏的调控手段和机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什么局面
答: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开放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什么时期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

9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分析
答:2.货币供给过量说 这一观点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引起的。由于中国经济内部存在着自发的投资冲动倾向,价格水平不断地受到向上的压力,就会导致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在通胀过程中,成本上升和价格上涨一方面使企业收人和财政收入膨胀,而膨胀起来的收入又被...

中国经济改革有什么特点,与其他转型期国家有什么不同?
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渐进式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传统计划所具有的强制性逐渐弱化,计划指标、计划手段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向指导性、预测性、灵活性转变。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1000左右)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
答: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文化产业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解除了通信业、传媒业 186893892 | 发布于2012-07-07 举报| 评论 0 0 改革开放在政治上的变革带动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带动文化事业发展。 fancool007 | 发布于2012-07-07 举报| 评...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但是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相关的配套改革和措施没有协调发展,同时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没有掌握好开放力度,从而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并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从1998年开始,为了转变这一尴尬的局面、为了让改革开放...

20世纪90年代祖国建设成就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有关活动,促进了该组织的健康发展。   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标志一...